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艺研究》看21世纪以来戏曲研究的轨辙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gaoy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艺研究》作为学术界的权威刊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术的高度。拟以2000年以来发表在《文艺研究》刊物上与戏曲紧密相关的文章为研究对象,分析戏曲发展的两个阶段呈现出的特点,以此窥探21世纪以来戏曲研究的轨辙。
  关键词:《文艺研究》;戏曲;两个阶段
  《文艺研究》是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刊物。自1979年5月创刊以来逐渐成为中国当代重要文艺理论刊物之一,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作为目前中国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刊物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参与了艺术学科的构建和展开。① 戏曲研究自“五四”艰难起步转型以来,其命运、定位及发展方向都受到学者们的急切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戏曲研究呈现出与前代研究不同的风貌。因此,本文以进入21世纪以来发表在《文艺研究》上研究戏曲的文章为对象,划分为2000年至2006年、2007年至2017年着两个阶段,来探析21世纪以来戏曲研究的轨辙。下文称为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刚刚跨入21世纪,这个时期的戏曲研究延续着20世纪的余波,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脉络。它仍然挣扎在戏曲现代化的转型之中,徘徊在中外戏曲的相互影响中,这时候的前行更希望找到一种理论、一条方向。
  1.传统与现代
  谈及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能绕过一个话题:传统与现代。研究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不可能脱离已有的成果另起炉灶。同时,研究又不是孤立不变的,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戏曲研究也同样面临着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表现在思想与研究的双重改变。一方面,学人继续着以往的研究路线,继续元明清杂剧、经典作家作品及戏曲理论的研究。如刘祯《元大都杂剧勃盛论》、徐朔方《<牡丹亭>和昆腔》、王宁《王骥德<曲律>之散曲理论探略》等。另一方面,学者们不断的谋求戏曲的现代化发展,如刘涛《戏曲艺术精神与戏曲现代化——张庚戏曲美学思想初探》、胡星亮《老舍和田汉:1957—1958年的戏剧使命》、张艳梅《写实演剧与中国现代剧坛》、邹红《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诠释》等,还有一些学者重新探讨戏曲观念,如过士行《我的戏剧观》、黄仁生《论戏曲在中国文学长河中的演进与贡献》等。传统与现代并不是戏曲研究的分水岭,需要深入的理解传统戏曲并找到延续其生命活力的时代精神。
  2.国内与国外
  戏曲研究纵向面临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横向又受到国外戏剧的影响。这一阶段的戏曲并没有回避国外的影响力量,而是采用了一种中西比较研究的方法。国内外相比较的如彭吉象《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张哲俊《日本能乐的形式与宋元戏曲》、近藤瑞男《日中古典演剧的色彩观比较》等。其中就比较了中国古典戏曲与日本能乐之间的关系,触及到争执的焦点,分析了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在美学特征上的相同之处与深刻差异等。同时,学者们积极探讨外国对于中国戏曲研究的影响。除此之外,有学者从本国的戏曲出发,去发现外国戏剧对本国研究所产生的作用。运用源自西方的艺术分类理论,分门别类地解析戏曲的文学、音乐、表演、导演、舞美、观众等各个层面。至此,戏曲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于文学研究之外的艺术学科。② 学者们还思考了西方模式是否适应中国戏曲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的共同性,也看到了中国戏曲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特殊性。
  3.文本与舞台
  这个时期的戏曲研究既包括文本、文献的理解,又以一门独立的综合类艺术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学者们并没有局限在理论与文本的解读中,更在一些学者如张庚等人的带领下意识到戏曲研究面的广泛性。代表性文章如研究演出场所的冯俊杰《略论明清时期的神庙山门舞楼》、研究乐舞的贾海生《周公所制乐舞通考》、研究表演者的解玉峰《“脚色制”作为中国戏剧结构体制的根本性意义》、研究戏曲传播的康保成《酒令与元曲的传播》等。戏曲研究不但没有体现出案头化倾向,而且展示出多层次、多角度、多元素的研究范围,综合类艺术的优势尽显于此。相比立足于文本的研究,对于演出场所、表演者、舞蹈等的研究更表现出考证的倾向。
  (二)第二阶段
  进入第二阶段之后,戏曲研究突出表现出两个倾向:向内与向外。向内即指研究逐渐深入到戏曲本体,包括戏剧的起源、概念、研究方向、形成与发展等。追溯历史、借鉴西方,人们希望可以清楚掌握中国戏剧发展的整个过程。向外指的是戏曲发展更加的多元化,不单单研究经典作品、杂剧、外国戏剧、现代戏等,还研究地方戏、表演者、戏台、学派等,更表现在戏曲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例如影视学、图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也更加全面。
  1.戏曲本体研究
  戏曲本体的研究既涉及到起源、概念等的问题,又包括生存空间、发展方向等的考虑,其中引起学者深切关注的莫过于中国戏剧的起源或者说中国戏剧与宗教祭祀的关系。这个话题由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的:“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这句话引起,但其真正发酵于2005年以后。《文艺研究》也是这次争论的见证者,刊登了《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说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等论争文章。受此启发和影响,寻求本源的态势成为一种潮流,如周泉《元戏剧的起源、意象和结构》、张大新《中原文化与民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等。学者们还注重对戏曲生存空间、发展方向与戏剧形态的研究,已经将研究的触角伸向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
  2.戏曲发展多元化
  一个学科发展的如何,就要看其研究面是否广阔,研究方向是否多元,研究方法是否适应。戏曲研究在这一时期进入多元发展阶段,蓬勃向上。学者们继续阐释经典作品,大都可以找到新的角度或新的材料来进行论证,如向志柱《<牡丹亭>蓝本问题考辨》、解玉峰《從全本戏到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范春义、王伟《<琵琶记>“开场”证真》等。国外研究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康保成《契合与背离的双重变奏——关于中西戏剧交流的个案考察与理论阐释》等。值得重视的是,学者们的目光也投放到了民间戏曲及一些地方戏的身上,如傅谨《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历史经验》、李秀伟《“地方戏”献疑——兼与廖奔商榷》等,这不但扩大了戏曲研究的范围,也为戏曲找到了一条原生态的研究方向。此外,还有涉及演出场所戏台、戏曲学派的文章,这些都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3.戏曲与其他学科
  进入21世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借鉴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戏曲研究也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在与影视学、图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的相互交融上。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文艺研究》上得到验证,如聂欣如《中国戏曲电影的体用之道》、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等就是戏曲与影视学、图像学交叉研究的结果。只有学科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才能打破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这种方法既适用于解决一些跨学科的问题,也有利于思维的相互碰撞,共同促进研究事业的发展。
  注释:
  ①李艳:《艺术学科是如何呈现的——对近六年<文艺研究>的个案分析》,《文艺研究》,2007年第4期。
  ②孙玫:《西方影响与现代中国戏曲研究之进程》,《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不仅是各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课程,很多中小学也相继开设与插花相关的课程。由于都是新开设的课程,对于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尚无太多经验可循,因而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插花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插花艺术是用各种植物性材料进行装饰的一门造型艺术,配合时间、场合、用途等,将植物经过一定剪裁整型和艺术构思巧妙组合,使之成为一件花卉艺术品。学习插花不仅能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环境对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英语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小学生的英语兴趣培养和核心素养提升奠定了基础。网络环境影响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如微课、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应用,课堂教学容量扩大,教学空间也得到了擴展,这其实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了客观条件。但是我们在利用网络环境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育受到
期刊
摘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广场舞服务全民健身冲突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关于广场舞引发的社会冲突问题,应当首先回归到分析广场舞的运动特性上来,进而发现其造成噪音污染、空间抢夺或丑化形象等问题的缘由;理解广场舞的社会冲突问题,还应从其社会互动来加以分析;我们还可以将个体表达和集体兴奋作为治理广场舞的切入点,将广场舞内在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强化理解为文化构成各部分之间的渐进融合,同时,在其社会运行中,各方
期刊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篇幅短小且生动有趣的微课也渐渐走入了教学领域。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中微课运用的必要性,主要包括加强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几个方面,然后细致讨论了相应的微课运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运用的必要性  1.加强学生理解  微课短小精悍,一般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图片和讲解或者视频来深入阐述一个问题。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
期刊
摘要:京剧是当之无愧的国粹艺术,从本质上来讲,京剧表演也是一种复杂、多元、文化内涵丰富的表演艺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向人民大众诠释和解读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可以使人们直观的感受到该种艺术的美。本文主要就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做简要的分析,以使国粹艺术走近人民,让人民真正了解京剧表演艺术内涵。  关键词:京剧表演;艺术;美学特征;综合特征  京剧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集大成之家,当之无愧称之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的提升,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竹笛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音色明亮清脆,表现力鲜明,深受人们喜爱。在学校教学中,竹笛教学已经成为音乐课堂的重点内容,由于其价格便宜、入门简单,因而便于青少年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竹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文针对竹笛教学中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措
期刊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财产。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视觉表现力。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当今社会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将剪纸艺术中的审美元素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展现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丰富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元素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
期刊
摘要:通过对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进行预见性的研究和分析,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对校园体育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扩大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氛围。同时提出建议学院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要起用复合型人才去负责统领,凸显学院体育文化贯连,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特色。学院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要与企业和体育“特色专业”紧密结合。学院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要在“传统文化
期刊
摘要:京剧被誉为国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是最具中华民族代表性的一种文化传承,和其它国家的艺术表现形式相比,它讲究程式化。我国戏曲的种类也是多样化的,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戏曲所蕴含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它是各地区历史文化的结晶。本文首先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的概念以及发展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当前戏曲在舞台艺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笔
期刊
武术典籍是记录技击思想的文字载体,是传承技击思想的有效方式。从技击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兵法、中国古典医学的关系论证中,我们发现关于技击思想的宏观的、一般的、抽象的论述;但在武术典籍的相关文字叙述中,我们却可以找寻到微观的、特殊的、具体的方法。中国武术古籍也是较为丰富的,《汉书·艺文志》“兵书”类的“兵技巧”部分中有关武术技击的论述,但已亡佚;隋代的枪法书《马槊谱》,作者内容都已不可考,仅其序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