“2,5的倍数的特征”融合平板交互平台的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总结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4.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和发现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奇偶数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媒体】
  希沃教学平台、平板电脑、绿萝互动平台、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在开始学习今天的新知识之前,我们首先进行复习巩固。请同学们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现在请抢答。
  (教师使用绿萝互动平台的抢答功能,学生点击抢答按钮,进行抢答)
  生1:10×5=50,50是10和5的倍数,10和5是50的因数。
  生2:88÷4=22,88是22和4的倍数,22和4是88的因数。
  师:答得非常准确,同学们学得很扎实。学会了倍数和因数,那么我们开始探索今天的新知识:5的倍数的特征(活动一)。
  评析: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程一开始,教师利用互动平台的互动功能设计了一个抢答环节,一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学习新知的欲望,进而引出课题。
  (二)教与学的活动
  活动一: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的方法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所有倍数,并思考学习单(见图1)上的问题尝试回答,我们有4分钟独立探索的时间。
  在百数表中圈出5的所有倍数,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集合小组的智慧,完善你们的学习单,一会请小组的一个代表上台汇报小组的成果。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修改完善小组的学习单)
  师:小组都讨论完毕了,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小组的代表上台为我们汇报他们小组的成果,请抢答。
  (教师使用绿萝互动平台的抢答功能,学生点击抢答按钮,进行抢答;使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小组代表的学习单,小组代表同步汇报)
  (生1出示图2)
  1. 我是通过
其他文献
【摘要】长篇文学作品,要“让”学生阅读,“让”学生鉴赏。“导读单”设计要求“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阅读长篇文学的向导,让学生乐读。“导读单”设计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不断提升阅读效率;从文学角度出发,围绕背景设计,让学生走近文学大师;从赏析人物和景物描写入手,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导读单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活
或许是个人偏好,我挺喜欢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讲话风格:语言干净,表达准确,一语中的,没有废话、套话,不仅内容集中、论述有力,而且思路清晰、简单明了,让人豁然开朗。准确凝练的语言美感反映出其清晰深刻的思维品质。这其中当然包含着总理许多的政治智慧和人生修养,但也折射出总理深厚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读了总理的书,不自觉地去反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语言。这一看一听,还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啰
摘 要:现今肉鸡生长期越来越短,因此,良好的开端对其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肉雏鸡的开食料进行了试验,得出DOC Star开食料可以优化1日龄肉雏鸡生长早期及随后的生产性能,进而可提高现代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雏鸡;饲料;早期育雏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16-03  现代商业化肉鸡按照能实现最大加工产量和达到尽
对断奶仔猪来说,适应新的食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确保仔猪平稳地从哺乳过渡到断奶?  试想一下:你刚刚成为父亲或母亲。这是一个漂亮的宝宝。比如说,一个男婴。我敢肯定,你会给他可能是最好的照料:一个舒适温暖的房间,房间内有一张用来睡觉的干净的小床。尿布每隔数小时会清理一次,并在每次他要喝奶时给他喂奶。然后,3周后,你决定将膳食从奶改成土豆和肉类,我知道你在想这是不可能的、错的,对不对?
随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去结果”式理念的理解渐渐明晰起来。近年来,我园以微项目研究为契机,将这种独特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使得幼儿的探究越发得真实与具象,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储备去观察、发现,甚至是分享。因此,在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中,实物感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幼儿感知其现象、窥探其奥秘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笔者认为,实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的艺术。”本学期在学校举办的“一课多上”活动中,笔者曾连续三次执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深刻地领会了这句话的内涵,下面是三次“长方体特征”的教学片段及反思。    第一次试教    (教师出示牙膏盒、化妆品盒、文具盒、牛奶盒、小木箱等实物)  师:你们认识讲台前这些物品吗?  生:认识。(异口同声)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答略)从外形上看这些
【摘要】小学生数感的建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巧妙地运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形”离“数”更近一些,让学生离数学更近一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 小学生 培养数感 策略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数
【摘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它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也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延伸和拓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的起点和困惑,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设计、提炼核心问题,关注有层次和宽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从而聚焦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完善结构型认知,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培育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
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Park)曾经说过:我们之为人是因为我们会说,但我们之为文明人却是因为我们能读。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作了明确的规定。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摘要】有效引领应是以“提升数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以“学生立场”作为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和活动体验进行自主建构。教师富有智慧的有效引领会让学生的学习富有深度,让课堂走向深刻。  【关键词】有效引领 素养 自主建构 深刻  当下的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流于形式的低效现象:无论什么课都采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