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学生主体角色如何体现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成为学习的主角,现今,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成为广大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怎样体现学生主体角色。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设计的参与者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设计的参与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角,从他们最感兴趣、最不懂、最有疑问的地方作为出发点,遵循学生的学习思路,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且能熟练地驾驭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的最佳状态,用在学习他们最感兴趣、最有疑问的问题上。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案,一步一个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局面。这根据学生需要的灵活变动,让学生参与了教学流程地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由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进课堂和快速融入文本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质疑者
  刘向也说:“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学生能质疑是他们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建立与学生亲密关系,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全面地去了解学生,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学生自由发问,即使开始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可笑,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但也不可以一言否之,应耐心地提示学生换个角度再想想,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帮助,让学生大胆主动地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标新立异”具有创新意义的质疑,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给予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质疑的价值,产生强烈的质疑意识。学生有质疑的天性,只要多给他们质疑的机会和空间,他们就能在质疑这条路上走得更广更远。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讨论者
  讨论是学生充分发展自我见解的机会,是学生之间彼此交流互补,合作的一个过程,是满足学生情感交流,起到思维碰撞,增大语言训练频率,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形式。在讨论中,学生彼此平等,敢说、敢问,许多有独创性的见解都有可能诞生,进而展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
  当然,课堂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一是学生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二是学生中有分歧的问题,三是在讨论中学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火花的问题。讨论的过程要加强监控,突出自主探究。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而是与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教师又不露痕迹地引领着学生。要重视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教师应对观点正确、见解独特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表扬,但要把握尺寸。新课标积极倡导尊重、赏识学生,这对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强调对学生尊重与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教师应对讨论的结果给予适度的点评,而不能不加任何点评或一味地拔高。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应本着“去伪存真,求同存异”的原则处理:否定极端错误的,肯定符合实际的,保留意见分期的,褒奖创新的。教师适度点评的目的是让讨论锦上添花,取得最优效果。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读书者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多彩。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放声朗读,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当学生读到一定的时间,数量时,自然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也会逐渐地清晰,明朗。从而使学生达到在读中揣摩词句,理解课文;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体会感情,陶冶性情等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实践中,要敢于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一、关于读的认识和创新思维  传统意义上的读是读通顺课文,了解课文所传递的浅表信息,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并且也使学生逐步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而现在教学中,也有不少教师陷入此误区,使语文课堂的读处于一种形式状态,学生通过读不能获得信息。而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下,知识渺如云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品质,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生中,尽可
期刊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是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原动力。只有当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他们才可能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认真地对待所学的内容,积极探索所学的知识,顽强地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则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在教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时,考虑
期刊
综合性学习主要运用的是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以语文综合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来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兴
期刊
“笑”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比比皆是。孔乙己每次在酒店出现时,总是“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两句话在小说中重复使用了两次,其他描写“笑”的场面在作品达十多次,足见“笑”的重复率之高。人们笑孔乙已什么呢?笑他屡试不第,笑他因窃书被打,笑他言谈举止的迂腐。这“笑”声中有“喝酒人”幸灾乐祸的嘲笑,有酒店掌柜奚落的笑,有酒店伙计“附和着”的笑,也有孩子们天真的笑,凡此种种,“
期刊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不仅仅体现教学艺术性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兴趣的激发都起到疏导的作用。  面对现实我认识到自己教学弊病在于教法陈旧、单调,这几年我根据教材的内容,体裁的不同,用八种教学方法,力求宜于生动、灵活、多变富于感染学生、开拓智力,激发兴趣的教法,写出来与同事们共勉。  一.探求法:何为探求法;探“研究”求“寻求”。探求法即寻求新
期刊
我校语文中心组近十年来致力于在“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把我们的做法做一些简单介绍,以求斧正: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呢?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
期刊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 因为反思是一种认识自身从而超越自身的活动。它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超越、走向成功的好途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有活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钻研教材,课前教学设计反思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
期刊
面对社会的竞争,背负着家长的沉重期望,许多孩子感觉活得很累。因此,学习的厌倦情绪时常困惑着他们。通过调查了解,我发现在初中学生中这种情况不是少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以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来分析。  主观方面  一、自我压力太大。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仅凭兴趣和爱好很难实现质的飞跃,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压力过大、期望值过高,也容易使事情走向反面。   二、缺乏正确的挫折体验。对困难和挫折缺少一
期刊
我认为小学生不会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老师命题没内容写,自命题更是大海捞针不知道写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游戏引路,快乐作文  小学生对游戏充满了兴趣,我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自己寻找或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的获得作文的素材,从而有话说,而且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通过证明,这种方法是孩子最为喜欢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这样的课也有弊端,就是作文易雷同。我想
期刊
语文主题活动是以尊重人的主题性为前提,以活动为核心,以语言交往为中介,为指导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和最新信息,应用学科知识,培养语文技能,进而提高语文素质健全品格而设计的一种课程。   语文主题活动开展激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发现了新问题,那就是教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语文主题活动的课程环境并不理想。舒容声用4句话来概括语文主题活动的处境:(1)语文主题活动在语文学科课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