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实训课程在民办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演讲与口才能力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已不容质疑,但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却未能引起重视。如能将其设置到各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必修课,真正育之于人,才是最重要的。本文详细分析了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提升对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现在高校学生的校内表现与毕业生初入职场的过渡障碍,分析了其形成之原因与能力不足之缺陷,并对演讲与口才在现代高校课程体系中如何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演讲与口才 实训 民办高校教育 素质教育
  演讲与口才课程在高职高专等职业院校开设的情况还有所见闻,但在民办高等院校却很少开设,有时是作为一门选修课来设置,没有对其重要性进行深刻地分析。口才的重要性可以从古谈到今从中说到外,种种案例皆说明口才对一个人才智与能力的发挥与展现是何等的重要,从古至今又有多少能人满腹经纶又拙于口舌而与展示自己的机会失之交臂。 可见,口才直接与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辨能力、社交能力等多种情商因素相关,其重要性不亚于一个专业四年的学习。
  高校历来承担着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更应该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能走出校门更高效地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而语言表达能力是所有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将一个人的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他人、与他人良好地沟通、协商、合作、互赢。高校学生不论学任何专业,其专业水平的发挥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中的社会群体,而语言表达即口才能力可以促进其专业能力更好的发挥,促其与同行、专家、同事、上司、下属等等到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最终完成其想要完成的目标与任务。
  高校大学生在演讲与口才能力方面的现状
  (一)课堂表现方面
  高校的课堂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其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来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少,慢慢形成了学生课堂中的仅以记笔记与认真听为突出表现。可见,学生表达口才的机会少。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师提问环节,学生大部分都对回答不踊跃,能回避就回避,老师更没有机制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而提问也鲜见诸如为什么式的开放式问题。从课堂学生回答问题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有的答非所问、有的语言笼统、概括不清,逻辑不明等等,大部分是心里明白,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足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缺乏。
  (二)社团建设方面
  大学的社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但从社团的成员状况来看会发现,参加社团的学生以大一新生居多,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起初有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提升自己能力的愿望,但能在大二大三仍然留在社团的人员却变得很少,又要靠新学年大一新生来填补。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的不足,无法在社团中得到自己的情感交往需求的满足而中途退出,而交往能力绝大部分由个人的口才表达能力决定。
  (三)业余生活方面
  大学的业余生活,以宿舍、图书馆、操场、兼职为几条主线。据统计,宿舍为中心占大多数,其余三种占比较小。宿舍以玩电脑看书舍友聊天等活动为主,历炼口才表达能力的机会少,图书馆与操场更是不以“口”为主,兼职是练习口才的很好的机会,但在大学群体中,兼职的比例首先不多还有兼职的类型与口才表达相关性不强。因此,业余生活对学生口才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有限。
  (四)人际交往方面
  大学生的羞怯心理,造成他们的校园交际圈很小,绝大部分来源于同一宿舍。而同一班级与同一社团提供的更大的交际空间,却没有意识去与更多的人交往。大学生的交往还处于被动交往阶段,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这也源于口才表达能力的缺乏,同时这样的境况也导致了口才表达机会的缺少。
  (五)社会实践方面
  参与社会实践,“陌生人”、“需要勇气”、“有目标的真实情境”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其是锻炼口才绝佳的环境,但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看,占比很小。大部分同学其实正是源于对口才表达能力的怀疑与不自信,不敢走出社会实践的第一步,因为语言表达跟与人沟通是社会实践必需的第一步。
  高校大学生口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心理的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羞怯心理。表现为不爱讲话、怕说错话、怕说不好等等心理活动。而每个人也存在一个过渡期,由不自信到自信,大学口才能力的提升就是要缩短这个过渡期。
  而自身的这种羞怯心理,一般是因为家庭环境所造成,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就学环境、所期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是可以改变这种羞怯心理的,大学口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这种情境,让学生摆脱这种心理,勇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二)生活习惯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活即是校园生活,听课、读书、体育锻炼、课余兼职等,生活的习惯无不受周围的同学、校园氛围所影响,周围的人集体价值观会无形中影响到个人的价值观,校园的文化生活氛围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的生活习惯。
  当前校园社团的建设在规模与数量上还非常有限,无法给大部分同学提供更多的校园实践机会,也就无法提供更多锻炼口才能力的机会, 校园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出在无形中产生着影响。
  (三)专业特点的影响
  高校专业多,各专业不同特点对口才能力也有不同的影响。营销专业、管理专业相对来讲提供的口才锻炼的机会较多,但汉语言、会计、计算机、艺术设计等相对较少。但无论哪一专业,口才能力的提升对专业的学习与将来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为专业学术的交流、与同行之间的沟通、自身能力的展现等。
  (四)课堂氛围的影响
  高校的教学依然以理论讲解为主,课堂的提问与回答时间占比很少,课堂氛围枯燥,无形中影响到学生在专业素养上的缺憾,即对专业语言表达能力的缺失,这间接造成在就业面试与职业发展中的障碍。   (五)外在环境的影响
  外在环境很少有鼓励学生多讲话、爱讲话为主的,讲话被人们所忽视。皆因为这个能力人人具备,口才好与坏在校园这个外在环境看,还没表现出二者的巨大差异,相比,试卷上的分数差异对学生之间的影响可能更大。这样的价值观势必会形成校园师生对口才能力的不重视。然而,口才能力在毕业始就业面试到职业生涯发展最终到个人综合能力全面的展现,方体现其重要性。
  高校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缺乏会造成的能力缺陷
  (一)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把事情表述清楚,正确清晰地传达给对方;如何能说服他人,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何将自己在一件事情中的经验与感受传递给他人,这些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很重要的能力都与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口才是能力的翅膀,个人内在能力的发挥,需要口才这双翅膀方能让能力充分地发挥。
  (二)人际交往能力
  与人交往的能力属于情商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与人良好的相处,如何解决人际交往遇到的障碍,都需要口才能力的发挥,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适当地介绍自己以让他人了解,有情有理地阐述以获得他人的谅解等等,交往的种种效果莫不与口才的能力有关。如很多毕业生刚走入职场,总觉得有人际交往的恐慌与障碍,与老职场人员没有共同语言、不好沟通;而反过来,老职员对新入职毕业生又这样评价:清高、呆板、没有眼力劲、不合群等。这些情形都反映了高校对学生演讲与口才教育的重要性。
  (三)沟通协调能力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在价值观、思想、方法、态度、行为等方面,但有很多的事是需要一个人体与他人协助才能完成的,这就需要与他人良好的沟通,协调一致后方能顺利完成任务。如何做到良好的沟通协调,通过思想与行为是不行的,语言就才成了最重要的因素。说话的态度、口气,表达的内容、逻辑,说话的场合情境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口才沟通的效果。
  (四)自身素质的表现能力
  在大学生群体,有很多同学学习成绩优秀,读书破万卷学识才华无可挑剔。但在展现自己优秀能力的时候,因口才表达能力的缺乏,导致能力的发挥不足、发挥失常的现象很常见,这样的表现在就业面试与正式工作后直接会影响他们发展机会的获得与周围领导与同事对他们的印象。
  (五)机会把控能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儿的“准备”不只是心理上及专业能力上的准备,还有通过语言表述攒取机会能力的准备,比如:领导面前的自我推荐、同事之间的竞聘演讲、重要会议上的献策发言、领导交代的组织任务等等,无不以口才为桥梁连通自身的能力,让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达得到他人的认同,以获取展现能力的机会。
  在高校设置演计与口才实训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康而充满正能量的心理
  通过演讲与口才实训课程效果的反馈,发现同学们其实是有着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心理意愿的。在课堂上,大家踊跃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请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庭、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自己的理想等等,真诚的表达激起很多同学的正面情绪。积极、阳光、豁达、真诚在课堂氛围中弥漫。让优秀同学的事例与积极的观念通过演讲分享在同学间传递。
  (二)有利于促进塑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演讲与口才实训的目的,不强求学生掌握多少演讲技巧与能力的提升,只是为学生传达一种观念——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乐于分享自己感受。让学生通过实训,做到敢说、爱说、会说、说得好即可。课程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处处留意能当众讲话的机会,有想法就说出来,这对专业课堂的氛围是很有意义的,同学们敢提问题了,敢对专业知识提出质疑了,这样的氛围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很重要的强化作用的。
  (三)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演讲与口才实训课程,鼓励大家要善于用语言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基本上都是因一时沟通不畅、曲解对方意思等冲动之下所为。而此课程倡导大家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做好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讲究沟通时语言的有声部分语气、语调,无声部分态势与表情等等。同学之间如果都能够多用语言来沟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然能形成。
  (四)促进专业知识更有效地发挥与展现
  专业知识大多都需要应用方能发挥其对社会与他人的价值。当今的社会是个人人需要与他们协同合作的社会,个人知识能力的发挥应用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要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必需首先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同、得到合作伙伴的理解,甚至需要据理而说服合作方促成合作,在专业知识的应用中有时也需要对专业知识清楚正确的表述,与外行交流时还需要能将专业知识进行通俗化的讲解等等,这些无不需要具备一定的口才能力。
  (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可持续性地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就业的第一关即是参加面试,而面试中语言表达是在多种能力中占比较大的一项因素。有能力要让对方知道更要让对方认同,这都需要我们用口才将其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通往职业的第一关就被刷掉。
  走上工作岗位,口才依然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与领导、同事、下属的沟通相处,工作中与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会议上的献计献策,无不通过口才来达成。口才也同时展现了自己的价值现、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领导同事的观念,让领导认同你、让同事了解你,对自身的职业良性发展才能有积极的作用。
  高校设置演讲与口才课程实训的方案选择
  (一)在高校每个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必修课的类型开设
  演讲与口才能力不是独立的,对任何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专业能力的发挥与在实践中的应用都离不开掌握专业知识的人的口才表达。而表达能力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所学专业能力的实践效果。这些得到他人的认同感、协调度等有直接的关系。
  但专业不同特点不同,演讲与口才实训应结合专业的具体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能力、辩论能力、谈判能力等具体一项或多项。为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以多课时的必修课形式开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实训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实训”,自然区别于单纯的演讲与口才理论教学,少讲理论规则,多讲态度与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登台当众演讲,教师适当占评,让学生走出登台的第一步,从演讲中获得经验与讲后的成就感已经足够。
  一学期的课程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口才能力,但如果通过此课程,能传递一种观念:一个人的演讲口才能力是很重要的;生活处处是讲台,无处不演讲。这样学生才能对演讲与口才产生重视,就可以在生活中到处找到历炼口才的机会,那才是课程最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以学生敢讲、爱讲、会讲、讲得好为教学目标而循序渐进
  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基本的是让学生敢讲、爱讲,而后才是会讲、讲得好。学生在演讲与口才方面的能力也差异较大,在实训课堂上,有的同学已登台多次,而有的同学还未首次登台。甚至一学期课程结束,有极少数同学从未主动登上台进行过发言。因此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应依情况而循序渐进。
  (四)课程的教学要以和谐的氛围展开,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以引发学生参与兴趣为原则
  实训课程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了辅助角色。教师组织、点评,但讲话的主角是学生。如果一堂实训课程学生参与不积极,兴趣不高,那么这堂实训课就没有效果,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学中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多样化的课堂设计吸引学生参与,如精彩的自我介绍、重新设计可让每个人参与的辩论赛、引入无领导小组面试、命题演讲、随机情景演讲等等,如此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课程的实际效果。
  (五)课程的考核方式以鼓励学生多讲、讲好为考评原则,口试与笔试结合
  另外,演讲与口才理论在传统高校中涉及的比较多,但演讲与口才的实训却比较少,理论课程的考核多采用笔试,而实训课程应以口试为主,适当以笔试补充。笔试也应以写演讲稿为主,考理论的题目不必出现。
  作者简介:
  王勇、1980年、 男 、山西长治、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会计系、会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管理学学位、研究方向会计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了高效课堂模式下英语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教学改革试验。通过对高效教学内涵的阐述,对英语高效教学的互动形式在高等学校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对高效合作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关键词:高效教学 互动形式 学习共同体 合作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
期刊
小学教学要抛开原有习惯算法另找新法,即冲破思维定势的局限,训练思维的创造性;找出更简捷的方法,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在这种训练之中,便发展了创造思维。这种教学既要求教师发扬主导作用,更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类都在不断进行着创新。数学的创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数学的教学也不能停止不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任
期刊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了某高职医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压力较大,学习自信心不足。高职教育应从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着力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改善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An anonymo
期刊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从一个问题中去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地认识分析问题,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正如契诃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某事物时,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看问题。”这种思维活动过程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这种思维活动,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不受任何的限制,充分发挥探索性和想象力的一种思维,它要求我们从标新立异出发,突破已知领域,无一
期刊
要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探究要性学习模式 。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尝试、实践、猜想、讨论等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供自学空间---让学生“会”学  学生积极自学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研究表明:通
期刊
摘 要:《医学检验仪器》是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传统的教材以理论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进行编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及岗位工作的要求。本文介绍项目一体化教材编写的体会。  关键词:项目一体化;能力目标;职业活动导向  1.前言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多为应用型人才,而课程设置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大学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在对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课程设置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中心,以专业为特色,优化通识课、选修课、实践课课程的学分比例、内容和课时数。课程设置必须反映出独立学院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三块、四环”教学模式,是将“预、议、评、思”四个学习环节要素,按认知规律(自悟→醒悟→觉悟)组合为“预习、议评、评思”三大模块来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它的主旨是把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预习)与主动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以体验学习把知识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学法实践改革来推动新课程的教法改革。  【关键词】“三块、四环”;教学模式;研究  T
期刊
摘 要: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传统的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思路,并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实施过程及实施成效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如何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一步思考,为通过课程教学大量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课程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人才 探索与实践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
期刊
科技创新教育是我们实现办学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高尚的科学情操、训练基本的创新思维、发展多元的创新潜质的青年一代的必由之路。  一、人格修养、人文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石  我们认为,学生对时代、对社会、对世界的关注和了解,决不亚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课程内外、校园内外、京城内外、国内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课堂就在那里,学生人格与人文修养的最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