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课标》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就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贯穿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开始就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能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能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数的组成,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
  二、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开始阶段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引导学生思考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是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看到,有的教师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的做法,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而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都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拥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做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做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做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做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通过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我恰当运用“导入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颇为理想的效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文言文的语义、句义,然后生硬地把它们背下来,必然会学得枯燥无味,最终导致丧失学好文言文的兴趣与信心。“导入法”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熟练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组织和评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
期刊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并掌握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⑶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查找资料中了解20世纪的科学成就。  ⑵通过农耕社会与科学社会的对比,理解科学改变生活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
期刊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于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
期刊
数学课难教、多数同学不易掌握,是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听,课下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这一传统模式是多少年来的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下面,笔者谈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
期刊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另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
期刊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课堂这个教学阵地,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一、充分运用渗透和激励的教育手段  渗透和激励是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两种重要手段,是落实人格教育、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必要途径,要运用好这两种手段,首先,教师要增强渗透和激励的意志,能随时进行渗透和激励。其次,要注意渗透的启发性、贴切性、现实性、思想性、全面性。例如:在祖暅原理和许多数学问题教学中可以贴切、自
期刊
一年一度的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又要拉开帷幕了。如何搞好毕业班数学复习问题,将摆上数学教师的议事日程。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小学六年整个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提高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不仅能使优秀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中下学生的巩固提高,同时也能使学困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信心。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小学数学总复习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
期刊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本文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    一、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等心理特征,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为
期刊
高考数学复习是一项特殊的教学活动,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非常重要。  一、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以学生为主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主要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教师要重视研究教材和教法,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规定的范围、教材编排的深度,同时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将传授知识和指导学法结合起来。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归纳、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