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从教师注重以身作则、创新教学方式、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这三个方面,就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以身作则;教学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个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强,能够轻易接受他人的思想和认知体系。然而,这些外界知识和他人认知中存在着多种因素,其中存在一些较为积极的因素,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消极的因素。所以,如何指导幼儿掌握正确地自我认知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幼儿进行的生活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以身作则
模仿,是幼儿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开始。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认知,来源其身边的人。当父母或者是身边的人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孩子看到这些行为便会不自觉进行模仿和练习。同样,教师与幼儿相接触的时间较长,自然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也较大。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保持教室的卫生和整洁,是每一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是幼儿所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当幼儿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有的孩子随地乱扔垃圾时,其可以将孩子所扔掉的垃圾重新捡回放入垃圾桶中。当幼儿看到教师所做的举动之后,必定会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与此同时,迟到是一個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给他人造成不守纪律的印象。在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时,一定要先给幼儿做好表率,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参加一些活动或者课程。教师的行为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便能够从教师的行为中认识到“珍惜粮食”和“不迟到”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只是用语言来告诉孩子应该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强调。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厌烦。虽然教师已经进行过长时间的教育,幼儿却始终坚持着原有的行为,甚至会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例如,游戏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比较有趣的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孩子在其中掌握一些重要的行为习惯知识。另外,故事,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幼儿讲述一些具有启示意义和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一些有关行为习惯的知识。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模拟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指导孩子在这种情境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增强鼓励性评价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总是喜欢听到他人温柔的评价以及赞扬,而不喜欢过于激烈的批评或者指责。同样,幼儿的心理较之于成人会更加脆弱,其对于他人的话语也缺乏足够的认知。鼓励性质的言语评价要远比批评性质的话语,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寻找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而对其进行教育和鼓励,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例如,本人在幼儿园中发现有许多孩子在吃饭时,常常会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并且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就随手扔在桌子上。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则在教室给孩子讲述了粮食的由来,让孩子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孩子认识到珍惜粮食的意义和价值。随后,教师则可以制定一项制度,给那些好好吃饭、珍惜粮食的孩子进行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在上完这一节课之后,孩子们都改掉了浪费粮食的习惯。教师则遵守之前的承诺,给这些不浪费粮食的孩子一个有趣的玩具或者是棒棒糖作为奖励。当幼儿拿到教师所给予的奖励品后,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式教育中,逐渐养成了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也从中感受到了良好行为习惯所带来的愉悦感。
综上所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需要在长时间的指导和坚持下才能够有所成就的事情。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其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和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能力发展阶段,观察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进行指导和修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习惯,助力每一位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玉梅.点滴教育,日久功深——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8(84):210-210.
[2]刘志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3(88):154-154.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以身作则;教学方式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才刚刚开始接触这个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强,能够轻易接受他人的思想和认知体系。然而,这些外界知识和他人认知中存在着多种因素,其中存在一些较为积极的因素,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消极的因素。所以,如何指导幼儿掌握正确地自我认知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幼儿进行的生活和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以身作则
模仿,是幼儿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开始。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认知,来源其身边的人。当父母或者是身边的人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孩子看到这些行为便会不自觉进行模仿和练习。同样,教师与幼儿相接触的时间较长,自然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也较大。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保持教室的卫生和整洁,是每一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是幼儿所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当幼儿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有的孩子随地乱扔垃圾时,其可以将孩子所扔掉的垃圾重新捡回放入垃圾桶中。当幼儿看到教师所做的举动之后,必定会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从而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与此同时,迟到是一個不好的行为习惯,也会给他人造成不守纪律的印象。在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时,一定要先给幼儿做好表率,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参加一些活动或者课程。教师的行为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便能够从教师的行为中认识到“珍惜粮食”和“不迟到”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观念。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只是用语言来告诉孩子应该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强调。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厌烦。虽然教师已经进行过长时间的教育,幼儿却始终坚持着原有的行为,甚至会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例如,游戏是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比较有趣的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孩子在其中掌握一些重要的行为习惯知识。另外,故事,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幼儿讲述一些具有启示意义和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一些有关行为习惯的知识。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模拟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指导孩子在这种情境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三、增强鼓励性评价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总是喜欢听到他人温柔的评价以及赞扬,而不喜欢过于激烈的批评或者指责。同样,幼儿的心理较之于成人会更加脆弱,其对于他人的话语也缺乏足够的认知。鼓励性质的言语评价要远比批评性质的话语,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寻找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而对其进行教育和鼓励,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例如,本人在幼儿园中发现有许多孩子在吃饭时,常常会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并且将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就随手扔在桌子上。针对这种现象,本人则在教室给孩子讲述了粮食的由来,让孩子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孩子认识到珍惜粮食的意义和价值。随后,教师则可以制定一项制度,给那些好好吃饭、珍惜粮食的孩子进行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在上完这一节课之后,孩子们都改掉了浪费粮食的习惯。教师则遵守之前的承诺,给这些不浪费粮食的孩子一个有趣的玩具或者是棒棒糖作为奖励。当幼儿拿到教师所给予的奖励品后,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式教育中,逐渐养成了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也从中感受到了良好行为习惯所带来的愉悦感。
综上所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需要在长时间的指导和坚持下才能够有所成就的事情。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其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分析和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能力发展阶段,观察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进行指导和修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习惯,助力每一位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玉梅.点滴教育,日久功深——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J].好家长,2018(84):210-210.
[2]刘志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3(88):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