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对网络舆情分析等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概述,然后通过分析舆情监测平台对网络舆论监测数据,包括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及数量变化情况,分析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发布积极引导舆论的作用,查明事故原因与严格问责的热点舆情等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及启示。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分析;“问题疫苗”事件
在公共舆情发生过程中,不同网民围绕某些主题的讨论会汇焦为话题,而那些关注度高、涉及主题敏感的话题则会演化为舆情。最近发生的长春长生生物“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各种媒体都参与到了事故报道、评论中。因此文章选取本事件作为网络舆情分析的研究对象。
一、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网络舆情的载体包括门户网站、新闻网站、贴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过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传播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管理者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是经过媒体验证和包装过的舆论;通过贴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网络舆情主要是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二、“问题疫苗”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一)“问题疫苗”事件舆情趋势分析
1.舆论膨胀期(7月15日?20日)
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7月15日开始,微博平台的信息量超过了1200条,是因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导致事件相关舆论开始增多。16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发布有关狂犬病疫苗造假的消息,各大网络舆论平台发文量逐渐增多不断发酵。17日,“ZAKER新闻网”的《长生疫苗案:员工被下“封口费”早有前科》一文引发了“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转载。19日,吉林食品药监局针对此次事件,对长春长生公司予以罚款344.29万元。使舆情焦点逐渐转向政府部门的处理结果。20日,“检察日报”的《疫苗生产记录造假,致歉就能了事》一文经多方转载,微博相关舆情量达到了这一阶段的顶峰。
在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这个时间段的网上舆论不断升温,特别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简单易行、跨越时空的特点,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引领舆论的作用。在网络平台上,舆情信息量开始迅速增加,事件开始广泛传播。
2.舆论高峰期(7月21日?24日)
7月21晚,《疫苗之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舆论震荡。7月22日,李克强总理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随后,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且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转载。结合图二和各个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出,舆情数量在这一阶段持续上升,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数量最高,最高数量超过了9000条,之后开始逐渐下降。23日,习近平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随着主席的指示使事件舆情呈井喷式增长,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报道,相关舆情量达到整个事件的顶峰。
我们仔细分析图二,忽略舆情随作息的规律变化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段内,微博、APP、微信和新闻这几个平台的舆情信息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3日整体的舆情信息最多;舆情数量最多的微博平台相关舆情信息在22日达到顶峰,随后舆情量有所下降在23日又有所上升。从整体来看,这一时间段内都是国家针对这个事件的处理,因此可以看出有关“问题疫苗”后续处理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民众更加关注的是事件的处理。
3.舆论下降期(7月25日?26日)
7月25日至26日,有关事件的后续发展和各地疫苗情况仍是舆论关注的重点。24日,长春长生董事长高俊芳等15名涉案人员被公安局拘留,26日,吉林食药监原局长崔洪海被提起公诉。随着涉事人员的相继被查,“问题疫苗”事件相关话题热度开始逐步下降。通过观察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段内,相关舆情主要集中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舆论数量仍是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整体趋于下降趋势,到26日,舆论数量也趋于平缓。
三、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启示
(一)政府及时透明发布信息
由于舆情事件往往涉及专业知识,且其处置多由专业人员进行,民众对于事件的过程内容多只能通过社会传媒获取,而网络传播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社会媒介及时透明的进行消息的发布,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从而使人们消除疑虑,增强对社会安全的信心,避免通过猜测或受到错误引导而引发恐慌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此次“问题疫苗”事件中,国家总理李克强对事件作出批示,随后习近平主席对案件作出重要指示,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在突发舆情事件的处置中已日益成熟。
(二)对网络舆情及时监测预警
网络为民众关注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表达对事件的反应和需求。网络舆情预警是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評价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及时做出未来事件应对的反应。对于舆情事件的应对,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及时迅速的处置事件本身,另一方面需要密切监测网络舆情,进行预警,解答人们的疑惑,应对民众的质疑,公布事件的进展,吸收群众的意见。最终建立起监测、预警、响应、疏导、发布、反馈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使事件的处置和舆情的处置相互结合,最终促进舆情事件问题的化解。
(三)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由于网络舆情与传统的舆论传播方式不同,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我国目前处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难免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当出现网络舆情事件时,政府人员的滞后回应,让无处得知真相的民众只能救助“小道消息”满足信息需求,谣言、流言随之产生,很容易让舆论愈演愈烈,往往适得其反。因此,需要变控制舆情为疏通舆情,在突发舆情事件产生后,及时疏通网络上消极的声音,用权威的声音引导人们消除恐慌,及时制止谣言的扩散,维持民众情绪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08):1194-1200+1204.
[2]张军玲.我国网络舆情信息挖掘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6,34(11):167-172.
[3]张岚岚.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裴要坤(1995—),男,汉族,河北保定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研究方向:企业信息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分析;“问题疫苗”事件
在公共舆情发生过程中,不同网民围绕某些主题的讨论会汇焦为话题,而那些关注度高、涉及主题敏感的话题则会演化为舆情。最近发生的长春长生生物“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各种媒体都参与到了事故报道、评论中。因此文章选取本事件作为网络舆情分析的研究对象。
一、网络舆情分析概述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网络舆情的载体包括门户网站、新闻网站、贴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过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传播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管理者的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是经过媒体验证和包装过的舆论;通过贴吧、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传播的网络舆情主要是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
二、“问题疫苗”事件网络舆情分析
(一)“问题疫苗”事件舆情趋势分析
1.舆论膨胀期(7月15日?20日)
从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7月15日开始,微博平台的信息量超过了1200条,是因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导致事件相关舆论开始增多。16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发布有关狂犬病疫苗造假的消息,各大网络舆论平台发文量逐渐增多不断发酵。17日,“ZAKER新闻网”的《长生疫苗案:员工被下“封口费”早有前科》一文引发了“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转载。19日,吉林食品药监局针对此次事件,对长春长生公司予以罚款344.29万元。使舆情焦点逐渐转向政府部门的处理结果。20日,“检察日报”的《疫苗生产记录造假,致歉就能了事》一文经多方转载,微博相关舆情量达到了这一阶段的顶峰。
在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这个时间段的网上舆论不断升温,特别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因其简单易行、跨越时空的特点,在这次事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引领舆论的作用。在网络平台上,舆情信息量开始迅速增加,事件开始广泛传播。
2.舆论高峰期(7月21日?24日)
7月21晚,《疫苗之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舆论震荡。7月22日,李克强总理就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随后,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且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转载。结合图二和各个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看出,舆情数量在这一阶段持续上升,其中以微博为代表的数量最高,最高数量超过了9000条,之后开始逐渐下降。23日,习近平对吉林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作出重要指示。随着主席的指示使事件舆情呈井喷式增长,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报道,相关舆情量达到整个事件的顶峰。
我们仔细分析图二,忽略舆情随作息的规律变化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段内,微博、APP、微信和新闻这几个平台的舆情信息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3日整体的舆情信息最多;舆情数量最多的微博平台相关舆情信息在22日达到顶峰,随后舆情量有所下降在23日又有所上升。从整体来看,这一时间段内都是国家针对这个事件的处理,因此可以看出有关“问题疫苗”后续处理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民众更加关注的是事件的处理。
3.舆论下降期(7月25日?26日)
7月25日至26日,有关事件的后续发展和各地疫苗情况仍是舆论关注的重点。24日,长春长生董事长高俊芳等15名涉案人员被公安局拘留,26日,吉林食药监原局长崔洪海被提起公诉。随着涉事人员的相继被查,“问题疫苗”事件相关话题热度开始逐步下降。通过观察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段内,相关舆情主要集中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舆论数量仍是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但整体趋于下降趋势,到26日,舆论数量也趋于平缓。
三、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启示
(一)政府及时透明发布信息
由于舆情事件往往涉及专业知识,且其处置多由专业人员进行,民众对于事件的过程内容多只能通过社会传媒获取,而网络传播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社会媒介及时透明的进行消息的发布,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从而使人们消除疑虑,增强对社会安全的信心,避免通过猜测或受到错误引导而引发恐慌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此次“问题疫苗”事件中,国家总理李克强对事件作出批示,随后习近平主席对案件作出重要指示,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在突发舆情事件的处置中已日益成熟。
(二)对网络舆情及时监测预警
网络为民众关注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表达对事件的反应和需求。网络舆情预警是对当前网络舆情做出評价分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及时做出未来事件应对的反应。对于舆情事件的应对,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及时迅速的处置事件本身,另一方面需要密切监测网络舆情,进行预警,解答人们的疑惑,应对民众的质疑,公布事件的进展,吸收群众的意见。最终建立起监测、预警、响应、疏导、发布、反馈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使事件的处置和舆情的处置相互结合,最终促进舆情事件问题的化解。
(三)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由于网络舆情与传统的舆论传播方式不同,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我国目前处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难免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冲突,当出现网络舆情事件时,政府人员的滞后回应,让无处得知真相的民众只能救助“小道消息”满足信息需求,谣言、流言随之产生,很容易让舆论愈演愈烈,往往适得其反。因此,需要变控制舆情为疏通舆情,在突发舆情事件产生后,及时疏通网络上消极的声音,用权威的声音引导人们消除恐慌,及时制止谣言的扩散,维持民众情绪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8(08):1194-1200+1204.
[2]张军玲.我国网络舆情信息挖掘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6,34(11):167-172.
[3]张岚岚.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裴要坤(1995—),男,汉族,河北保定市人,管理学硕士,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研究方向:企业信息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