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记》课堂实录及教学思考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师:《论语》中曾子曰:“以文会友。”我们今天则是以美食会友,以美味传情,以真情成就美文。(师板书:寻味记)
  师:下面就跟随我一起开启寻味之旅吧。我们先走进一家牛肉锅贴店,看到有顾客写了这么一段文字贴在墙上(屏显):
  过了一两分钟,一锅香喷喷的锅贴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去拿了一两,金黄酥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又过了一分钟,我的牛肉汤也好了,里面满满全是牛肉,像是牛肉不要钱一样,我一口接着一口停不下来。那个老爷爷说,曾经有一个小哥哥,天天吃他们家东西,最后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
  师:墙上贴的文字是顾客为牛肉锅贴写的美食推文中的一段,我现在来做一个调查:看了这段文字,你是不是非常想进入这家店消费呢?愿意进店吃牛肉锅贴的同学请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
  师:为什么大家不愿意进这家店吃牛肉锅贴呢?
  生:没有大量的细节描写,不够生动感人!
  师:看来这篇推送文章写得不成功。隔壁有一家赤豆小元宵店,我们进去看一下。墙上也有一段文字,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屏显):
  服务员刚把元宵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送进嘴里。汤汁甜甜的,清新爽口;元宵如同雪花一样洁白,又好似珍珠一般晶莹,咬下去,糯而不黏,恰到好处;桂花仿佛糖粒一般清甜可口,我咽下一口,紧接着又舀一勺。爸爸见我狼吞虎咽,忍不住笑了:“慢点吃,别噎到了。”
  师:愿意吃赤豆小元宵的同学请举手。(几乎全部举手)
  师:你为什么愿意去吃呢?
  生:文字写得好。
  師:好在哪里?
  生:描写很细致,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元宵的颜色(元宵如同雪花一样洁白,又好似珍珠一般晶莹)、味道和口感(汤汁甜甜的,清新爽口;咬下去,糯而不黏,恰到好处)。
  生:还写出了“我”吃小元宵的动作(我就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送进嘴里;我咽下一口,紧接着又舀一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爸爸见我狼吞虎咽,忍不住笑了:“慢点吃,别噎到了。”)。
  生:从多感官进行多角度描写。
  师:看来这篇推送文章可以成功入选了。总结一下,美味要想打动人,应该描写细腻:运用生动的修辞;多感官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师:同样是写美食,大多数同学只是写出了它的美味,但是有一些同学能够在文章结尾揭示出美食的另一种味道。请看这篇文章的结尾,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屏显):
  我又一次闻到柴火味飘来,此时骨汤香中,又多了城南人民心底那份质朴与可爱。
  师:作者在骨汤香中寻到了什么味?
  生(齐):人情味。
  师:这样一来这篇文章的立意就比较深了。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怎样叫立意深刻?
  生:一篇文章有双层含义,表层的和深层的,深层含义应该就是文章的立意。
  师:那么在形式上,揭示立意的文字一般位于什么位置?
  生(齐):文章的结尾。
  师:在表达方式上,一般用什么手法?
  生(齐):议论或抒情。
  师:好,请大家把我们刚才讨论的内容记在自己的学案上。(屏显)
  立意深刻:对平常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挖掘内在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多用抒情或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揭示出来。
  师:其实很多大作家和我们一样,也很喜欢品尝美食,并且喜欢写美食,如汪曾祺。他写过一本书《故乡的食物》,其中有一篇文章《咸菜茨菇汤》。请大家看结尾部分(屏显):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师:你们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什么?
  生: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其实美食也是一种乡愁。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年少时喜欢吃的美食,在他的味觉里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长大了也难以忘记,远离家乡的人,每当尝到这种特殊的味道时,就会被唤醒对家乡、对家人、对亲情的无尽回忆。
  师: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学案上的文章,浏览完全文后,从“来喽,你的鸭血粉丝汤”开始修改。(屏显)
  寻味记
  ……
  “来喽,你的鸭血粉丝汤。”
  我拿起筷子,闻着香气,终是忍不住,用筷子挑起向嘴里送去,似是觉得不够,又用筷子挑起一大口往嘴里塞,一边吃着粉丝,还一边叨起鸭肝往嘴里送,“呼噜呼噜”,一碗粉丝汤已经被我吃完,但我还是咂着嘴,仍是意犹未尽。
  ……
  啊,美味的鸭血粉丝汤!
  师:先找找这段文字有何不足?
  生:缺少细节描写。
  生:立意不明显。
  师:下面请大家从两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修改:1.描写的方法;2.如何做到立意深刻,结尾深化中心。五分钟后期待你们的完美呈现。(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汇报,最后由教师点评。)
  师:前面我们看到的文章都与美食有关,但有一位同学的文章与众不同,她寻到的味与美食无关,她写的是樱花,请看(屏显):
  樱花绽放了。
  五片花瓣用力撑开,不容一丝松懈。一阵风拂过,不知是因为太娇弱了还是何故,花瓣纷纷飘下,营造出了三月飞雪的景象。树枝上开满了花,这一处那一处,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毫无保留地献出最美的时光,它们太热情了。   风吹过脸颊,吹乱了缕缕青丝,真的该走了。花落下来,华丽而深刻,永存在人们心中。
  南京味儿是诗意,是花香,是……
  师:她给我们营造了很美的意境,我们称这种味为——
  生:意味。
  师:这篇文章胜在——
  生:角度新。
  师:同学们能不能另辟蹊徑,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来写味道?请大家想好后完成填空:(    )味。这个留作课后作业,看谁找的味道又多又新颖。
  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环节的设置有临时生成的成分,上课前我并没有和学生见过面,初次见面的开场有些不自然,学生反应很漠然。情急之下,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在一家奶茶店的墙壁上看到的顾客留言,写在一张张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便利贴上,内容多是顾客发表对奶茶的评价或表达对店家的美好祝愿。我受到启发,灵机一动,设置了一个情境,把学生带到品尝美食的现场,让他们身临其境,全情参与,把原本要出示给大家点评的作文片段设置成美食推送文章,请大家做评委决定推送文章能否过关。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全部进入了情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热情地表达自我。这个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教师平时在作文立意方面的指导往往会站得太高,讲得过于高深,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致学生把握不到要领,作文立意流于肤浅,甚至没有深化中心的意识。
  这个环节我带着学生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1.理解立意深刻的内涵,有深化中心的意识。2.从生活中寻找深化文章中心的例子,具体感知。3.揭示立意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从方法的角度进行指导。4.带领学生欣赏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美文《咸菜茨菇汤》,让学生领悟到,即使一花一木也可以有深意,前提是要用心感受生活,投入真情。5.用贾平凹的一段话将美食上升到乡愁,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学生是容易也是乐意接受的,是会在内心产生较强的认同感的,也许下次写作文就会有意识地带入感情,往深一点去挖掘中心。
  这是一节作文评改课,“文从改中来”,好文章需要用心修改,要指导和训练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升作文水平。在评改过程中要让学生唱主角,发挥主体作用,老师只是配角,起到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即可。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这个环节紧扣前面讲的两个知识点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改,学生评,人人动脑,人人动口,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出示一篇与美食无关的描写樱花的文章,这其实也是一种“味”,另一种角度的“味”,与众不同的“味”,新颖的“味”。这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的选材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了一篇文章水准的高低。选材要新颖,要选择能突出自己独特体验的材料来写,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做到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读者耳目一新。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深入思考更加广泛的“味”,拓展了“味”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本文系2018年度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秦淮文化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整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批准号:L/2018/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

其他文献
叙事作品,尤其是叙事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的重点。将指向明确的叙事学知识植入实际的读写教学中,无疑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一、布雷蒙的叙事序列图谱  敘事作品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每个事件都具有自身的叙事功能,功能与功能之间有着逻辑关联。为更好地探索叙事作品的深层结构,法国著名叙事学家布雷蒙提出了“叙事序列”的概念,并将“叙事序列”分为“基本序列”和“复合序列”两种。布雷蒙提出的“复
期刊
“言为心声,题为文眼”,强调了标题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一个好的题目不仅能令文章纲举目张,而且能更准确和生动地表情达意。标题一方面凝结着作者的独特用心,另一方面又联系着读者,成为他们感受、理解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有必要重视标题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利用标题做点文章。  標题是一篇文章的精要所在,有着很强的概括性、形象性,因此,合理地发掘课文标题中隐含的语义,梳理作者在课文标
期刊
园林之美,妙不可言。然而,学生在写作中通常对园林之美存在言不尽意的表达局限。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难点,笔者组织学生总结并运用《苏州园林》中的园林鉴赏方法,自主游览鉴赏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园林,开展审美性的园林鉴赏活动,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并做出具体的写作指导,以突破学生在描绘园林的过程中辞不尽意的表达困境。  一、欣赏园林艺术,学习鉴赏方法和观察角度  1.体察园林艺术构思的精妙  在叶圣陶的《苏州
期刊
《台阶》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教材加入了10条批注。一条条批注可以说是教材编者给我们学习课文设置的一个个抓手,笔者在参加某市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执教这篇小说时,巧妙运用教材批注,引领学生在文本深处畅游,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运用教材批注,彰显自主阅读特色  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后,笔者这样小结:  刚才大家在概括内容时有一句话十分重要,它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原因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而中学生在60分钟时间里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实属不易。如果说审题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构思就是要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在动笔之前,对作文的整体设计和构想,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预想思路。“角度”是撇不开的话题,它是写人叙事、描景状物、表情说理的“出发点”。角度
期刊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昨天我们预习了《卖油翁》,今天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正音。  3.再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强化训练,落实生字词读音,帮助学生熟悉课文。)  二、读通文意  1.重点字词释义。  投影呈现课文,学生依次解释加点字词,老师纠正、强调。  2.复述课文。  投影呈现要求:
期刊
非连续性文本(Non-continuous text)是由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组织(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 PISA)于 2000 年提出的一种文本形式[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对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能力要求,引起国内教学与评价研究领域的持续关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也将非
期刊
宗璞写于1982年的《紫藤萝瀑布》,曾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最近,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又把这篇散文和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编排在一个单元,还特意强调了两篇文章在托物言志写法上的相同性。相关的《教师教学用书》则从描摹艺术、作者的思路变化以及“托物言志”的写法等角度分析了这篇文章。结论虽有一定道理,但感觉总体还是流于泛泛,所以这里特转换一下思路,从写作的系统性角度加以进一步分析。  一、喻
期刊
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灌输呢?笔者尝试了几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觉得颇为有效,下面就以九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句末语气见高邈  直接讲授语言的妙处,学生只有概念化的印象,难以真正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适当变换语词形式与原句做比较来展现语言特点,更直观有趣,也便于学生掌握。  比如,《醉翁亭记》中一处: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
期刊
《金蔷薇》和《边城》是中学阶段的指定阅读书目。笔者先请学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金蔷薇》,深入学习了有关文学创作的诸多准则和要素,比如:细节描写、写作积累、作家的使命感、素材整合、环境描写、想象力等。作者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分章阐述得十分生动准确。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不妨来鉴赏接下来需要阅读的《边城》。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如何去获得超越故事情节的那种若隐若现的美,确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其路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