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不断地改革,已经成了学校体育的核心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重新对角色进行定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素质;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产生变化,体育教学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身体素质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了体能与技能。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各方面也应有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练习,还要坚持在课外的辅助练习,这也是保持稳定运动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知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荐的今天,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交叉融汇,不同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影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为密切的接触学生,各方面交流也更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知识的储备、新教学理念的执行、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施以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心理素质
相对智育、德育,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学校对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教育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不能撂担子、满腹牢骚、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差、社会认同感不强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最核心的体现是意志力。教师的意志自觉性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认识上,工作态度的明确上;意志的果断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突发情况的处理;意志自制性体现在体育教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应对困难。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而且学生以群体的方式接受长时间的室外教学。也正是由于体育教学有这样的特点,突发情况、外界干扰较易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不能单纯得按照教案机械得进行授课,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而应时刻保持警醒,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突然问题。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开阔视野多学习、多了解。
(二)教学研究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能力;2、基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掌握教材教法、全面的运动技能、正确的示范、组织竞赛、裁判等;3、参与比赛、指导训练能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分析比赛情况、运用技战术、临场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通过课堂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教师要通过每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用这样的理论再去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受到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评级、评职称。因而,教学研究反而成为教师投入较少精力的方面,以致教学研究室的基本职能缺失,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更注重自身积累,使高校体育教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课题大有学问可做。加强教学研究,无论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體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学士以上,但学历只能说明专业素质的水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完整,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因此,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广泛的学习的知识,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提升专业素质更要更新教育理念。
三、总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新课标的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2]周晓军.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80-83.
[3]曾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106-108.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素质;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认识逐渐产生变化,体育教学与过去有了较大的不同,体育教学得到了应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体育教师在职业素质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尽快地适应这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以体育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诉求为己任,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校课程中得以落实,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身体素质
体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了体能与技能。对技术动作的示范能力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在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各方面也应有良好的素质表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练习,还要坚持在课外的辅助练习,这也是保持稳定运动技术、技能的需要。
(二)知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荐的今天,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交叉融汇,不同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影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素养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为密切的接触学生,各方面交流也更丰富,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知识的储备、新教学理念的执行、新思想观念的更新。这样,才能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施以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的尊重。
(三)心理素质
相对智育、德育,我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对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学校对体育教育资金投入少、教育训练条件差、工作十分辛苦。面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不能撂担子、满腹牢骚、一蹶不振,而应该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差、社会认同感不强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最核心的体现是意志力。教师的意志自觉性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认识上,工作态度的明确上;意志的果断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中突发情况的处理;意志自制性体现在体育教师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应对困难。
二、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门类学科的最大区别在于: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而且学生以群体的方式接受长时间的室外教学。也正是由于体育教学有这样的特点,突发情况、外界干扰较易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教师不能单纯得按照教案机械得进行授课,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而应时刻保持警醒,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突然问题。这种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身开阔视野多学习、多了解。
(二)教学研究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觉悟、心理素质的能力;2、基本教学计划的制定、掌握教材教法、全面的运动技能、正确的示范、组织竞赛、裁判等;3、参与比赛、指导训练能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分析比赛情况、运用技战术、临场指导的能力。体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体育教师教研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上好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通过课堂身心得到真正的锻炼。教师要通过每一次的体育教学活动,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用这样的理论再去提高教学水平,推动整个体育教育的发展。目前,受到整个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更注重的是评级、评职称。因而,教学研究反而成为教师投入较少精力的方面,以致教学研究室的基本职能缺失,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更注重自身积累,使高校体育教学保持活力,持续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的监控等课题大有学问可做。加强教学研究,无论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还是学术素养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體育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预测能力、调查能力、实验能力、写作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学士以上,但学历只能说明专业素质的水平,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完整,大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因此,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广泛的学习的知识,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提升专业素质更要更新教育理念。
三、总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是新课标的执行者,需要不断的实验、完善和丰富新课标。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高校体育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拥有厚实的文化内涵和广博的业务素养,始终走在体育教学知识的前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型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曲宗湖,顾渊彦.21世纪体育课程新论丛书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6.
[2]周晓军.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80-83.
[3]曾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