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漫漫 轻舞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对象的、富于感情、用有韵律的、分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饱满的儿童情感、儿童式的丰富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天真而精粹的语言。优美的诗歌旋律能使学生们愉快、热烈的情绪持久不衰。
  从目前通行的教材来看,儿童文学作品已占课文的70%以上。但我们的现状是多数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知识储备不多,儿童文学素养不深。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靠什么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靠什么引领学生实现自我的成长?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觉得开展儿童诗教学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结合活动课程的特点,积极践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建构、教学途径及方式上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生活中渲染渗透,感受儿童诗氛围
  首先我们要努力创设诗的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念着儿童诗上学,念着儿童诗回家。让学生生活在浓厚的诗的氛围里,让诗歌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为学生推荐书目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知识和经验特征,相应地推荐书目供学生选择参考。我们可以推荐如下书目:《淘气包马小跳》《宝葫芦的秘密》,等等。
  2.建立班级“读书角”
  即每个班级摆放一个图书箱,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室的资源,有选择地充实班级“读书角”,并发动学生家长,人人为孩子选择一本有关儿童诗的书籍放入图书箱,实现资源共享。
  3.发挥小组的力量
  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的分工、研究。小组之间通过手抄报、PPT、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比赛。发挥小组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认识。
  二、课堂上阅读欣赏,品味儿童诗魅力
  我们还可以用各种形式把儿童诗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对儿童诗的阅读、欣赏、创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到知识,又受到诗歌的熏陶。
  1.诵读——入情美读,感受诗情
  在儿童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领会诗境。如赛读,可以先小组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细细体会怎么读,诗歌才更好听;最后让学生个别比赛,提高朗读的技巧。最后同桌互相练习朗读,以使他们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通过声调、节奏和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在反复吟诵品味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韵律,领略诗歌的音乐美。领会作者的诗情画意,必须在“品读”语言中体会,在“吟读”想象中再现,在“美读”欣赏中感悟,在一行行、一节节跳跃的字句中,读诵徜徉。例如刘饶民的童诗:《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2.赏析——入境悟情,领会诗境
  一首诗就是一个意境。走进去,感受到浓浓的情;走出来,体会到幽幽的美。因此一首儿童诗的教学,开始时意境的营造非常重要,或音乐、或图片,唯一的目的就是带着学生不知不觉地悄悄走进诗的意境。如在指导赏析《妈妈的爱》一首诗时,先让学生背诵《游子吟》,感受母爱的无处不在。 然后再来读:“我是一粒种子/ 妈妈是大地/我生根发芽/妈妈给了我可爱的生命// 我是一顆果实/妈妈是大树/我慢慢地长大/
其他文献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语文写作内容从看图写话转变为习作,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习作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随时发现素材并及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一、激情渲染,激发练笔兴趣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
一、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   受客观原因的制约,农村薄弱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效果不容乐观,分析其主要原因为:  1.农村完小的规模太小,教师的精力有限  农村薄弱学校规模小、班额少、师资紧,教师们的工作量是满负荷或超负荷的。上课时,办公室空荡荡,下课则疲于批改、辅导,几乎没有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因缺少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教科研能力缺乏、萎缩 ,又进一步影响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恶性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文章中美的因素,把审美教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以《搭石》一课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品味文中的美。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一篇以“真情”为主题的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村民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平凡
小学英语教学对project板块的处理往往是用复习归纳的形式,对所学的前几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其实,project板块的内容比较丰富,是英语活动课堂组织的具体实施,属于实践课的范畴。苏教版英语教材每四个单元之后便设置一个project单元,在project板块中,虽然需要学习的新单词不多,但是这个板块突出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学校申报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新办学校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研究”开题。课题研究开展近两年来,全校教师就新办学校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研究的主持人和参与者,经历了从“要我合作”向“我要合作”的转变。作为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驱动与引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要我合作”的状态  1.启航之旅:集团办学“要
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反思过去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大多充当“看客”和“坐客”而已,没有什么收获。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激活所有教师参与教研的激情和主体意识,万安县实验小学2010年上半年,创造性地开展了“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活动。这个活动是一种激发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且全程角色不确定的“动态”校本教研新模式,该模式极大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
死亡,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对它要么闭口不提,要么心存不安,一方面惧怕它、逃避它,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它。只有对“死”有了明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的意义。  一、前阅读:认知死亡教育的差异  死亡教育是帮助人们获取有关死亡知识、理解死亡本质、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意义,赋予生命以更大价值的教育。教师提前阅读、了解死亡教育的差异,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开设一门课程的必修功课
记者:高校长,您是苏州市教育名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更是个办学、治教、育人“三打响”的校长。作为校长,您想得、做得最多的是什么?其中感受最深的又是什么?  高本大:本人接任苏苑实验小学校长已过15年。所想、所做中最深切的感受是:要办好学校,要办出学校的名分和名声,校长就得选择“沉潜”、追求“丰厚”,用心尽力将肩头工作当成自己人生中的踏实事、快乐事来做。  为做到、做好这一点,本人着重拿捏住了以下四条
小学语文教材中配有多种多样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虽然并不需要学生掌握,但对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字无法替代的图画语言。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他们热情单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但他们的思维能力低下,对于生硬的文字语言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插图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辅助阐释作用,甚至可能成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插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黑色网纱上衣、黑色网纱裙、黑色腰封均为Alaia;黑色骑行裤MICHAEL Michael Kors;白色筒靴Dawei  “长腿”是许安琪记忆最深刻的对手。  法国人名字拗口,中国击剑队队员们经常给其他国家的选手起代号。“长腿”的实力并不是很强,许安琪压根没想到能折在她手上。那次奥运会赛场上,许安琪在世界排名里位列第一,“输给谁也不应该输给她”。  回到家里,许安琪花了很长时间复盘这场比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