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学困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耐心地等待,从关心他们的成长着手,让他们随时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用真诚换得信任
  
  一位哲人曾说:“师者,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用真诚恩泽需要帮助的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对于“学困生”,要让他们相信你,接纳你的服务,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我班的赵某某同学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开学不久因厌学而开始逃学,要么上学经常迟到,要么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我几次找她谈心,都因她保持沉默不语而终。但我并没为此而气馁,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接近她,“今天又是赵某某擦黑板了”、“赵某某的桌箱收拾得最干净,谁愿意跟她比呢?”……课堂上我抽空跟她坐在一条凳子上说她爱听的悄悄话,高兴了,她开始做起作业来。课后我又主动为她补习数学,不到半学期,我的真诚逐渐打消了她的顾虑。她开始跟我有话说了,后来她还经常主动给我反映班里的其他情况。不少老师都说她变了。变得活泼了,爱学习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也深有体会:只要你诚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
  
  二、用关爱温暖心灵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而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而我则为“学困生”付出更多的关心,给他们更多师爱的滋润。王一琴同学刚来我班时,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三名。对这样的学生。本可以按学校升留级标准把包袱甩下去。但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她补课,辅导作业,时时处处关心她,鼓励她。记得一次做作业,她因为没带铅笔而急哭了。当时,我拿出自己的一支铅笔给她。她激动极了,很利索地完成了作业。老师的关爱终于见了成效,期末考试该同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终于摆脱了留级的阴影
  
  三、用严格催其不断上进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严师出高徒”。“学困生”更如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按照小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这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法。
  我班的王茂贵同学如“牛皮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我没有就此放任自流,而是一次又一次耐心教育。与他谈心,帮他分析原因,指出他的要害问题是行为习惯不好。为此。我把他调到最前桌,上课下课随时用各种方法警告他,提醒他,并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纠正他行为上的差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同学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上升得比较快。
  
  四、用宽容接纳无意过失
  
  对“学困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总体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时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不动就定论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般不给他们处分,而是教育管理从严,批评处理则从宽。因为这处分很可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的心灵上笼上阴影,还很可能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终生的遗憾。已毕业的冯朝庚同学是我班公认的“老实人”,由于经常不写作业,我几次提出要见他的父亲,可他竟以“父亲不在家”而撒起谎来。一次,我要跟他去见他奶奶,他说奶奶有事去姑姑家了。无奈,第二天,我独自偷偷去了。可当我走进家时,却看到他爸正坐在凳子上抽烟。奶奶在一旁搓着几件脏兮兮的衣服。从教十几年,还真未见过这么一个当面撒谎竟毫不脸红的学生。一气之下,我埋怨了他爸几句。原来该生一直在欺骗爸爸。说什么学校没留过作业。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要不要处分?要按常理,真想好好整治他一番,但仔细一想,还是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后来我连续几次找他谈话,帮他认识撒谎的危害性。来自老师的宽容终于打动了他,一次班会上,该同学痛哭流涕,发誓决不再犯。从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的处分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给他们的成长留有充分的余地。
  
  五、把爱心落实到教与学中
  
  帮助“学困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帮助其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我班的赵丹同学,数学特别好,但语文却经常“红灯”高照,属于严重“瘸腿”型的“学困生”。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情况:既然数学奇佳,说明此人天资不错,思维能力也不错,那怎么语文如此差了?关键还是缺乏兴趣,导致基础越来越差。我便一方面寻找机会创设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特长,一方面又为他补习语文基础知识,“单兵教练”了将近两个月,后来该同学期末考试时语文进了A档。其家长还专程“拜访”了我,并送给我一副对联:“桃李满园万紫千红春色好,英才荟萃五湖四海栋梁多”,横批是“园丁吉祥”,我幸福地笑了。
  对小学而言,“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不好一门课,影响的可能是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而教不会学生做人,就有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如果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那么“学困生”就不会再“困”下去。这样,我们才不辜负最基本的教育使命: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
其他文献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也曾强调:“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这说明读写结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可以说读写结合训练蕴涵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一直蕴涵在语文教学中的客观存在。笔者认为读写结合训练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既有在课堂上的显性的读写结合训练;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读写结合训练。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读写结合
长期以来,粗心这个问题总是困扰着不少学生,使他们在数学测验和其他考试中不能取得应有成绩。这些学生往往做完题后感觉不错,但试卷发下来却发现成绩不理想。在解题时不是这里漏了符号,就是那里看错了数字。仔细分析,这些题目都会做,可就是……特别是那些平时反应较快,脑子较活的学生,一些压轴的综合性题目难不倒他们,倒是前面的基础题目、基本概念和运算,由于粗心被扣了不少分,可谓“阴沟洞里翻船”。  “粗心症”的原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已成为教学目标之一。课堂上教师巧妙的教学策略,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洞开了学生的心扉,引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超文本”的创造性阅读的境界。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的人教版第六册《惊弓之鸟》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试作回味品评。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深入理解了成语故事,请大家说说题目“惊弓之鸟”的意思。  生1:因为大雁受过
一、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作文,必须先积累材料。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在写作中“挥洒”自如。  1.留意观察、潜心捕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各种感官细致入微地观察。如指导观赏菊花,通过视觉,赏形、色、态;
近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和创新思想,已越来越得到教育界的认同。甚至有人进一步认为,不应在作文中有任何限制,只要学生思维积极活跃,都应给予肯定。那么,在尊重创造性的同时,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作文中可能出现的“思想创新”与既有思想道德的冲突呢?  首先,小学生较少传统与现实的思想道德规范束缚。是学生作文思想创新的一个优势。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受教育时间短,在既有思想道德的学习与掌握上。还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新课标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语言既规范,又极富童趣童真,蕴涵着无限的发展语言和启迪思维的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材,搭建发展语言的舞台。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模仿中生成,在迁移中创新,夯实语言训练。下面就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亲密接触,朗读品味,丰富语感体验 
如何上好音乐课,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最流行的教学手段,是运用多媒体视听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使音乐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农村学校,音乐专用教室都没有,如何谈得上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那么,在农村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呢?    一、创设室外音乐课    音乐游戏、集体舞都是小学音乐课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些内容
舞蹈教学中的示范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为学生提供范例来学习舞蹈。在传统的学生舞蹈教学中,它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随着注重学生创造性发展理念的热起,示范教学法逐渐被大家所摒弃。在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舞蹈教学活动出现了新的失衡现象: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担心被学生模仿,教师不敢示范,示范的运用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因缺乏必要的引导而不知所措,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如今的语文课堂上,众多教师在语言的练习、运用上下了很多工夫,课堂气氛热热闹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然而教学效果却时常事倍功半。透过这开“满鲜花的月亮”,让我们直面低段语文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现状。    一、偏离学生水平的语言实践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能说说你平时是在什么地方见到年、月、日的?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月有3l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的月有28(29)天。  师:哪几个月有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