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缅人的婚恋过程平凡朴素,体现了老缅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简单直白,它维系了老缅人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人员外流以及各民族的交流影响,传统的婚俗被打破,其中的社会关系也发生流变。
【关键词】:老缅大寨;婚俗;流变
老缅人,自1990年由国家划归为拉祜族,自称ɡu??ba??,是“我们自己人”的意思,“老缅”则是当地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没有”。虽然被划归为拉祜族,但在交流交际的过程中却一直自称自己是老缅人,对自己的语言文化有很强的领属意识,所以在下一辈的语言教育中都是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学说老缅话。老缅人是一个跨境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这四个国家的边境线地区。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老缅大寨现在划归到东主村,是17个小组之一,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距离竹塘乡大约10公里,在这里一共有62户人家,约251口人。
历史上,老缅曾和傣族、佤族、哈尼族等民族混居过,处于弱势地位,人数不多,在整个澜沧江也不足八千人。他们的语言介于拉祜族和哈尼族之间,但老缅大寨的老缅话更偏向于哈尼语。虽然混居,但面对如此强势的民族包围,他们在语言、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等方面仍然保留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恋爱、婚姻、家庭这一角度入手,来分析这个群体的特色。
一、老缅大寨婚恋习俗
(一)通婚圈封闭狭窄
通婚圈是伴随两性关系的缔结而形成的社交圈子,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社会的制度,并受各种到的、习俗、规范和制度的影响。老缅大寨的通婚范围主要是本村和附近相邻的几个寨子。从通婚的空间距离来看,其通婚的范围非常狭窄,方圆不过10余里,而且人们比较崇尚在本村嫁娶。这是由于他们的寨子地理位置较偏僻,生活比较贫困,外村的人不太愿意嫁进来,为了满足繁衍的需要,只能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嫁娶。
(二)恋爱比较保守
老缅人的恋爱交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自由、开放,但又比汉族的要宽松一些。他们大多是通过父母以及别人的介绍认识,然后青年男女相约在一个地方进行相看,如若成功就可以恋爱培养感情,若不成功则就此作罢。相看成功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白天都是各自回家各自劳动。到了晚上,男子在吃过晚饭以后来到女子家附近来约会女子,见面成功后,两人回到离村寨较远一些的宽敞地区转转弯,聊聊天。若在此过程中发现不合适,男女双方就自行分开,不再来往;若双方情投意合,这样的恋爱活动会持续两三年的时间。此时,双方再有意,就会各自回家告诉父母,这样,男子就可以由其父母去上门提亲。
(三)近亲、同姓结亲
老缅大寨中的老缅人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同姓即可通婚。且在九十年代以前,这里的男女一般不外娶或者外嫁。据笔者的调查,在九十年代以前,由于老缅大寨的人们生活非常贫困,物质生活极度贫乏,虽然寨子中的领头人没有明确规定寨子里的男女不可与外乡人通婚,由于生活的限制,为了繁衍生息的需要,老缅人只能近亲或者同姓结婚,所以这个寨子中出现的近亲结婚生子带来的后遗症较严重,人数较多。而在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老缅人自己的努力,他们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虽然本寨子的男子娶亲仍旧以老缅人为主,但本寨子的女孩子大多都外嫁,有湖南、江苏、贵州等地区。且由于国家在《婚姻法》方面的规定,老缅大寨中的老缅人在娶亲方面也有意识的避开三代至五代以内的亲戚,防止子孙后代出现近亲结婚的后遗症。而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发布有《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其中的第四十八条规定: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提倡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
(四)订婚和结婚
老缅人的订婚仪式非常的简约,也没有复杂的过程。在男女双方都说好以后,由青年男子陪同其父母带上一瓶酒和一条烟来到女子的家里,向其父母提亲。这个时候女子可以反悔,表示不愿意,那么男子及其父母就会将礼品带回,若是女子同意,接下来双方父母就可以商量婚期。婚期一般会选择属猪或者属马的日子,因为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富足,生活会越过越好。
订婚后隔几天,最多会隔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要举办婚礼,开办酒席,宴请整个寨子的人以及亲朋好友。婚礼一般会持续两三天。结婚当天早上,新郎穿上其父母准备好的喜服带上伴郎以及几位寨子里的老人,再带上一头杀好的猪,一两袋米在八九点中的时候出发赶到新娘家里,将带来的东西送作新娘家作酒席的菜。新娘家此时也会开几十桌的酒席,主要准备的菜色有四五道,如:猪肉、排骨、面瓜、洋丝瓜、腌菜炒肉以及提前就准备好的凉拌橄榄(这种橄榄是野生的,需要提前上山采摘,本地人说是蓝色的,但据其描述的样子形似橄榄)。据寨子里的老人描述,能做出这样席面的人家在当地可以算得上是相当富裕的了。而来吃酒席的亲朋好友以及寨子里的人也不会空手而来,都会带上一些自家种的大米、若有酒就会带上酒,但没有送红包的习俗。准备好酒席之后,在开席之前,有一项仪式,这个时候的新郎和新娘穿上喜服,整齐来到大堂拜堂。新人赏析跪地,双手手心向上,整齐摆放在膝盖上,低下头,静听堂中六位老人的祈福。此时,这六位老人三人一组,在大堂的主厅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一同开始唱词祝福。唱词的大意主要是希望新人們能够早生贵子,生活一直幸福,日子能够越来越好。在唱词祝福结束后,由新郎将提前准备好的六元钱交给新娘的母亲,这寓意为感激新娘的母亲,是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养大了自己的新娘,并且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她,如今新娘就要被自己带回家了,在这样隆重的日子里,非常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拜堂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席了。下午五六点,新娘家的酒席结束以后,再次拜别父母、亲人,然后新郎带上新娘回到自己的家。新浪带着新娘回到家以后,像之前那样再次拜一次堂,在新郎家只需要拜一次即可。拜完堂以后,新郎家的酒席即可开始。吃完酒席以后,就开始热闹以来。所以人围着火炉一起唱歌跳舞,只剩下旁边四个男人在吹芦笙。唱完歌跳完舞,这一天的婚礼就结束,大家就各自回家。第二天一早起来,新人起床后来到大厅,由之前拜堂时唱词祝福得的六位老人给新人系上绳子。绳子不分什么颜色,根据男左女右的习惯在新人的手上各系一个,这样是希望新人来到这里以后,不会被歪门邪祟吓着,出入都能平平安安。连续三天以后,整个婚礼就算是正式结束。婚礼结束以后,不同于汉族婚俗中会有三朝回门,老缅人的婚俗中是没有三朝回门这一说的。同时,老缅人结婚以后的新娘回娘家也是非常自由的,想回即可回,这一点上也是非常不同于汉族的习俗的。 (五)离婚
老缅大寨中的老缅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离婚现象。虽然未出现过离婚现象,但寨子里却有关于离婚的规矩。若男女双方结合以后发现不合适需要离婚,则根据谁提出离婚谁就要杀一头牛来宴请全寨子的原则来进行。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以前,一头牛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财产,离婚的代价太大,所以没有人敢离婚。且离婚以后的财产根据谁提罚谁的原则,分到的财产也是非常之少。离婚以后,若夫妻双方有孩子,则根据男孩子归父亲,女孩子归母亲的原则划分。很少出现女孩子划归给男方的例子。因为没有离婚的现象,所以也就没有复婚的现象,而据上面所说,离婚的案例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但夫妻双方总会出现不合适的现象,因此,有已婚的女子和人私奔的现象。一般女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多半是由于家境太过贫穷,生活过于操劳的缘故。这些女子跑出去以后,家人大多都会去找,有些虽然能够找回来,但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又会跑出去,而有些则跑出去几年后会再回来,通常这样的女子回来以后会得到家人的谅解,对于其丈夫来说,妻子能够回来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一家人也会继续和和乐乐的过日子。
(六)生儿育女
据笔者的实地田野调查发现,在老缅大寨中,一共62户人家,251人,一家最少有四个人(除去出嫁的女儿),最多有七八个人,甚至出现有五世同堂的现象。据向村民们了解,在国家计划生育以前,这个寨子每家每户都会生育十一二个孩子,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成活率虽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基本上都会会剩下七八个孩子。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以后,老缅人也是紧紧跟随国家政策走,由原先的十一二个减少到两个。目前,村寨中的男女比例倾向于男多女少。且由于随着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心理督促,更多的女孩子倾向于外嫁,所以村寨中的女孩子就越来越少。因此,现在的老缅大寨男子娶亲更多的来自周边的几个村寨。
在老缅大寨,有着传统的生育习俗。在他们这里没有重男轻女的偏见,都是一视同仁。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三天会一家家的邀请寨子里的人来家里吃酒席,在这一天他们会给自己的孩子的手上系上绳子,寓意希望他们能健健康康的平安长大,并在同一天由父母双亲给孩子取名字。这里的孩子取名字也是非常的有特色。若生的是男孩子,则他们的名字是父亲的姓氏+扎+出生的属相;若生的是位女孩子则是父亲的姓氏+娜+出生的属相。并且每一个属相都有对应的名字。男孩子的十二生肖名字分别比对应的是:鼠对应发;牛对应包;虎对应拉;兔对应高妈;龙对应共喜;蛇对应共晒;马对应共哈;羊对应们;猴对应共赛;鸡对应捞;狗对应丕;猪对应袜。女孩子的十二生肖名字分别对应的是:鼠对应发;牛对应怒;虎对应拉;兔对应妥;龙对应希;蛇对应思;马对应母;羊对应药;猴对应么;鸡对应捞;狗对应丕;猪对应共考。
二、婚俗的流变
九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走进学堂读书,他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见多识广,指导国家婚姻政策提倡的是自由恋爱,禁止近亲结婚。除此之外,交友范围的扩大让他们在择偶标准和机会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加上受城市婚恋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本民族的一些传统婚俗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并用她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在思想上的独立性。很多年轻男女在打工或者学校读书的时候认识,就此相恋,并私定终身。就老缅大寨中的青年男女而言,变化最大的是女子的外嫁现象越来越多。现在的老缅大寨女子恋爱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她们在外打工与男子相识、相爱,私定终身以后,女孩子给家人打个电话通知告诉父母一声,再由男子到女方家去订婚,等有时间了再举行婚礼。有时候双方父母也有不同意的,但因为子女们都不在身边也只好认了,订婚只不过是履行仪式罢了。如此一来,传统的通婚圈不断被打破,近亲结合的嫁娶观念和传统婚俗仪式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寨老们在传统婚姻中的作用不断被政府职能所代替。而在老缅大寨以外的几个村寨当中,则有更剧烈的现象:附近村寨的孩子在上学期间就会考虑到终身大事,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就会谈起了恋爱,有些甚至已经形成明面上男女朋友,相互往来。
另外,在礼金方面,老缅大寨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入乡随俗的影响,女孩子出嫁没有礼金越来越不被人们看好。而由一开始的无礼金到少量礼金,慢慢演化到上万元的礼金。据一位出嫁女所说,她结婚是在十年前,那时候她出嫁时,她的丈夫家给出的是4千礼金,而在五年前的时候,礼金已经达到一万元。虽然男方给的礼金一年比一年高,但女子出嫁在嫁妆方面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无所有。
女子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对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接收到不同層次的教育,人们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女孩在也越来越认识到嫁人的好坏对她们的后半生影响极大。所以,在寻找对象的时候,她们的眼光越放越高,也越来越亮。她们希望能够未来的另一半品行过关,要良心好,能吃苦,男孩子不要喝酒或者少喝点酒,最好男孩子的家庭条件要好,这样嫁过去以后不会受太多的苦。总的来说,女孩子挑选伴侣的原则与社会主流的观念越来越一致,深受社会思想的影响。
女孩子的结婚年龄也发生改变。老缅大寨中,由于生活比较封闭,思想未解放,女孩子们结婚年龄普遍在十四、十五岁左右。过早的结婚带给女孩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很多女孩子未等到发育成熟的年龄就开始生育孩子,导致她们提前苍老,除了要抚养孩子,还要操劳家庭生活,让很多的女孩子未老就饱受生活的磨练。自从国家规定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综合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民情,将国家规定的法定年龄放宽到男子20岁,女子18岁,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领结婚证,并下发到各个村寨,由每个村寨的村委会进行宣传。
从婚俗流变的不断改变可以看出,任何民族或者民族文化都无法回避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整合,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样适用于民俗文化在发展变迁过程中的普遍定律,对外来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与融会贯通是他们获得发展机会的必然选择,不管这种改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它都将一往无前。在老缅大寨,在老缅人中,这样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不经意地、不可逆转地发生着,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大;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的大量输出;国家的政策扶持等,他们受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政策和都市化的某些价值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正悄然地改变着传统婚姻缔结关系以及包括老人们在内的传统世界观。虽然当地政府也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实行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在劳务输出方面有所缓解,但整体主流的趋势却未能扭转。面对年轻人的行为,老人们也是从最初的抗议到无奈最后再到接受。他们知道,固守改变不了现实,他们的坚持最终也只能成为老古董、封建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徐世璇.毕苏语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2]张益家、陈原艳.语言接触下老缅语中汉语借词研究[J].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
[3]张益家、周焱、时秀娟.澜沧老缅人的岁时丧葬礼俗、宗教信仰和语言接触调查研究[J].陕西:长安学刊,2010.
【关键词】:老缅大寨;婚俗;流变
老缅人,自1990年由国家划归为拉祜族,自称ɡu??ba??,是“我们自己人”的意思,“老缅”则是当地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没有”。虽然被划归为拉祜族,但在交流交际的过程中却一直自称自己是老缅人,对自己的语言文化有很强的领属意识,所以在下一辈的语言教育中都是有意识的去教育他们学说老缅话。老缅人是一个跨境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国、泰国、缅甸、老挝这四个国家的边境线地区。在我国境内,主要分布在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的老缅大寨和勐海县勐遮乡的老品寨。老缅大寨现在划归到东主村,是17个小组之一,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距离竹塘乡大约10公里,在这里一共有62户人家,约251口人。
历史上,老缅曾和傣族、佤族、哈尼族等民族混居过,处于弱势地位,人数不多,在整个澜沧江也不足八千人。他们的语言介于拉祜族和哈尼族之间,但老缅大寨的老缅话更偏向于哈尼语。虽然混居,但面对如此强势的民族包围,他们在语言、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等方面仍然保留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恋爱、婚姻、家庭这一角度入手,来分析这个群体的特色。
一、老缅大寨婚恋习俗
(一)通婚圈封闭狭窄
通婚圈是伴随两性关系的缔结而形成的社交圈子,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社会的制度,并受各种到的、习俗、规范和制度的影响。老缅大寨的通婚范围主要是本村和附近相邻的几个寨子。从通婚的空间距离来看,其通婚的范围非常狭窄,方圆不过10余里,而且人们比较崇尚在本村嫁娶。这是由于他们的寨子地理位置较偏僻,生活比较贫困,外村的人不太愿意嫁进来,为了满足繁衍的需要,只能在本村范围内进行嫁娶。
(二)恋爱比较保守
老缅人的恋爱交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自由、开放,但又比汉族的要宽松一些。他们大多是通过父母以及别人的介绍认识,然后青年男女相约在一个地方进行相看,如若成功就可以恋爱培养感情,若不成功则就此作罢。相看成功的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白天都是各自回家各自劳动。到了晚上,男子在吃过晚饭以后来到女子家附近来约会女子,见面成功后,两人回到离村寨较远一些的宽敞地区转转弯,聊聊天。若在此过程中发现不合适,男女双方就自行分开,不再来往;若双方情投意合,这样的恋爱活动会持续两三年的时间。此时,双方再有意,就会各自回家告诉父母,这样,男子就可以由其父母去上门提亲。
(三)近亲、同姓结亲
老缅大寨中的老缅人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同姓即可通婚。且在九十年代以前,这里的男女一般不外娶或者外嫁。据笔者的调查,在九十年代以前,由于老缅大寨的人们生活非常贫困,物质生活极度贫乏,虽然寨子中的领头人没有明确规定寨子里的男女不可与外乡人通婚,由于生活的限制,为了繁衍生息的需要,老缅人只能近亲或者同姓结婚,所以这个寨子中出现的近亲结婚生子带来的后遗症较严重,人数较多。而在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老缅人自己的努力,他们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虽然本寨子的男子娶亲仍旧以老缅人为主,但本寨子的女孩子大多都外嫁,有湖南、江苏、贵州等地区。且由于国家在《婚姻法》方面的规定,老缅大寨中的老缅人在娶亲方面也有意识的避开三代至五代以内的亲戚,防止子孙后代出现近亲结婚的后遗症。而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也发布有《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其中的第四十八条规定: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提倡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禁止近亲结婚。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
(四)订婚和结婚
老缅人的订婚仪式非常的简约,也没有复杂的过程。在男女双方都说好以后,由青年男子陪同其父母带上一瓶酒和一条烟来到女子的家里,向其父母提亲。这个时候女子可以反悔,表示不愿意,那么男子及其父母就会将礼品带回,若是女子同意,接下来双方父母就可以商量婚期。婚期一般会选择属猪或者属马的日子,因为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富足,生活会越过越好。
订婚后隔几天,最多会隔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要举办婚礼,开办酒席,宴请整个寨子的人以及亲朋好友。婚礼一般会持续两三天。结婚当天早上,新郎穿上其父母准备好的喜服带上伴郎以及几位寨子里的老人,再带上一头杀好的猪,一两袋米在八九点中的时候出发赶到新娘家里,将带来的东西送作新娘家作酒席的菜。新娘家此时也会开几十桌的酒席,主要准备的菜色有四五道,如:猪肉、排骨、面瓜、洋丝瓜、腌菜炒肉以及提前就准备好的凉拌橄榄(这种橄榄是野生的,需要提前上山采摘,本地人说是蓝色的,但据其描述的样子形似橄榄)。据寨子里的老人描述,能做出这样席面的人家在当地可以算得上是相当富裕的了。而来吃酒席的亲朋好友以及寨子里的人也不会空手而来,都会带上一些自家种的大米、若有酒就会带上酒,但没有送红包的习俗。准备好酒席之后,在开席之前,有一项仪式,这个时候的新郎和新娘穿上喜服,整齐来到大堂拜堂。新人赏析跪地,双手手心向上,整齐摆放在膝盖上,低下头,静听堂中六位老人的祈福。此时,这六位老人三人一组,在大堂的主厅左边三个右边三个,一同开始唱词祝福。唱词的大意主要是希望新人們能够早生贵子,生活一直幸福,日子能够越来越好。在唱词祝福结束后,由新郎将提前准备好的六元钱交给新娘的母亲,这寓意为感激新娘的母亲,是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养大了自己的新娘,并且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她,如今新娘就要被自己带回家了,在这样隆重的日子里,非常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拜堂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席了。下午五六点,新娘家的酒席结束以后,再次拜别父母、亲人,然后新郎带上新娘回到自己的家。新浪带着新娘回到家以后,像之前那样再次拜一次堂,在新郎家只需要拜一次即可。拜完堂以后,新郎家的酒席即可开始。吃完酒席以后,就开始热闹以来。所以人围着火炉一起唱歌跳舞,只剩下旁边四个男人在吹芦笙。唱完歌跳完舞,这一天的婚礼就结束,大家就各自回家。第二天一早起来,新人起床后来到大厅,由之前拜堂时唱词祝福得的六位老人给新人系上绳子。绳子不分什么颜色,根据男左女右的习惯在新人的手上各系一个,这样是希望新人来到这里以后,不会被歪门邪祟吓着,出入都能平平安安。连续三天以后,整个婚礼就算是正式结束。婚礼结束以后,不同于汉族婚俗中会有三朝回门,老缅人的婚俗中是没有三朝回门这一说的。同时,老缅人结婚以后的新娘回娘家也是非常自由的,想回即可回,这一点上也是非常不同于汉族的习俗的。 (五)离婚
老缅大寨中的老缅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离婚现象。虽然未出现过离婚现象,但寨子里却有关于离婚的规矩。若男女双方结合以后发现不合适需要离婚,则根据谁提出离婚谁就要杀一头牛来宴请全寨子的原则来进行。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以前,一头牛可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财产,离婚的代价太大,所以没有人敢离婚。且离婚以后的财产根据谁提罚谁的原则,分到的财产也是非常之少。离婚以后,若夫妻双方有孩子,则根据男孩子归父亲,女孩子归母亲的原则划分。很少出现女孩子划归给男方的例子。因为没有离婚的现象,所以也就没有复婚的现象,而据上面所说,离婚的案例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过,但夫妻双方总会出现不合适的现象,因此,有已婚的女子和人私奔的现象。一般女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多半是由于家境太过贫穷,生活过于操劳的缘故。这些女子跑出去以后,家人大多都会去找,有些虽然能够找回来,但以后过不了多久就又会跑出去,而有些则跑出去几年后会再回来,通常这样的女子回来以后会得到家人的谅解,对于其丈夫来说,妻子能够回来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一家人也会继续和和乐乐的过日子。
(六)生儿育女
据笔者的实地田野调查发现,在老缅大寨中,一共62户人家,251人,一家最少有四个人(除去出嫁的女儿),最多有七八个人,甚至出现有五世同堂的现象。据向村民们了解,在国家计划生育以前,这个寨子每家每户都会生育十一二个孩子,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成活率虽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基本上都会会剩下七八个孩子。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以后,老缅人也是紧紧跟随国家政策走,由原先的十一二个减少到两个。目前,村寨中的男女比例倾向于男多女少。且由于随着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心理督促,更多的女孩子倾向于外嫁,所以村寨中的女孩子就越来越少。因此,现在的老缅大寨男子娶亲更多的来自周边的几个村寨。
在老缅大寨,有着传统的生育习俗。在他们这里没有重男轻女的偏见,都是一视同仁。在他们的孩子出生后三天会一家家的邀请寨子里的人来家里吃酒席,在这一天他们会给自己的孩子的手上系上绳子,寓意希望他们能健健康康的平安长大,并在同一天由父母双亲给孩子取名字。这里的孩子取名字也是非常的有特色。若生的是男孩子,则他们的名字是父亲的姓氏+扎+出生的属相;若生的是位女孩子则是父亲的姓氏+娜+出生的属相。并且每一个属相都有对应的名字。男孩子的十二生肖名字分别比对应的是:鼠对应发;牛对应包;虎对应拉;兔对应高妈;龙对应共喜;蛇对应共晒;马对应共哈;羊对应们;猴对应共赛;鸡对应捞;狗对应丕;猪对应袜。女孩子的十二生肖名字分别对应的是:鼠对应发;牛对应怒;虎对应拉;兔对应妥;龙对应希;蛇对应思;马对应母;羊对应药;猴对应么;鸡对应捞;狗对应丕;猪对应共考。
二、婚俗的流变
九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走进学堂读书,他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见多识广,指导国家婚姻政策提倡的是自由恋爱,禁止近亲结婚。除此之外,交友范围的扩大让他们在择偶标准和机会上都有较大的提升,加上受城市婚恋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本民族的一些传统婚俗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并用她们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在思想上的独立性。很多年轻男女在打工或者学校读书的时候认识,就此相恋,并私定终身。就老缅大寨中的青年男女而言,变化最大的是女子的外嫁现象越来越多。现在的老缅大寨女子恋爱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她们在外打工与男子相识、相爱,私定终身以后,女孩子给家人打个电话通知告诉父母一声,再由男子到女方家去订婚,等有时间了再举行婚礼。有时候双方父母也有不同意的,但因为子女们都不在身边也只好认了,订婚只不过是履行仪式罢了。如此一来,传统的通婚圈不断被打破,近亲结合的嫁娶观念和传统婚俗仪式也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寨老们在传统婚姻中的作用不断被政府职能所代替。而在老缅大寨以外的几个村寨当中,则有更剧烈的现象:附近村寨的孩子在上学期间就会考虑到终身大事,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就会谈起了恋爱,有些甚至已经形成明面上男女朋友,相互往来。
另外,在礼金方面,老缅大寨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入乡随俗的影响,女孩子出嫁没有礼金越来越不被人们看好。而由一开始的无礼金到少量礼金,慢慢演化到上万元的礼金。据一位出嫁女所说,她结婚是在十年前,那时候她出嫁时,她的丈夫家给出的是4千礼金,而在五年前的时候,礼金已经达到一万元。虽然男方给的礼金一年比一年高,但女子出嫁在嫁妆方面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无所有。
女子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对另一半的要求越来越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接收到不同層次的教育,人们的视野也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女孩在也越来越认识到嫁人的好坏对她们的后半生影响极大。所以,在寻找对象的时候,她们的眼光越放越高,也越来越亮。她们希望能够未来的另一半品行过关,要良心好,能吃苦,男孩子不要喝酒或者少喝点酒,最好男孩子的家庭条件要好,这样嫁过去以后不会受太多的苦。总的来说,女孩子挑选伴侣的原则与社会主流的观念越来越一致,深受社会思想的影响。
女孩子的结婚年龄也发生改变。老缅大寨中,由于生活比较封闭,思想未解放,女孩子们结婚年龄普遍在十四、十五岁左右。过早的结婚带给女孩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心理上的。很多女孩子未等到发育成熟的年龄就开始生育孩子,导致她们提前苍老,除了要抚养孩子,还要操劳家庭生活,让很多的女孩子未老就饱受生活的磨练。自从国家规定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综合考虑到当地的民族民情,将国家规定的法定年龄放宽到男子20岁,女子18岁,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领结婚证,并下发到各个村寨,由每个村寨的村委会进行宣传。
从婚俗流变的不断改变可以看出,任何民族或者民族文化都无法回避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整合,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样适用于民俗文化在发展变迁过程中的普遍定律,对外来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与融会贯通是他们获得发展机会的必然选择,不管这种改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它都将一往无前。在老缅大寨,在老缅人中,这样的变化时时刻刻都在不经意地、不可逆转地发生着,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大;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的大量输出;国家的政策扶持等,他们受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政策和都市化的某些价值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正悄然地改变着传统婚姻缔结关系以及包括老人们在内的传统世界观。虽然当地政府也在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实行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在劳务输出方面有所缓解,但整体主流的趋势却未能扭转。面对年轻人的行为,老人们也是从最初的抗议到无奈最后再到接受。他们知道,固守改变不了现实,他们的坚持最终也只能成为老古董、封建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徐世璇.毕苏语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2]张益家、陈原艳.语言接触下老缅语中汉语借词研究[J].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
[3]张益家、周焱、时秀娟.澜沧老缅人的岁时丧葬礼俗、宗教信仰和语言接触调查研究[J].陕西:长安学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