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昨天我们预习了《卖油翁》,今天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正音。
3.再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强化训练,落实生字词读音,帮助学生熟悉课文。)
二、读通文意
1.重点字词释义。
投影呈现课文,学生依次解释加点字词,老师纠正、强调。
2.复述课文。
投影呈现要求:合理想象,语言生动。
学生准备1分钟。分别请两位学生讲述(可以参照故事发展的五幅示意图),其余学生点评。
3.归纳课文内容。
方法:按照人物、事件归纳。
(板书:康肃公射箭 卖油翁倒油)
(设计意图:落实文言文字词解释,积累文言词汇,熟悉并理解文章内容。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由放到收,培养学生提炼归纳的能力。)
三、读懂道理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原句回答。
(板书:惟手熟尔)
2.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學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在“同意”的基础上追问:高超的射箭技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倒油的技术吗?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要求: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老师适时板书体现射箭与倒油二者区别的要点。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训练他们言之有理的能力,体现语文学习中思辨的重要性。)
小结:我们能够也习惯于从课本中得到知识、明白道理,这是正确的,但我们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得到新的理解,有些问题是有待商榷的,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质疑的精神,要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尤其在学习像《卖油翁》这样的说理文时,要读懂文章,明确自己的看法,并用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你可以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但要做到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3.你还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要求: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老师适时归纳学生回答的角度。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
小结: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身上获得不同的启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感受。
四、读出方法
学生归纳:1.勇于质疑;2.多角度看待问题;3.言之有理,自圆其说;4.将课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从方法的角度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印象深刻。)
小结:从陈尧咨射箭到卖油翁倒油,从学习到生活,我们必须“手熟”,但我们更需要善思、勤学、虚心、专心,希望大家读懂了这篇文章,也能读懂更多的文章,明白更多的道理。
教学反思
《卖油翁》是一则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理解文意难度不大,于是我以这篇课文为契机,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上。初时困难,后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有了很大提高。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在这节课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惟手熟尔,但是“高超的射箭技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倒油吗?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我抛出了这个问题。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思考的方向往哪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所以我对第一个提出不同意见的孩子加以表扬,这也给其他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勇敢地像这样说吧!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根据内容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当我们在讨论“高超的射箭技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的时候,学生普遍持否定意见,但是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呢?学生逐渐认识到射箭比倒油技术含量更高。我要求他们证明自己的看法,他们学会了谨慎地思考,从文中、从生活中找出能切实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表达越来越规范,逻辑性也越来越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
一、读准字音
昨天我们预习了《卖油翁》,今天一起来学习这个小故事。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正音。
3.再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强化训练,落实生字词读音,帮助学生熟悉课文。)
二、读通文意
1.重点字词释义。
投影呈现课文,学生依次解释加点字词,老师纠正、强调。
2.复述课文。
投影呈现要求:合理想象,语言生动。
学生准备1分钟。分别请两位学生讲述(可以参照故事发展的五幅示意图),其余学生点评。
3.归纳课文内容。
方法:按照人物、事件归纳。
(板书:康肃公射箭 卖油翁倒油)
(设计意图:落实文言文字词解释,积累文言词汇,熟悉并理解文章内容。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由放到收,培养学生提炼归纳的能力。)
三、读懂道理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原句回答。
(板书:惟手熟尔)
2.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學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在“同意”的基础上追问:高超的射箭技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倒油的技术吗?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要求: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老师适时板书体现射箭与倒油二者区别的要点。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训练他们言之有理的能力,体现语文学习中思辨的重要性。)
小结:我们能够也习惯于从课本中得到知识、明白道理,这是正确的,但我们也可以从生活实际中得到新的理解,有些问题是有待商榷的,我们在学习中应有质疑的精神,要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尤其在学习像《卖油翁》这样的说理文时,要读懂文章,明确自己的看法,并用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你可以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但要做到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3.你还从这个故事中读出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要求:言之有理,有说服力。)
老师适时归纳学生回答的角度。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灵活性。)
小结:同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身上获得不同的启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感受。
四、读出方法
学生归纳:1.勇于质疑;2.多角度看待问题;3.言之有理,自圆其说;4.将课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从方法的角度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印象深刻。)
小结:从陈尧咨射箭到卖油翁倒油,从学习到生活,我们必须“手熟”,但我们更需要善思、勤学、虚心、专心,希望大家读懂了这篇文章,也能读懂更多的文章,明白更多的道理。
教学反思
《卖油翁》是一则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理解文意难度不大,于是我以这篇课文为契机,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上。初时困难,后渐入佳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都有了很大提高。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是多元的,在这节课中,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惟手熟尔,但是“高超的射箭技法真的能等同于往葫芦里倒油吗?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我抛出了这个问题。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思考的方向往哪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所以我对第一个提出不同意见的孩子加以表扬,这也给其他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勇敢地像这样说吧!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根据内容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当我们在讨论“高超的射箭技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的时候,学生普遍持否定意见,但是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呢?学生逐渐认识到射箭比倒油技术含量更高。我要求他们证明自己的看法,他们学会了谨慎地思考,从文中、从生活中找出能切实证明自己观点的内容,表达越来越规范,逻辑性也越来越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