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是当务之急吗?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有没有“中式”与“西式”之分?如果有,“中国式管理”现阶段究竟该解决什么问题?“中国式管理”要在多大程度上借鉴、融合“西方式管理”?
  
  主持人 → 林正大 北京圣吉企管顾问公司总裁
  嘉 宾 → 艾丰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 李志强 清华紫光总裁
   → 彭泓基 香港中华智慧管理学会会长
   →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作者
  
  艾 丰
  我们应该有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二是能够发挥中国特长的企业管理。我认为西方的企业管理,术较多,道较少。中国人说大道理比较多,怎么操作却不知道。因此中国式管理的重要途径,就是“以道驭术”,以中国的道驾驭外国的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非常重要的道,这些道可以把西方的术看得更清楚。比如我最近对执行力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没有道的执行力会出问题。中国的道太多,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它很好地去驭术。中国式管理如果成功了,我认为最大的魅力是一个字:和!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企业内部要和谐,企业和社会要和谐,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要和谐。如果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发扬出来,我认为会高于西方文化。
  
  李志强
  我请洋顾问跟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以我为主。但是我也不拒绝采用西方的管理方法,所以中国式管理应该是中国国情、中国哲学思想和西方管理科学的结合。中国式管理有三个要素,就是法、理、情。我们的企业在逐渐从情理法走向法理情,逐渐把规章、制度、法律摆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来。中国式管理特别要注意的点是两个字:少许。就是一种火候。在企业不同的阶段,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少许”调整。
  
  彭泓基
  我发现西方一整套的管理思维其实是来源于他们本身整个民族的哲学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其实是从你的内心、你的价值观、你的人生观去贯彻的,诚心诚意最重要。中国人的思维和西方人的思维很不同,西方管理必须吸收、融合中国几千年的智慧。中国文化是人的学问,重内功,外国文化重外功。我同意以道驭术,道就是根本。中国式管理绝对存在,而且前途无限。中国式管理有三点很重要,就是儒、道、佛。儒家是讲进取的,佛家是当你面对逆境时最有用,道家是天人合一,让你跟环境配合的。这三个东西对于我们面对人生和管理,都是重要的。中国式管理真正和国外管理加起来,就可以提出4个字:修己律人。
  
  汪中求
  中国式管理作为一个模式,全面讨论还为时过早。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还在ABC阶段。对中国式管理要认真分析,但绝对不是现在。我很担心会有一种误导,因为每一个企业家都是哲学家,那显然不现实。我们要先从ABC基础做起,先从术入手,然后再慢慢提升。我主张从规则入手,更重要是用工具来起步,用最简单的东西先做起来。我理解管理,第一是理念,第二是规则,第三是方法。因为,第一应该看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管理层次。第二,要看我们现在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处在什么阶段,我们现在到底该讨论什么。我们企业管理者眼前非常重要的是,本着自己过去基本的人生观念,首先从规则入手,突破一些工具瓶颈,先把管理学起来,这是我的观点。
  
  责任编辑:王 缨
其他文献
营销的核心问题与世界级难题是什么?  我认为可以回归到最简单的四个字:“多余”与“不足”。所谓“多余”,就是大量库存产品积压,卖不出去;所谓“不足”,就是产品卖得最火的时候断货。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质上却体现着一个企业营销系统的健康与否,以及整体营销能力的高低。    压货就是库存    库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显性库存,一方面是隐性库存。所谓显性库存,就是产品积压在厂家库房中,尚未产生商
期刊
相对有关研究机构做出的一些宏观经济环境调查分析,《中外管理》杂志作为企业管理专业媒体,无疑有责任向社会呈现我们企业界自身的微观现状。为此在2005年,本刊通过多种方式,针对在华企业的中高层主管阶层,发起了这次“2005企业主管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前后历时半年,共回收有效问卷2406份。在广泛调查基础上,我们还对20位有代表性企业主管或咨询专家进行了专访。 以下是我们这次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数据和结
期刊
评选标准  入围对象为所有在中国注册的企业。《中外管理》杂志认为对中国企业管理做出贡献的企业,一定也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并持续多年在行业内获得骄人业绩。我们谨慎地对待那些因为某种特殊的环境条件而获得一时成功的企业。在和国内外多位管理学者的磋商研讨后,确定了入围条件:  管理杰出贡献奖  1.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被媒体、学界广为传播、研讨,并对中国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  2.业绩成长在5
期刊
荣获“《中外管理》—2005年度中国企业管理特殊贡献奖”的10家优秀企业中,白沙集团是唯一的烟草企业,而白沙集团总裁卢平又是领奖精英中的唯一女嘉宾。这些不能不引人注意的特点,使得一向不事张扬的卢平,此番不得已成为了媒体与参会企业的焦点。  “我心飞翔,脚踏实地”。谈到管理的至高境界,站在领奖台上的卢平短短回应,悠然作答。而这八个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禅机”?饶有兴趣的我们在会下找到了卢平,企望有所
期刊
“领导不是总裁,是榜样;不是挣钱最多的人,而是承担风险的人;不是推销自己的人,而是推动别人发展的人;不是管理者,而是创新者;不是发言者,而是聆听者。人们需要的是能够滋养灵魂的领导力。”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与这个重要的会议。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崛起中的经济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今天举行的会也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变化。这么多商界的领袖聚集一堂,一起来思考到底什么才
期刊
“我们一方面要有做事业的雄心,另外还需要一颗对公民的良心。”  如果你是一位拥有大量的财富、享有很多成就的企业家,或者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无论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你一定要对社会尽到责任。  提到微软的创办人比尔·盖茨,起码美国人里至少有一半都会佩服他,因为他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另外还有一半人会尊敬他,这并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创造了、捐助了全世界最大的基金
期刊
中国市场开始成熟与仍不成熟相交融的双重风险在2005年更加显现。政策调控、牌照发放、行业波动、突发危机此起彼伏。与此同时,能源短缺、原材料涨价又来势汹汹……2006年我们怎么办?  主持人→ 杨光 《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 宾→ 刘晓光 首创集团总经理   → 施永青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   → 文宗瑜 国家财政部资本市场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 李光斗 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首席策划  → 李
期刊
“我们中国遭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是中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了全球化。我们要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冷静、理智地处理好这个问题。”  现在我就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的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最近贸易保护非常猖獗,大家对贸易保护也非常关心。因此会议主办方起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就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思维。  为什么会产生贸易保护?  其实,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非常直接
期刊
面对世界的不安,面对西方的反弹,人们不禁问:在西方强势市场面前,中国企业能否逆风实现“弱势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天时”何时才到?同时我们为跨国并购做好准备了吗?  主持人→ 刘持金 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  嘉宾→ 麦维德 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  → 赵晋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 王巍 万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 汤敏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期刊
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与空间从何而来?我们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人才,缺少品牌,缺少标准……这一切仅靠我们坐拥的市场能换到吗?“自主品牌”在现阶段是否“一厢情愿”,甚至“揠苗助长”?  主持人→ 杨光《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 宾→ 景文学 中企联中日经济合理化推进中心常务理事  → 张仲文 松下中国副董事长、《中外管理》杂志顾问  → 白慧敏 联想集团副总裁  → 罗晓明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