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雅”与“俗”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神话传说给传统节日注入了浪漫与情调,历史人物给传统节日带来了纪念与内涵,那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雅士为一个个传统节日谱写了许多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雅俗共赏,让我们对传统节日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味和更进一步的回忆。
  除旧布新话春节
  我国本以农业立国,北方地区的庄稼一般为一年一熟,五谷丰收即是“丰年”、“有年”。据记载,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了欢庆丰收喜迎岁首的习俗。《诗经》中有“自古有年”的祁年乐歌,《豳风•七月》里也写到古人年终宴乐之事,这大概算是有关春节的最早记载了。唐代诗人皇甫冉有诗句“莺歌燕语报新年”,给我们描绘出一派春意融融的年始之景;而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万户迎春的风俗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耳边依稀回荡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眼前仿佛重现了贴春联,挂红灯的欢庆场景。春节,在诗人的笔下,总是给人以“年年如今日,岁岁似今朝”的无限回想……
  欢歌笑语闹元宵
  天上一轮皎月圆,地上万盏灯火红。据《隋书》记载,炀帝时,“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延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至旦,光烛天地,百戏之胜,亘古无比。”其盛况可想而知。唐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都以清新的笔触,写出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满街游人,通宵欢娱的热闹景象。而朱淑贞的一首《生查子•元夕》则为元夜添加了粉色的情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此“花市”该是多么的浪漫与甜蜜!但是,在漫长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很难真正享受这种欢乐。“宫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几家欢乐几家愁,伴随着旋转的花灯,绚烂的焰火,年味愈来愈远了。
   时至七夕两相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优美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几千年来一直在人们群众中流传。而以牛郎织女故事吟咏久别长离之情,也总是让人心碎。提起牛郎织女,人们就会想到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据《荆梦岁时记》载,古代妇女为了把精湛的女红学到手,七夕之夜,要举行“观星慕仙”的聚会。她们“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乞巧时,姑娘媳妇们眼望星空,手靠背后,竞赛穿针。先穿完的为“得巧”。清王士祯的《都门竹枝词》说:“七月针楼看水痕,家家小妇拜天孙。”据说,人间的“巧姑娘”、“巧媳妇”都是向“天孙”织女来乞求巧艺的。
   不知何时,“七夕”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国的情人节。想想人间那相知相伴的情侣看到天上那一年一遇的苦命鸳鸯,会是多么唏嘘不已。历代文人也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最有名的要数《鹊桥仙》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江南有些地方,七夕节这天还要送五彩绳,人们纷纷把端午节时系在孩子们脖子上、手臂上的五彩绳解下来,扔到屋顶上,好让喜鹊衔到天上去搭桥。你看,人们是多么乐于成人之美啊!
  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中秋佳节。大陆人民及海外同胞都把这一天当作亲人团聚的日子。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遍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津津乐道着有关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美丽动人的故事,吸引着人们赏月的兴致,也引出许多咏月的佳句。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尽,秋澄万景清”(刘禹锡)。这些诗句,既是吟咏“月到中秋分外明”,也在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醉饮菊花酒
  关于重阳及其风俗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河南汝阳有个叫桓景的人,跟随方士学道。一日方士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疫降临。你可叫你的家人作绛纱,内放茱萸,缠到臂上,然后到高山上饮菊花酒,可避灾。”桓景依言,九月九日这天,带领全家避于山中,天黑回家,见鸡犬牛羊全暴死于地。据说这就是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的由来。
  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途中逢重阳,诗人还想登高,可见此风之盛;九月被称为“菊月”,旧时每至重阳,人们都要饮酒赏菊,宋代词人李清照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句,借赏菊抒发了自己节日的孤独寂寞。与此相反,黄巢有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气势雄键,表达了农民军领袖的壮志。可见,对节日的体味是随着心境而变化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这些在马背上吟成的词句,又洋溢着战斗的豪情!
  除夕烛照待天明
  每年的最后一夜叫“除夕”,又称“除岁”、“大年夜”,它是当年和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交接。而“守岁”是除夕的重要风俗之一。《风土记》说: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唐太宗也有《守岁》诗,又有《除夜》诗。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说: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孟浩然也有诗道: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哪得梦魂来。除了守岁外,据《风土记》记载:除夕各家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分散,称曰“分岁”,可见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人情美、风俗美。古人在年节时多饮“屠苏酒”,按民间传统,饮酒时首先要敬老人,但除夕除外,因为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年少的得到成长,要先祝;年老的增加一分衰老,要后饮。辞旧岁,迎新年,在新旧交替的时刻,人们告别了昨日的失落或辉煌,带着希望,带着祝福,迎接新的太阳!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节日与诗词的结合便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最好例证。诗词因传统节日的存在而丰富了表现内容;传统节日因诗词的描写而增添了更多精彩。今天,当你张贴着迎春的春联,品尝着中秋的月饼,舞着秧歌,赛着龙舟的时候,一吟古代诗词中有关此情此景的佳句,是否更增添了几许情味呢?
  (作者单位:233500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是国家最重要的德育阵地,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告诉学生怎样做人的重任;决定着我们民族的发展高度。但是它富于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的特点,导致教师难教,学生觉得枯燥,教学质量不太高,甚至教学目的难以达到的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学目的,从实际出发,锐意改革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要做到“实、活、准、精”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
期刊
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演示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某一知识、原理,并为掌握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配合课堂教学而面向学生所做的一种表演、示范。它主要是通过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再配合讲授或学生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正确地选择和安排实
期刊
《思想品德》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总结得出要构建和谐课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转移教学重心     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理念,从教材编写到内容选取及其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进行了重大变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新价值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物理规律、验证物理定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作用过程的重要手段。为了尽快地做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要求,完成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应该认真地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切实
期刊
能力是现代社会进步和科技迅速发展的催化剂、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各国教育的共同目标。而化学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荣获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曾说过:“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更多去尝试,尝试发现一些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
期刊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让音乐教师教师充满魅力,让学生心中充满动力,应该是音乐教改的首要任务。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且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要努力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以情感赢得学生的情感。因此,现就个人的一点教学认识浅谈如下: 
期刊
信息技术在当前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的教师精心备课,苦苦讲解,但一节课下来,未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认真听讲,甚至出现冷场局面;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我们却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相同的技能、完成相同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就不会积极自主地学习,形成了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
期刊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我总结出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引发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
期刊
当班主任难,当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更难。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善通中学有其特殊性,他们基础知识不牢固,组织纪律性差,心理发展不健全……如何让学生安份守纪、思想稳定、积极向上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呢?通过长期的探索,笔者积累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行。”可见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
期刊
学生的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随着接触面愈加广泛,他们的求知欲也愈加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