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在幼儿园中,他们是与幼儿接触最亲密的人,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优质学前教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应包括: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自身素质
  在人类受教育过程中,幼儿阶段教育属于初级阶段,这一教育水平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幼儿教育的要求也从原来的幼有所育升华至幼有善育,幼有所育如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幼儿教育的根本提出了要求,而幼有善育却是在质量上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要求园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师德、专业能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合理的要求,这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有质量的幼儿教育的前提条件。
  一、师德师风是幼儿教师的根本素质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他们的主要教育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不仅身体、智力处于特殊时期,而且情感、社会性发展也处于特殊阶段。该时期的幼儿其人体身心发展具有多重矛盾性和特殊性,这决定了幼儿教师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在众多的教师素质中,师德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素质,具有引领性作用。所谓师德,实际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各项准则。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把师德放在首位,才能在面对复杂的幼儿教育活动时,充分履行教师的职责。
  (一)学为人师,身正为范
  幼儿时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模仿性非常强。除了父母、家人,与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幼儿的教师,这时他们总会把教师作自己亲近与模仿的对象。所以,幼儿园教师的行为举止会对幼儿带来显著的影响。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班级常规有序,幼儿不急不燥,待人有礼貌;有的班级幼儿非常乖巧,大方热情,思维活跃;可是有的班级常规混乱,安全事故不断。由此可知,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幼儿的道德水平。因此,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信任、言行一致的楷模,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正面的影响,发挥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规矩和爱
  什么是规矩?意思是规和矩,礼法《礼记·经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语出《荀子·礼论》如果真正设置了圆规角尺,无须通过方圆进行欺骗;如果君子十分熟悉礼,诡诈也无法欺骗他。
  何为爱?《圣经》给出了解释:“爱是一种忍耐力,是一种恩慈。爱没有嫉妒。爱无须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为自己谋求益处,不轻易发怒,对人的恶行不记在心里。对不义行为非常排斥,只追求真理。有包容心,有忍耐力。”
  1.幼儿园的规矩
  在幼儿园,经常见到有经验的老师在制定班级规则时与幼儿共同商讨情景,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其张贴在各个区域的醒目的位置。在户外活动前和幼儿一起重温安全知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让孩子更有存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特别重要。在《指导纲要》中写到:“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要对幼儿的人格、权利给予充分的尊重”,当儿童質疑当前的规则时,教师从尊重的角度出发,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将其视为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她的想法,而不是成为“幼儿为本”的对立面“成人本位”。
  2.幼儿教育需要融合规矩和爱
  《规矩和爱》提到“规矩中有爱,爱中有规矩。这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有些老师受原生家庭的教育缺陷的影响,在感觉权威受到挑战后呵斥其罚坐、罚站等。这种现象无疑是违规的。幼儿教育需要融合规矩和爱,如果没有规矩孩子就会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将来也为会为社会“做规矩”。如果只有规矩没有爱,孩子是没有情感的,死板的。以下这个故事应该是规矩和爱最好的诠释也是师德师风的良好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讲述过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曾经担任过育才学校的校长,一次看见某位男生想拿着砖头砸另一位男生,他立马进行了制止,并叫到办公室谈话。然后陶先生给他一块糖,说道:“这是给你的奖励,因为你对我尊重,听了我的教导。”接着又拿出第二颗糖:“这也是给你的奖励,因为你非常守时。”男生感到不解,然后又拿出第三颗糖:“我通过调查发现,你之所以想要打那个男生,是因为他想欺负一个女生,你非常有正义感。”男生非常感动:“老师,我错了…”他又拿出第四颗糖:“你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也是给你的奖励。”表象上严厉的规矩,体现的却是大爱。表象上的大爱,本质上却是严厉的规矩。幼儿教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规矩和爱的融合。
  二、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
  “所谓教师知识,并非单纯指的是学科理论知识,而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知识”,对于教师知识的发展而言,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属于启蒙者,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从这句话不难看出,人生的童年生活何其重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但要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写到,幼儿教师需要掌握以下专业知识: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幼儿教育及保育方面的知识、通识方面的知识。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幼儿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教育目的不是传授系统的知识,而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而培养“完整的儿童”。
  1.幼儿的发展的知识
  对于3—6岁的幼儿而言,他们处于比较特殊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但通过书面文字进行学习,还通过抽象符号进行学习,利用多种感官完成学习工作。
  以数学活动为例: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难验材料的多与少,数与量的变化,习得学习数学的能力。甚至在操场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自然材料,满足幼儿“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需求。而不是一味机械式地给幼儿灌输1+1=2,用肉眼辨别哪个数字比哪个字大或者是哪个物体比哪个物体长、短等类似的教学行为都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
  幼儿园教师有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完成对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工作,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国外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对于他们的保教行为,保育教育知识则发挥着显著地指导作用。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区别于所有的其他教育行业,幼儿自理能力弱、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等。在幼儿园经常会提到一日生活皆课程,小朋友的盥洗活动、餐前活动、午休前后等等都需要教师严格按照一日活动作息开展保教结合的活动。如:放学前的物品整理对于幼儿来说既是自我服务的体现,也是生活能力培养和学习。如果发现有小朋友拉湿了裤子,保育老师如果能将该幼儿带到隐秘的地方,耐心有爱的处理这个事情,对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太重要了。
  3.通识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幼儿园教师是比较特殊的职业,它不但影响一般文化素养,还对“教学内容知识”存在影响。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学科知识并非主要的学习内容,而是希望培养“完整的儿童”,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并非不需要学科知识。这很容易理解,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有的学习活动、接触的事物等,都会涉及到“知识”,他们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内容知识”,否则,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例:在积木区,当幼儿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老师对于动力、空间、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指导幼儿进行搭建活动。科学活动:找影子的游戏,小朋友会问影子从哪里来?为什么影子有时候长?有时候短?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数不胜数,对于小朋友的提问,教师相关的知识储备需要丰富才能满足小朋友的需求。
  (二)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
  良好的反思能力,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对我们生活质量、人际交往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反思型的幼儿教师主要是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法、活动开展、带班方式、家园沟通等多面的反思。那么应怎样进行反思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积极地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反思,不断地完善保教工作。2.在保教过程中,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进行研究解决。首先说说主动收集和分析,在教学活动我们要求教师写区域观察、写教育故事,对于观察或者写的过程而言,实际就是整理与收集信息,在完成这一工作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分析,提出策略,当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时候,教师能够知道该不该介入,为什么而介入。在《幼儿园教师专業标准》中明确写到,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要把实践与理论紧密相合起来,不断优化实践水平;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规律,不断完善保教工作。此外,还要坚持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写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此,要加强教师的地位,充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对给予一份尊重。此外,还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突出教师队伍重要性的关键举措,也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学前教育是重中之重,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想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必须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规矩和爱》王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要求了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更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对于德育的渗透,从而提升学校生的道德素养,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日常教學的过程当中,教师如何在教授学校生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的渗透,以培养学校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也就成为了一个重
期刊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深入分析高效课堂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模式,以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几方面入手,有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初中语文;高效教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我国的高效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线高
期刊
摘要:随着高考模式的发张改变,信息技术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凹显。特别是最近有部分考区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的范围之中,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越来越重视高中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故本文笔者将把目光聚焦在新高考视野下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重点谈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前言:  信息技术是高中一门基础的课程,一直以来基于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之下,课程的主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进行初三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初三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正是处于重要的转折点,化学又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因此,需要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注意。本篇文章根据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培养初三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升来宝贵的意见,优化了初三化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更是学生学好其他知识的前提。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教学  前言:  作为一种将语文阅读内容结构化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机地将多个阅读文本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深度挖掘其中的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拓展与延伸
期刊
摘要:对于以往的初中语文乃至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师教学而言,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重视检验学生课堂中对于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往往以知识检验为作业的主要布置依据。实则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和检测,但是实际上学生在面对这样形式单一的作业形式是会失去完成的耐心,而且这样的形式也不足以完全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因此笔者将针对于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以及批改方式进行策略探讨,希望可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更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被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以此转化初中化学教学形式,将初中化学教学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吸引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注意力,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策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整改策略,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本文分析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的策略。
期刊
摘要:物理学史是物理学与其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产物,既包含丰富的物理内容,又包含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汇集多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偶然与必然,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学史;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德育内容仍然要融入物理教材
期刊
摘要: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信息化技术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这门理论性强的学科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模式,并有效运用到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摘要: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现代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学逐渐走向形式化、机械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各大院校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从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方式出发,展开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专;体育教学;学生能力  前言: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随着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