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e87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体性,尤为重要。
  
  一、诱之以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情绪意向。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趋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他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紧密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强化其创新意识,而兴趣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启动、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他们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比如:通过小制作展览评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制作“针孔照相机”、“自制电铃”、“自制简易电动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又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探求事物的因果与规律,激励创新萌芽的产生。
  
  二、遵循认识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品质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况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反映,是个体思维的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是判断一个人智力和能力层次高低的主要指标。对于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窗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物理能力的差异正是通过其创新思维品质来体现的。所以,培养创新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这里包括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1、思维的深刻性
  指反映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集中体现出思维的概况特点,是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学生应善于深入地逻辑地清晰地思考问题;善于把握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被表面现象迷惑;善于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物理思维活动。
  2、思维的灵活性
  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客观物理现象的变化而变化,能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去思考问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方法正确解决问题,能从部分和整体角度分析物理问题,有较大的伸缩性,其思维的结果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合理性。
  3、思维的批判性
  指在物理思维的过程中严格估计思维材料和检查过程,善于独立思考,不受他人干扰;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争论,反复检查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善于客观考虑正反两面的论据;善于明辨是非曲直。
  4、思维的创造性
  指思维的创造性,表现为能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会采用新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能在广阔的领域内思考问题。
  5、思维的敏捷性
  指思维的速度和灵敏度。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应能准确快速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头脑中予以内化;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应迅速准确地将物理知识输入大脑,恰当地提取物理知识与方法,正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的五个方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筑了创新思维能力骨架,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只重视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很难谈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不断地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同时让学生重视前人是如何发明创造的,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促使学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形成。比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不仅指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判断性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三、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物理学科创新能力是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必然发展的、顺利完成物理学习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本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照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很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对创新内能力的作用。
  1、演示实验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演示实验不能可有可无,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先导。教师要讲清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使用器材、设计思想,用严谨的科学作风与熟练操作技能给学生作出示范,使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光学中观察光线的方向改变和颜色的变化;电磁感应实验中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从而分析出电流的方向。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也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用现有的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吗?你还能设计几种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吗?”或者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这样一来,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动脑,使他们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习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2、学生分组实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验主要以测量和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理现象,正确使用仪器,合理选择器材,精心设计实验方案,规范操作方法,排除实验故障,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以次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综合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可根据实际,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将测量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电学分组实验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3、课外实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外实验,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课本布置小实验,在较粗的金属棒上并排绕一段细棉线,然后将棉线的部分在点燃的烛焰上烧一会儿,看棉线能否燃烧?这象变戏法一样,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带着问题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了热传导。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制作评比、小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使更多的中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551705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铺二中)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优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现阶段,学生研究性学力的主渠道依然在课堂,为此,转换以灌输式、接受式、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对教学改革的呼唤。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应当渗透于所有的学科学习和活动学习之中;应当贯穿于整个教
期刊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我们除了正确运用语言之外,还得学会一些技巧,做到巧用。    一、巧引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民间俗语等,大多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巧妙地将其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会使文章饱满、厚重,增添几分韵味。如:“晚自习咔咔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称:听取蛙声一片。”又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将教本变为学本,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也将转变角色,从权威者变成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也从过去“填鸭式”教学中被灌输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
期刊
古人云:德器深后,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可见加强德育工作的意义何等重要和重大。应该说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代替,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鉴于上述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班立足实际,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尝试,受益匪浅。    一、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开展经常性教育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前提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物理情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期刊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我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
期刊
一、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    教师妥善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让学生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体现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知识,在自我创造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并获取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呢?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参与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老师应更新观念,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创新    1、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核心在课堂,关键在老师  创新教育中的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知识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咨询者,学生品德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