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而有“言”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of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干什么?叶圣陶先生说得非常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狠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言教学,是途径,是手段;两个基本点,就是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是语文学科的价值所在。提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根本,是重点,是显性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是渗透,是融合,是隐性目标。语文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应该在“教什么语言”“如何教语言”“如何评价孩子的语言水平”等核心问题上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用习作的眼光来教阅读,是解决语文教学“得意而忘言”的有效办法。著名特级教师林莘便是运用这样的理念来教《颐和园》的。
  
  一、初读课文,抓游览顺序
  
  师:这么大的公园,这么多的景点,要想好好地游览一番,我们总要先了解一下各个景点吧!请赶快读读我们的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作者先游览了长廊,接着来到了佛香阁,最后观赏了昆明湖。
  (交流后,请学生填写作者游览示意图)
  师:按游览顺序写是游记的一大特点。同学们找出的这4句话,就像一条线,把各大景点连缀起来。请大家分组读这4句话,特别留意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知道了文章的游览顺序,就像沿着各个景点匆匆走了一遍,同学们现在就回去,你们答应吗?
  生:不,我们还没有看清楚,还想继续观赏。
  师:看来,光知道各个景点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地看看文章是怎样具体写颐和园的各大景点的。(板书:游览线路,景点描写)
  [评析]学生写游览作文,往往游览路线不够清晰,缺乏条理性。为此,林老师在教《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先梳理游览顺序,让学生把介绍游览线路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还填写作者游览示意图。在画画、填填、读读中,学生明白了在写一个景点前,要先用一句话交待游览行踪,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好戏还在后面景点细致的描写中,这又让学生明白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精读课文,感受写法
  
  多媒体出示:
  1 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2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师:自由读这两句话,比较这两句话不同在哪里?哪种写法好?
  (生自由读,许多学生冥思苦想)
  生: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佛香阁是什么样的,第二句话先写样子再告诉我们那就是佛香阁。
  生:这两句话中“佛香阁”的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师:你觉得哪种写得好?
  生:我认为第2种写法好,课文中采用的就是这种写法。
  师:能说说第2种写法好在哪里吗?
  生:第2种写法先强调了佛香阁的形状、位置、颜色,因为在游览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它壮美的外观。
  
  师:体会得好,老师非常想和同学们一齐来读。
  师:抬头一看——
  生(接):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师:真高啊!——
  生(接):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师:真亮啊!——
  生(接):那就是佛香阁。
  师:读得真好,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在游览中,要表达内心激情或要强调重点美景时,可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可变换位置,把表达的重点放在前面。
  师:这便是倒叙的作用,强调了佛香阁的壮美景色。
  [评析]学生在写游记作文时,往往不能把内心感受到的美,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所以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颐和园》这篇课文之所以能把各处景色描写得如此美妙绝伦,这归结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方法来写。所以在教《颐和园》这篇游记时,要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美,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是怎么写美的。
  
  三、总结课文,归纳写法
  
  师:几处景点,作者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让我们有如身临其境。现在请大家填写下表,归纳一下作者是运用怎样的写作方法把每个景点的特点写具体的。多媒体出示:
  生1:作者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长廊的长和美。
  生2:作者用倒装句式写出了佛香阁的壮观。
  生3:作者还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昆明湖的静、绿。
  师:归纳得非常好。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这几个景点时,还用了一个共同的写作方法。知道是什么吗?
  生:还写了周围的景物。
  师:为什么还要写周围的景物呢?
  生:就像红花需要绿叶衬一样,使景物美上加美。
  师:对,写游记作文,不仅要写主要景点,也要写周围的景物,这样就能做到锦上添花。这种写作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点面结合。同学们又学会了一招,高兴吗?
  生:高兴。
  师:在课始,我们还学了一招,记得吗?
  生:在写游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用简洁的语言写明游览路线,更要对各个景点作出细致的描写。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游记作文的许多写作方法,下次写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用上哦!
  [评析]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十分重要。在游记文章中,星星点点地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各种写法,但比较零散,学生容易忽略其中一二。在总结时,教师肯花时间,通过让学生填表格,再次发现,再次回忆文章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写法总结,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脑中,为以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拓展延伸,迁移写法
  
  师:刚才,我们远看昆明湖,感受到了它的美、绿。现在让我们走进昆明湖,更细致地看看它是什么样的。(图片展示,教师介绍)
  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昆明湖,运用本节课学会的写作方法来写昆明湖的特点。
  [评析]阅读教学要关注表达,关注写法。学习时,教师引领学生领略了颐和园的美景,又在写作的世界里邀游了一番。许多学生心里跃跃欲试,早想表露一手。此时,教师让学生“现学现卖”,来写昆明湖的特点,水到渠成,正合乎学生心意,学生会写、乐写,真正达到了语言实践的目的。看来,用习作的眼光来教阅读,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单元习作教学便不会那么费心费劲了。
其他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研究的深入和教学思考的日趋理性,“教材至上”和“教材无用”两种极端的教材观正在逐渐消失,数学教师普遍树立了“教材是基本课程资源”的现代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新教材的编写更显示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内容依托情境呈现,材料伴随问题呈现,信息立足活动呈现。应该说,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给数学教学理想空间的最终造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行为支点。然而,教材编写无论多么完备、多么优秀,它依然只是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模拟冬奥会;冰上展示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4-0004-01  为全面提升北京冬奥会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普及和推广冰雪运动项目,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兴趣,提高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烘托活动氛围,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300天的重要历史时刻,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冬奥组委、北京
任何事物如果缺失了“度”的把握,往往会走到与预期相反的一面。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词句细读,亦然。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词句教学虽走上了细读层面,但也步八了一种值得商榷的境地——“失度”与“适度”。对此,本文试以常态课例作辩证式的阐释与探索。    一、词句内涵的挖掘要合理把握“深与浅”的关系    解读文本的首要任务在于对词句“意义”的开掘,既要“见其表”,又要“见其里”,由“知言”到“会
最近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深为其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设计叫绝。  [案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出示文中几个神的名字:普罗米修斯 、太阳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指导学生读好它们)  师:普罗米修斯和众神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投影出示人物关系示意图)   生:(比较流畅地)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拿取了火种,众神之王宙斯得知后,把他锁
日前,年级里两位平行班的教师上了《除法笔算》的第一课时,这是一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起始课,要求学生学会42÷2和52÷2的计算及竖式书写。尽管课前两位教师做了充足的准备,学生反馈和课堂作业情况还是让她们大吃一惊:一些学生不知除的顺序,一些学生不知书写的格式,一些学生不会试商,还有一些学生无从下手,更有甚者把原来已经学过的16÷2的笔算也给忘了。看着一本本错误百出的作业本和两位同事愁苦的脸,我拿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是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语言,积累语感,从而掌握运用语言”。语文名家的这一断言,不仅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肯定,也为当前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基本路子。要踩实这条路子,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是撬动的支点,只有找准这一支点夯实基础,“积累语感”“运用语言”才不会是无米之炊、空中楼阁。因此,感悟既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基
《古文观止》卷八有曰:“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应该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教师,明确习作教学的目的是把握习作教学本质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习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发表文章或成名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成长”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四篇文章写的都是名人或普通人的成长故事,主题鲜明,旨在给人以成长的启迪,引发对成长问题的思考。如何根据四年级第一学期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实现“文”与“道”的结合,让学生于文本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启迪呢?    一、有效导入——走进成长故事    本单元四篇课文的
科学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教师有效的指导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拨正学生偏离轨道的思维路径。教师在科学探究中的有效引导必须把握好引导的度(适度),选择介入的时机(适时),准确运用指导语(适意)。    一、适度    在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有两个普遍的倾向。一是过度强调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提出一个任务,提供一些材料,就让学生开始自主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的小事,赞美了父母之间如茉莉一般平凡朴素的爱。  林珊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曾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课堂教学总决赛一等奖。有人评价此课如清风明月,有人夸奖其独出机杼却不失天然之美,有人赞为“很茉莉”。我在现场听她的课,并未多想什么,心只是随课而去。一课终了,方回过神来。细想,“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