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量,在低年级学段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看起来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并不困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中的原因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教师自身对低年级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认为低年级识字量少,无法开展课外阅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语感差,朗读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的书目、时间、方法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了阅读的低效;在仍是以成绩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的今天,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功利性阅读的势头越来越强盛,作文类图书铺天盖地,使得孩子阅读面极其狭窄;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社会大环境下,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作业堆和补习班里,阅读的空间被挤占。
鸟要学飞,人要学走,低年级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课外阅读起步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抓住这开读的最佳时段,引导孩子走上爱读书、会读书的道路,就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年我正好接手一年级,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这些特点,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从听入手,以兴趣开启阅读之门
常常听到低年级的老师或家长说,为孩子准备了许多课外书,而他们总是看看里面的图,很少能认真地读一读,他们对此显得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文字还是个比较枯燥的东西,很难激发起兴趣。针对这群孩子,我觉得应该在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下工夫。开始时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书,而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经常让孩子听故事,就是一个好方法。从入学起,我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给孩子朗读一两个故事。孩子们听故事时,神情总是那么的专注,教室里也特别安静。每次故事讲完了,他们都会轻轻地叹口气,胆大的孩子还会直接要求我再讲一个。见“鱼儿”上钩了,我总是会心地一笑,轻轻抛开手中的长线,亮开一本书的封面:“想知道更多更精彩的故事吗?看看这本书吧。”一番煽情,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当然,每次遇到教材中的故事信息,我更是绝不放过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牵牛织女》等许多故事,有很多孩子都能口述出来。由于学校时间有限,有时候我也建议家长选一些有趣的故事书,读给孩子听,但不要读完,当读到精彩之处时就停止,这样孩子因为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自己就会很主动,很有兴趣地去读剩下的部分。一段时间后,不少孩子都对书产生一定的兴趣,即使没有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也会自己去读一些感兴趣的课外书了。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就会主动地去开启课外阅读之门。
二、授之以渔,以方法引领阅读之路
乐读不等于会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因此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针对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的局限,我首先为他们寻找一条适合的阅读途径。学完了汉语拼音后,绝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了,此时鼓励孩子们借阅拼音读物是帮助他们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于是我马上设立了班级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来了一些拼音读物,又发动孩子们捐了一些拼音读物,供孩子们借阅。对于识字量稍多的孩子我还鼓励用“漏字阅读”、“偏旁阅读”来读懂大量的童话与寓言。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以彩图为主的各类童话、故事和连环画,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有着独特的功能。为了迎合孩子的这种口味,我就把这类图书有意识的推荐给孩子们,其中童话最多,如正在热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西游记》、《青蛙王子》……他们对这类图书爱不释手,争相传阅。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孩子一开始阅读,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浏览,但要求不宜过高,重在养成习惯。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只要求学生做做圈画、剪贴这些简单工作。遇到优美的词句或感兴趣的知识,可以用“横线”“波浪线”画画,遇到重点词语可以用圆圈圈出,遇到问题可以用“?”标注,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词汇不丰富,故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尽量要少些,只要圈圈画画即可。在课外阅读中,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不能满足孩子的兴奋感了,我就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把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粘贴在固定的本子上。这样做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知识小宝库,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还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的习惯,并鼓励孩子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读过一篇文章后,要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一定要有答案,但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降低难度,以熟读达到阅读之量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注意力难以持久,兴趣转移快。所以开始时不能急于求成,把门槛定得太高,否则既达不到阅读目标,又会让有的孩子“移情别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专情于阅读呢?我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给孩子们读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如以彩图为主的各类童话、故事和连环画,以及趣味性强的儿歌童谣、脑筋急转弯、谜语猜猜猜,是我给孩子们首批推荐的书目。这些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色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出来,变枯燥为生动,使事物更为形象,也更容易保持孩子们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情感比较脆弱,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退却,所以大量的高难度的背诵只会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精背多读。精心选择一些优美经典的古诗词,短小精悍的小韵文,让学生去背诵。其他的只要熟读就行,书读得越多越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心理体验让孩子感到愉悦,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也与日俱增。此外,我不仅重视从小引导孩子博览有字之书,还不忘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迈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已经能背诵几十首古诗、儿歌,少数孩子的阅读量已提前达到要求,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四、身先士卒,以榜样助推阅读之势
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孩子而言,身教胜于言传,所以当孩子们读课外书的时候,我绝不置身事外,而是也手捧读物,沉浸在书香中。对于孩子们喜欢看的书我也去看,这样在熟知图书的内容后,我会不时地与他们交流书中的内容,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这些看法加深了他们对书的感受,也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意志品质的教育。孩子们见老师也知道自己所看的书,很是高兴,有时候还会主动向我推荐自己的新书,我欣然笑纳。在这种平等宽松的阅读环境中,我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孩子们的阅读情绪也随之日增。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也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实践着这句话。这样,我在推荐书目时就觉得心中有数,在指导阅读时就觉得游刃有余。
《学记》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就是教育要抓住时机这个道理。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起步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抓住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段,将书香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知识的种子在经过书香润泽的心田里,蓬勃生长,结出累累硕果。
鸟要学飞,人要学走,低年级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是课外阅读起步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抓住这开读的最佳时段,引导孩子走上爱读书、会读书的道路,就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年我正好接手一年级,针对低年级孩子的这些特点,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从听入手,以兴趣开启阅读之门
常常听到低年级的老师或家长说,为孩子准备了许多课外书,而他们总是看看里面的图,很少能认真地读一读,他们对此显得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文字还是个比较枯燥的东西,很难激发起兴趣。针对这群孩子,我觉得应该在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下工夫。开始时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书,而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读书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经常让孩子听故事,就是一个好方法。从入学起,我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给孩子朗读一两个故事。孩子们听故事时,神情总是那么的专注,教室里也特别安静。每次故事讲完了,他们都会轻轻地叹口气,胆大的孩子还会直接要求我再讲一个。见“鱼儿”上钩了,我总是会心地一笑,轻轻抛开手中的长线,亮开一本书的封面:“想知道更多更精彩的故事吗?看看这本书吧。”一番煽情,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当然,每次遇到教材中的故事信息,我更是绝不放过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牵牛织女》等许多故事,有很多孩子都能口述出来。由于学校时间有限,有时候我也建议家长选一些有趣的故事书,读给孩子听,但不要读完,当读到精彩之处时就停止,这样孩子因为急于知道故事的结局,自己就会很主动,很有兴趣地去读剩下的部分。一段时间后,不少孩子都对书产生一定的兴趣,即使没有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也会自己去读一些感兴趣的课外书了。始终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就会主动地去开启课外阅读之门。
二、授之以渔,以方法引领阅读之路
乐读不等于会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因此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针对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的局限,我首先为他们寻找一条适合的阅读途径。学完了汉语拼音后,绝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了,此时鼓励孩子们借阅拼音读物是帮助他们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于是我马上设立了班级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来了一些拼音读物,又发动孩子们捐了一些拼音读物,供孩子们借阅。对于识字量稍多的孩子我还鼓励用“漏字阅读”、“偏旁阅读”来读懂大量的童话与寓言。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以彩图为主的各类童话、故事和连环画,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有着独特的功能。为了迎合孩子的这种口味,我就把这类图书有意识的推荐给孩子们,其中童话最多,如正在热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西游记》、《青蛙王子》……他们对这类图书爱不释手,争相传阅。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次,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孩子一开始阅读,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浏览,但要求不宜过高,重在养成习惯。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只要求学生做做圈画、剪贴这些简单工作。遇到优美的词句或感兴趣的知识,可以用“横线”“波浪线”画画,遇到重点词语可以用圆圈圈出,遇到问题可以用“?”标注,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词汇不丰富,故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尽量要少些,只要圈圈画画即可。在课外阅读中,有时会遇到大量的感兴趣的知识,此时圈圈画画已不能满足孩子的兴奋感了,我就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把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剪下来,收集在一起,粘贴在固定的本子上。这样做不仅让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知识小宝库,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我还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的习惯,并鼓励孩子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读过一篇文章后,要想一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一定要有答案,但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勤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降低难度,以熟读达到阅读之量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注意力难以持久,兴趣转移快。所以开始时不能急于求成,把门槛定得太高,否则既达不到阅读目标,又会让有的孩子“移情别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专情于阅读呢?我遵循的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先给孩子们读一些简单的课外读物,如以彩图为主的各类童话、故事和连环画,以及趣味性强的儿歌童谣、脑筋急转弯、谜语猜猜猜,是我给孩子们首批推荐的书目。这些书将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事物用形、色相结合的方法展示出来,变枯燥为生动,使事物更为形象,也更容易保持孩子们的兴趣。
低年级孩子情感比较脆弱,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退却,所以大量的高难度的背诵只会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精背多读。精心选择一些优美经典的古诗词,短小精悍的小韵文,让学生去背诵。其他的只要熟读就行,书读得越多越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心理体验让孩子感到愉悦,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也与日俱增。此外,我不仅重视从小引导孩子博览有字之书,还不忘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迈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孩子们已经能背诵几十首古诗、儿歌,少数孩子的阅读量已提前达到要求,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四、身先士卒,以榜样助推阅读之势
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孩子而言,身教胜于言传,所以当孩子们读课外书的时候,我绝不置身事外,而是也手捧读物,沉浸在书香中。对于孩子们喜欢看的书我也去看,这样在熟知图书的内容后,我会不时地与他们交流书中的内容,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这些看法加深了他们对书的感受,也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意志品质的教育。孩子们见老师也知道自己所看的书,很是高兴,有时候还会主动向我推荐自己的新书,我欣然笑纳。在这种平等宽松的阅读环境中,我与孩子的心贴得更近,孩子们的阅读情绪也随之日增。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非常欣赏这句话,也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实践着这句话。这样,我在推荐书目时就觉得心中有数,在指导阅读时就觉得游刃有余。
《学记》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说的就是教育要抓住时机这个道理。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起步阶段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抓住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段,将书香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知识的种子在经过书香润泽的心田里,蓬勃生长,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