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背景下理工类高校基础课教师责任刍议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ince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文理分科、理工分科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础课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教师要依靠高度的责任心、前瞻性的思想,并具备渊博知识和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把握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破除对科学的不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人才。
  关键词:基础课教师;责任;思想品质;能力
  作者简介:李国峰(1975-),男,山西定襄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李剑生(1957-),男,陕西兴平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实验教学研究与实验室管理。(内蒙古 包头 014010)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中国社会正在由科技输入型向科技创新型社会转变。中国的大学教育由精英型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对大学生来说,则由“知识改变命运”进入“知识加能力改变命运”的阶段。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文理分科、理工分科太细的现实,客观上弱化了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应对社会挑战、适应社会实际、推进社会进步的能力。这是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家庭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就理工类大学基础课教师的责任展开探讨。
  一、文理分科、理工分科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文理分科、理工分科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导致学生对科学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二是理工科的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
  由于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带着对科学的错误认识进入大学:对科学理论的固定化、僵化,以为科学理论是万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将科学理论神圣化、教条化,以为科学的东西是毋容置疑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将科学技术化、实用化、工具化,忽视了科学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这些都背离了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如果这些错误的认识不破除,将会对学生的大学学习,乃至后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当今的大学分科很细,课程高度专业,文理两科泾渭分明。后果是理科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文科学生科学素养不高。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之间沟通困难。同时社会工作者与科学工作者之间存在信息交往不畅的问题。当然这既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无奈。
  二、大学基础课教师的责任
  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主要面对的是大学刚入学和低年级的学生,这些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对学生负有特殊的责任。基础课教师不仅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传播文化。教书育人,育人居于首要地位。“视学生发展为本”。[1]通过传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帮助学生破除对科学的不正确认识
  基础课教师通过课堂渗透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科学是求真、求智;科学不只是方法上、技巧性的东西,它是一种文化,既面对自然,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自然,也深入人性,在科学活动中弘扬诚实、合作,为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不可以将科学视作一种手段,一种为达到他种目的(比如发展经济等)而采取的手段,科学自身就可以成为目的,“为科学而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哲学意味的命题。[2]基础课教师要在学生心里埋下学会批判的种子。
  2.引导学生弥补文理分科、理工分科导致的不足
  基础课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教育家梁思成早在1948年就提出,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是说,当时的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可是时至今天,文理分科不足非但没有改变,而且分得更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指出,现在大学生在进校前有两点不完备:一是人格不够健全,二是基础不够扎实。他还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3]
  在这方面,基础课教师要做学生的指路明灯,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把有关的思想意识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向大学的过渡。
  基础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用文化育人。“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4]现在一般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博采众长的文化会通精神;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负责精神;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当代的丰富与发展。
  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例如有回国讲学的华人,问到大学生什么叫“君子不器”等词语,竟然没有一人能回答出来。就此,笔者曾做过验证,结果令人失望。有学者指出,ABC很好,XYZ很好,不大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史记》、《四书》,这种人能不能为中国服务? 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服务?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在这个实利思想抬头的社会背景下,基础课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爱因斯坦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很令人警醒。他称一些科学家为“机器狗”,例如追随希特勒、助纣为虐的一些科学家,只求作出科学成果而不问科学成果有什么用,为谁服务。只有对理科生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出现。
  3.为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人才服务
  大学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做人。当前是一个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一些商业理念、商业气息不可避免地进入大学校园,社会的一些潜规则也潜入校园,对当今的大学教育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加强诚信教育,教会学生诚信做人也应该是必修课。不仅如此,大学应该积极发挥其教化的功能去正面影响社会,大学生应该成为树立社会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这就需要基础课教师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才的含义。、是甲骨文“才”字的两种写法。从字形看,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像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说文解字》释义说:“才,草木之初也。人之能曰才。言人之所蕴也。”[5]“才”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当实词时有两个释义:才能;有才能的人。此为“才”的引申意。人有能力,蕴藏着做事能力就为“才”。
  大学的普遍功能是培养服务社会、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人才。“才”的本意就是强调拥有能力,只有拥有能力的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发挥出了他的创造力,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了,大学才为社会作出了它应该作出的贡献。
  基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这个高尚出现贬值苗头的时代,要敢于谈高尚,行高尚,让学生懂得胸怀有多宽广,爱心有多大,将来就有可能作出多大的贡献。
  三、基础课教师需要具备的思想品质
  1.基础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先行,基础课教师一定要有崇高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理冲动。基础课教师首先得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善事”,进而发展为一种情结和信仰,最终会转化为实现这种信仰的冲动力量,做到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2.基础课教师的思想要有前瞻性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基础课教师的思想品质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学生的思想品质才能通过基础课教师的工作得到提高。基础课教师要做先进思想的播种者,明确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思想,将来为谁服务。
  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想意识,基础课教师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学生盲目,老师也跟着糊涂。学校不仅要教育学生适应社会,更需要引导学生具有改造、建设社会的雄心壮志,使学生带着先进文化、理念进入社会,积极主动地为中国社会的前进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学生不只是一味地适应社会,他们有自己的自主意识,这些自主意识会反作用于社会。将来的社会注定是属于他们的,当他们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掌握一定的资源时,他们所具有的思想意识就会转化为一种社会力量,甚至引领社会风气,乃至成为一种社会潮流,这就是微观的个体行为导致了宏观的社会潮流。“五四运动”就是典型的历史例证,当时学生们的爱国举动恐怕更多的要归结到学生们的教师的进步思想。
  四、基础课教师完成其责任需要具备的能力
  1.基础课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课教师要紧跟、了解当下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时地吸纳新知识,使自己的工作具有时代性;了解学生以及他的家庭(思想特点、个性需求、心理状况)的能力,使自己的工作具有针对性。基础课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基础课教师自身要有审美能力
  特别是理工科背景的基础课教师,首先要走出半个人、1/4个人、甚至1/8个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的懂得审美的人,进而教给学生学会审美,为其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3.基础课教师要有一定的把握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
  知识改变命运,现在来看,“知识”与“改变命运”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要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种现象的出现实质是学校专业设置以及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不同步造成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信心上,而盲目地羡慕其他专业。这时基础课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干预、疏导,使得学生明白现在的一些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对应的未必是社会上的高端产业,因为一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所以就业要好一些,而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这样的产业往往是低端产业,但我们的产业是要升级的,将来怎么办?基础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与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绍芬.视学生发展为本 铸大学文化之魂——“大学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10,(10):45-46.
  [2]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3]汪青松,查昌国,张国定,编.杨叔子院士文化素质教育演讲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225.
  [4]白话易经编译组.白话易经(全译本)[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146.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61.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四十年来,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勇攀筑坝技术高峰,引领世界水电施工技术新潮流,树起了座座工程丰碑,在这丰碑后面,凝结着葛洲坝职教人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幅企业办职教事业的壮丽篇章。  葛洲坝职工培训中心位于宜昌市风景秀丽的东山之巅,西临繁华市区,东有运河环绕,北可眺望举世瞩目的葛洲坝雄姿。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闹中取静,环境优雅。这是以培养电力建设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为宗旨的,由三峡电力职业学院、葛洲
期刊
十载奋进路,磨砺著华章。走过困惑迷茫,走向自强超越的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以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名义,为其合并重组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是在原长春电力学校、长春电力工业学校、吉林电力职工大学的基础上,于2000年底合并重组而成的行业综合性培训基地。2007年,省公司将电力宾馆和威海培训中心划归培训中心统一管理。长期以来,培训中心全力实践“服务企业发展
期刊
7月中旬,《财富》推出了新一度的世界500强榜单。依据上一年的企业年度收入,在这张新鲜出炉的榜单中,中国电力企业史无前例地有5家同时进入了500强。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较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同时,入选世界500强的这5家公司都表现得非常淡定,因为他们深知“高处不胜寒”,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从入选《财富》500强的门槛来看,这就是
期刊
随着遵义供电局学习型组织的全面深化与培训体系的进一步系统化,遵义供电局的领导班子和教育培训中心深刻认识到中青年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加强中青年后备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业务解决能力,着力建设和培养一支能够适应遵义供电局当前和未来战略,业务发展需求的管理人才队伍。  为此,遵义供电局与北京百年基业管理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百年基业”)共同实施了“行动学习项目”,意在通过这个项目不仅
期刊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尽管全球经济处于衰退之中,但中国成功地超越了“保持8%的GDP增长率”的目标。中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并将取代日本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以及另外一些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对全球顶尖品牌及公司的收购,我们亲眼目睹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影响力的巨大提升!  受上述积极因素和乐观趋势的影响,中国企业“反思与变革”
期刊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学校要特别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其中抓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本文将指出青年教师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的某些不足而造成的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设想。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魏一媚(1960-),女,浙江桐庐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督导
期刊
电力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生活中,电力产品是一种准公共物品,电力行业作为公共事业部门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由于电力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和相对于最小效率规模(MES)的需求偏小,以及高投入,长周期等特点,形成了其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在我国,国有电力公司在市场中占有明显优势,而民间资本和外资在市场中作用很小,再加上国有电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电力行业的变动受
期刊
摘要: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需求下,在西方创业教育经验启示与“以创业带动就业”理念引导下,考虑到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在校大学生能够形成创业精神、意识与素质,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技能,熟悉创业流程,我们提出“两个结合理念,两种层次目标,两条体系途径”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以“一个结合”(即经管素养形成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创业教育的理念,确立两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创新岗位工作的人才
期刊
摘要: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针对民族地区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推进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进程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王根顺(1951-),男,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
期刊
摘要:地方院校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中总体呈现出培养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除少数地方院校可以与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一比高低之外,多数地方高校在现行的教育评价评估中明显处于劣势,并且出现了地方院校特色弱化、办学趋同的趋势。地方院校唯有在利用地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注重服务地方、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下足功夫,方能实现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  作者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