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路径设计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缺乏目标明确、依据充分、效果明显的教育模式的问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载体缺乏的问题;生命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问题。就运用交叉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拓展生命教育路径,创新生命教育载体;探究生命教育心理接受机理,创建并运行多层次、全方位、动态循环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命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路径 ;大学生
  一、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以重庆市16所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
  (二)总体框架
  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模式设计的依据是大学生心理接受特点;模式运行的实践基础是高校在整合有利资源进行的教育实践探索。按照模式设计原则,结合构成要素及目标内容,提出由具体路径和保障机制构成的模式整体架构。
  1、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其相关制约因素的把握
  该部分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研进行,回答“为什么做”的问题。
   2、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理论探索和创新
  研究、挖掘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基础理论、技术理论依据、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机理和特点,回答“按什么做”的问题。
   3、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建设与运行
  以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为主线,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抓手,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为目标,创建并运行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4、创设有效发挥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功能的教育情景
  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创设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育情景。给学生提供选择、摄取、体验、实践的空间。有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回答“如何做好”的问题。
   5、构筑保障基础,确保模式有效运行
  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构筑起学生自助互助能动体系,为模式运行提供主体支撑;
  打造对生命教育起积极作用的、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确保校园平安。保障模式有序、有效运行。回答“做得如何”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
  1、探索“德心共育”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生成机理;
  2、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运行路径;
  3、构建并运行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
  (四)主要目标
  深化并践行“德心共育”的生命教育理念;创建并运行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创设有效发挥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功能的教育情景;构筑模式运行的保障基础。实现德育与心育的深层次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项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贯穿一条教育主线:以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为主线,贯穿于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设计、构建、运行全过程。
   2、创建一个教育模式:运用交叉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实现生命教育由物理过程向心理过程的转化。
   3、创设六条运行路径:通过六条模式运行路径,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外部教育影响转化为内在稳定的生命价值信念。
  4、构筑三项基础保障:组建心理互助社团、建设心理环境、建立危机干预系统,为模式运行提供主体支撑和心理基础。
  5、实现一个教育目标:通过模式的运行,将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的教育目标。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多种研究方法,为达成总体研究目标服务。在理论研究中运用文章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在现状研究中采用问题分析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在创新模式理论建构时采用文献法、专家咨询和理论探讨等方法;在创新模式建构时,采用系统论方法、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在结果分析研究中采用变量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
  总之,本研究將整合多种研究方法,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思路和成果,立足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使采用的研究方法真正为建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的理论架构和实践体系的研究目标服务。
  三、项目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理念创新
  深化并践行“德心共育” 的教育理念。该理念突出和强化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实践意义上的参与性、体验性;技术手段的自助、互助性;心理接受机理意义上的认同性和内化程度。
  (二)路径创新
  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抓手,以提升学生生命价值观为目标,创建并运行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激活各种心理要素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形成教育由物理过程向心理过程的转化。
  (三)方法创新
  1、将教育和心理实验手段运用到生命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将生命教育活动转变成实验干预条件,研究其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2、用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拓展大学生的心理接受渠道
  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开放性和接受性团体心理训练,增强其接受新观念的主观能动性,为生命教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课程标准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们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改良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从而通过激发其兴趣来调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意愿,促进教学成效的不断提升。受此影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心智来选择趣味性数学绘本,从而降低教学难度、简化理解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关键
期刊
摘要:语言沟通能力属于体验英语内涵的重要外化形式,在英语口语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应用多元方法进行逻辑表达。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根据学生的口语认知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集中思维,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沟通水平。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并提出具体的英语教学对策。
期刊
摘要: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其不仅是学生运用所学,加深对所学理解的主要途径,还是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当前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小驼背”、“小眼睛”,导致课业负担过重成为各界的热议话题。在减负提质的要求指导下,我立足当前小学数学做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内容繁多,形式单一等问题,对作业设计改进进行了探究,尝试以多样的作业设计实现数学作业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作业设计;设计对策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中,不重视学生感受与体验,往往难以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情感积淀,使学生有效体验课文。   关键词:感受 体验 理解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课堂案例:两位优秀老师上《再见了,亲人》,同样都用了多媒体课件,同样是声情并茂,甲老师的课堂效果出奇的好,师生都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动得热泪横流;乙老师的课堂则是教师自己情不能抑,而学生却对教师的真情流露无动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工作的融合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组织日常授课活动时,也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引进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以便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梏,将理论知识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生眼前,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从笔者的实践教学经历出发,探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摘要:许多初中生认为,物理知识复杂抽象,学科难度较高,学习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为了实现物理成绩的提升,大部分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希望能够在反复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但实际学习效果却不甚理想。物理内容主要以公式定律等形式体现,公式定律类型繁多导致了物理题目必然复杂多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切入与探究,并不存在某种既定的解题套路。在这种情况下,反复的大量训练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反而会造成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实施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充分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实际需求,探究新的高中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欣赏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非常有助于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使高中体育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因此,探究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体育欣赏教育,高中体育教育,有效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
期刊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生活认知水平的综合训练,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数字化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就是借助现代网络开放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从学生的作文心理过程出发,挖掘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过程性的思考与交流,优化学生的写作心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习作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高效和谐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写作前的有效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观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育的工作要求也更加注重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这也就需要学校对管理模式也进行相应的改变,通过灵活的管理体系,让学校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学校管理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氛围,管理者制定的发展决策,也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在教育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是对目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做出阐述,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伴随着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大多数教师在尝试打造创新性的课堂。创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树立新课改理念首要的是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充分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