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老师应更新观念,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创新
  
  1、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核心在课堂,关键在老师
  创新教育中的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知识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咨询者,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示范者,学生创新活动的欣赏者和评价者。教学中要与学生和睦相处,平等相待,使学生的创新才能不受压抑而尽情地发挥。要树立坚强的创新信念,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满足现状,不迷信前人和权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对前人得出的结论或大多数人公认的做法提出怀疑。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除此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巧的教学艺术,娴熟的操作技术,宝贵的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教人知识,又教人以道义、教人以创新、教人以能力、培养出创新人才。
  就化学而言,记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把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用去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只是一种知识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要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所以化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视角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并在广泛地联系和应用中去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思想,创造新成果。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的主人,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所以一切教育都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要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技巧,探求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广度和深度。遇到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创新,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推进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技课。不管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必须认真地做。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创新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真知,发现问题的源泉。创新观察能力是通过感官,捕捉事物中典型的,具有本质的外部特征能力。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如:青霉素的发现者弗林苯明正是观察到被霉菌污染的细菌培养基中,葡萄菌落消失,从而发现青霉素对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化学实验中的观察一般包括对教师演示实验的观察和球学生分组实验,边讲边观察实验现象。要求学生在观察时做到全面性,精确性,敏锐性。
  (1)、全面性就是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尽可能地用各种感官,从多方面进行观察
  如:将钠的性质时,把一小块钠放入盛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的烧杯中,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光亮的小球。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听到嘶嘶的响声,据这些现象分析有气体产生。小球很快消失,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反应很快并生成了碱。用手触摸烧杯,感到发热,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这样的观察才是全面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特征。
  (2)、精确性就是要求对实验观察准确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曾说过:“一切科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几乎都是由精确的测定和总结许多的数字得来的。”稀有气体氩的发现就是一例。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他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为1.2572g。而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为1.2505g。经过多次测定,两者质量仍然相差几毫克。雷利没有忽视这微小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他怀疑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里含有未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又经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气体氩。可见,观察的精确性是创新观察的必备条件。所以做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细致认真准确地观察。
  (3)、敏锐性是指在一般的观察过程中比别人更敏捷地观察出某些事物的特点,能从平凡的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别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发现的关键问题和事物的重要特征
  要善于抓住化学实验中有些稍纵即逝的化学现象,尤其是那些乍看起来有些反常的现象。比如:用铁钉(无锈)和稀硫酸反应。对学生而言,他们知道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亚铁离子溶液的颜色是浅绿色。但是他们看到的结果是黄色溶液。一些同学会产生质疑,这是老师应对他们表扬鼓励,同时解释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提高观察实验现象的敏锐性。化学家诺贝尔,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手指割破,他在伤口上涂上火棉胶止血,无意中把一点火棉胶丢到了硝化甘油里,结果发现火棉胶跟消化甘油发生了反应,便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终于发明了安全烈性炸药。
   2、在实验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我国的现行中学化学教材,实验有待增多和完善,中学的实验设施参差不齐,整体上讲比较落后并且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存在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根本就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要求。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怎能谈动手的技能和创新。因此,中学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引导学生在做好课本上的实验的同时,能更多地做一些实验,多对学生开放实验室,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实践的机会,如:把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通过改进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化学课本上的许多实验装置都可以进行改装改进,老师在讲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目的后,引导学生设计改装出同一实验内容不同的装置。要放手并鼓励学生去设计,去改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学习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时,根据制取氢气的原理和反应物的状态,要求学生自行改装设计一些制取氢气的装置,一个星期后交设计图。老师阅后作出总结。在教室对全班同学进行评讲,并所有的设计适合进行赞扬,特别是对有很好创意又正确的设计点名表扬,鼓励他们的自信心,然后对错误的或不适合的设计作出纠正。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验证性实验,如:怎样通过实验证明乙酸是一种弱酸,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室亲手验证,然后交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这样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心就会增强,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在探索性实验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虽然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常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却依然是未知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起创新思维和能力。
  总之,实验中无不渗透着新知识,加强实验教学,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551705贵州省毕节市清水铺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就是“讲例题、套法则(公式、关系式)、仿考题”,学生总是在教师指定的“路”上行走,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而不但知识学得死,而且不能灵活运用,更谈不上什么“再创造”。新的数学大纲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去“再创造”呢?我的作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路”。    一、创造情境,先为学生引路    良好的开端等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优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现阶段,学生研究性学力的主渠道依然在课堂,为此,转换以灌输式、接受式、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自主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为主要特征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对教学改革的呼唤。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应当渗透于所有的学科学习和活动学习之中;应当贯穿于整个教
期刊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我们除了正确运用语言之外,还得学会一些技巧,做到巧用。    一、巧引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民间俗语等,大多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巧妙地将其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会使文章饱满、厚重,增添几分韵味。如:“晚自习咔咔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称:听取蛙声一片。”又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将教本变为学本,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也将转变角色,从权威者变成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也从过去“填鸭式”教学中被灌输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
期刊
古人云:德器深后,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可见加强德育工作的意义何等重要和重大。应该说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代替,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鉴于上述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班立足实际,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尝试,受益匪浅。    一、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开展经常性教育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前提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物理情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期刊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我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
期刊
一、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    教师妥善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让学生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体现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知识,在自我创造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并获取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呢?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