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教育”育“高效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威曾言:“教育即生活。”的确,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课堂作为教育的平台,不仅仅是学生开启知识探索的殿堂,更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是学生情感释放与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将“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结合起来,发挥教育的生命活力与人本价值,是孕育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因此,探寻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匪浅。
  一、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在网络媒体平台中经常会看到“校园霸凌事件”“学生逃学弃学与自杀跳楼”等相关报道,这些发生在学校中的现象不禁令人为之震惊。为何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却如此漠视情感,不尊重生命?其实几乎每一起恶性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关怀不足、情感缺失的问题,而情感教育正好能够弥补学生情感缺失的问题。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中小学是奠定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基础场所,他们大部分时间身处学校之中,因此学校不能只承担传授知识的职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是学校应履行的职责。课堂作为教师实施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主要场所,将情感教育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
  1.教师情感体验的愉悦。
  教育是双向作用、互动交流的过程。身处教育中的“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相处、学习中感情日益增进,价值观愈发一致。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不仅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提升,教师也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避免了自身在一届届知识传授的循环过程中职业倦怠的弊病。
  2.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过程。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既依赖于认知教育所形成的智育,也依赖于情感教育所形成的德育与美育,当然还包括其他教育所获得的体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缺失了任何一类教育,学生的人格都是不完整、不健全的。
  3.高效课堂教学的形成。
  中小学课堂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未成年的受教育者,他们正处于情感认知的成长阶段,并不具备如大学生或高阶段学生一样很强的学习意志力与注意力,对他们而言,讲情感比讲道理更有用。因此,适当地运用优美准确的语言、动听悦耳的语调以及生动形象的案例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高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路径探寻
  众所周知,知情意行是构成德育过程的四要素,也是任何一种教育发挥效果需达到的四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不仅要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获得提升与体验,还需使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丰富的人文性。那么应如何培养这样的特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呢?笔者主要从知、情、行三方面入手来探寻情感教育的路径。
  1.以知识导情。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而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在教育教学中,知识是诱发情感的主要载体。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神奇瑰丽的自然发现、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等,这些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会成为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为推动以知导情过程的实现,教师应该:(1)创新教学方式。知识的传递不仅仅只有传统教学中朗读与讲解的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得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对于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语文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父爱有关的影片,开展与父爱有关的演讲或写作比赛等等,从各种活动与学习中感受父爱,做到知行合一。总而言之,虽然课本上传授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方式却可根据不同的内容而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破固化思维,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提升教学技巧。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对于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而言,传授的知识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本人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上遇到的困境也总能迎刃而解;对于经验短缺、反思不足、知识贫乏的教师而言,课堂上总是缺乏活力,知识传授的效果也很差,课堂一片混乱,学生学习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知识传授的技巧并培养起与课本和学生共通的情感体验,知识才会赋予个性化的特质与情感。
  2.以情感染情。
  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学生与教师也是如此,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增进感情,在互相学习中升华情感。在中小学阶段,知识相较于情感而言是固定的,说服力较弱,教师用情感感染比传授知識要更加有效,也更易于使学生接受。以思想品德课中《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走上街头或走入残疾人的家中真真切切地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不易,然后再在教学中升华他们对弱势群体的情感,比直接让学生看课本中、影片中的残疾人案例要深刻得多。直接从课本中学习得来的某些知识经过记忆规律的筛选会渐渐被遗忘,但通过感官刺激、情感教育得来的知识会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若干年后,也许具体的知识点已不再记得,但那种情感与体验会伴随一生,以情染情远比记忆知识要深刻、持久。
  3.以行动示情。
  教师的表情、手势、语言、动作、行动等都能传递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的意识信号,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当教师对某一学生的回答示以点头或微笑时,学生会得到愉快的享受,对待学习也会更加努力与勤奋;当教师对某一生病但仍在坚持上课的学生拍拍肩,予以安慰和赞许之时,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当某一知识光靠讲授非常难以理解之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动作、实验或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非语言的形态进行知识传授,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意义,体验到知识所传递的内容与情感。
  总之,在中小学阶段,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有智而无爱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犹如半成品,有爱而无智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亦是如此,只有爱智统一,才能孕育高效课堂,培养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将知识、情感与行动三者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从中获得丰硕的知识认知、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的学习精神以及健全的人格,这才是高效课堂的检验标准,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作者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正庭)
其他文献
早在1979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就从英语情境教学中受到启发,结合我国古代的“意境说”,开创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新模式,并扩展到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笔者在学习前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实现了一些新突破,创设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感人性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并根据教学经验,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
期刊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作为最终教学目标,指导着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同课异构”是基于同伴互助合作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现象,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以小学语文课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践为例,反思在“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往往习惯保持“沉默”,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必须把课堂评价变得更有新意,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  一、借助个性评价,引导主体参与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情况对他们作出有差异的评价,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的“In the
期刊
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中表现为丰富多元的意象,是构成意境氛围的重要元素。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类别和数量较多,分析这些诗词对学生更切身地感受诗词意境之“美”,更细致地体味时序变化之“慢”,更有使命地担当起继承传统之“责”有重要意义。  一、触摸诗词之“美”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因和自然气候的变幻有
期刊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立德树人,促进在校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一系列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将知识的传授升华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深度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深度教学”中所提及的“深度”并非知识的难易程度,而是更注重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写作教学中,有效地解决了令学生和家长头疼的写作难题,使学生体验到写作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学习、交流等活动。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在接受
期刊
小学数学是对学生进行计算与思维能力训练的一门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学生的数学技能是他们学习数学所获得的重要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依据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的培养。  一、在数学练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练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做练习时,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细心与认真的优良习惯。因此
期刊
数学中考试题是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制的,其目的是要突出考查数学素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考查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开放与探究、综合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而现在我们很多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跟上中考改革的步伐,教师“低头拉车”的时间多,“抬头看路”的功夫少。苦干有余,巧干不足。通过研究近三年中考数学试题发现,近年中考低、中、高三档题目的比例约为4∶4∶2,题型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面向全体,注重“四
期刊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小学教学的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教师也越来越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进入网络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将网络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  微课,就是将
期刊
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切身体会和认识到,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培养。数学情感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态度,良好的数学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关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关爱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