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慧:“杂交”的困惑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m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当时不太明白,不过现在觉得慢慢能理解他了。正如他一生踟蹰于“回去”,还是“不回去”那样,他的艺术也不一辈子都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徘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谈何容易。
  为什么视觉艺术是全世界各种语言的人都会接受的东西?因为艺术是不需要语言,它是通过人的感官眼睛去接受的。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喜爱,人们能从多中角度去理解,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国际艺术节、艺术展能吸引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教育背景的人都热衷地参与甚至狂热地追逐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艺术可以打动人,让人感动。
  最近大家在讨论美术和美学这两个词,一个是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一个是Arts翻译为美术,两个翻译是错误的,因为Aesthetics的希腊字根意思是Esthetic,Sensitive,Sentient,是“我感觉、感到”的意思。西方现代艺术离开现实主义,进到心理层面。如果非要跟美相关,也是“感觉到的美”。
  我看到我的朋友说“美再加上一个术本身就是很矛盾的翻译”,因为一加上来,就把它变成一种有匠气的东西,而艺术更注重的是个性的表达,是应该以人文精神为基础、以独立表达为手段、以自由创作为目的的一种行为。没有人文精神和独立表达就不能称作为艺术。
  我在工作室设计了几张桌子,用中英文写了不同国度的哲人和文学家等在不同历史时期讲的话,你会发现它们如此相像。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通讯那么不发达,他们不可能互相知道对方,但他们的语言,他们想表达的意思竞同出一辙,可见这些伟人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
  我二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东西方之间,我有三个家,一个在天津,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慕尼黑。我常常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国际自由人”。我的作品有明显的“杂交”痕迹。生物学研究早就证明“杂交”的生物更有生命力。
  从物种角度来说,越远亲交配,才越有生命力,近亲交配只有使这个“生命”慢慢畸形,文化或者艺术这些领域近亲繁殖只有把它引向死路。 我想这是我们这批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有“东方的血脉和西方的营养”。
  “杂交”的艺术家也有他们的问题,那就是可能“东不成西不就”。我年轻的时候较为浅薄,偶有心得,便沾沾自喜。但随着岁月流逝,我越往深里走,就越觉得力不从心。我记得前些年见到熊秉明先生,他与吴冠中先生既是同窗又是至交,熊秉明先生旅居法国六十多年,先是画画,后又做雕塑,书法,写作,比较研究东西方艺术。我一直将他奉为大师,在其涉猎的领域,成就都很高,但他晚年却很苦恼,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那年,他回中国办展览,赢得一片赞誉,在“粉丝”们的包围和无数光环的照耀中,他却显得有点孤独。
  我当时不太明白,不过现在觉得慢慢能理解他了。正如他一生踟蹰于“回去”,还是“不回去”那样,他的艺术也不一辈子都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徘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谈何容易。其实,不仅是熊秉明先生,也是一代一代旅居海外的艺术家难以摆脱的命运。所以,我们熟识的一些名画家多少年不再画画,一些名作家多少年不再写小说,大约也是有同样的困惑。孔子曰“四十而不惑”,而我年龄越长,困惑也越多,不知何时才能从这样困惑中走出来。
其他文献
将前人的创作或看似普通的意象化用,似乎是观念艺术的不二法门。2012年上海双年展上,老牌观念主义艺术家Joseph Kosuth带来了一件作品,黑幕上灯管组成的“树”型结构脱胎自达尔文的绘画,交织和错落的网络中,水平放置的是尼采的文字,其中有一句“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定义了整件装置作品的视角。  Joseph Kosuth出现在现场一身黑衣黑帽,身形略有发福。他成名很早,1965年的观念艺术作品
期刊
主题展由四个版块组成,展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有来自27 个国家和地区的98 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参加主题展。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于2012年国庆节正式开始,为期半年。本次双年展总策展人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邱志杰,他被圈内好友戏称为“规模控”。本次双年展的确上了规模,共包含五大项目:一、主题展;二、城市馆项目;三、中山公园计划;四、上海方舟;五、圆明学园。联合策展人为鲍里斯·格罗伊
期刊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文学界比较淡定,评价比较恰当,但社会其他层面倒众口喧腾,莫衷一是。随之而产生的诺奖效应也快速显现,比如莫言是至今不用电脑写作的少数“古典派”作家之一,他给出版社或杂志社的手稿很多,题赠亲朋好友的书法作品也很多,现在都被某些人视作可囤积爆炒的奇货。有媒体报道,莫言作品手稿一夜之间飙升至百万元,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陈子善:这个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不可理解的。莫言荣
期刊
除了高古轩、佩斯等巨无霸式的大型画廊,切尔西还有大大小小数百家不同风格和规模的画廊;它们虽然没有前者那样雄厚的资本,却不乏各自的特色:有的专营版画、有的只经营摄影作品、有的代理拉丁美洲艺术家,等等,在熙熙攘攘的切尔西当代艺术市场上各领风骚。  切尔西的“黑马”:  大卫·兹怀纳画廊  David Zwirner Gallery  2012年11月初,飓风桑迪侵袭纽约之后的第一个周末,大卫·兹怀纳画
期刊
新的。  不理性!  不靠谱!  洗洗睡吧!  ……  翟健民在微博上这样答复粉丝的留言,简单,却掷地有声。  “说句真心话,我也挺累的”  “首次微博,大家好!”  2010年9月20日上午9点5分,翟健民用一句问候开启了他的微博生活。迄今他积累了超过18万的粉丝,但关注的人只有9个,其中包括资深记者吴树——“中国文物黑幕三部曲”的作者。  2年多发了近4000条微博,这频率基本可以算“微博控”
期刊
“上海只有过客,上海没有归人,无根与开放是上海的重要传统之一,上海不属于任何人,不驯服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所以上海成了冒险家、淘金人、叛乱者和游荡者的乐园,在那些人群中混杂着艺术家:艺术家的冒险,艺术家的淘金,艺术家的叛乱,艺术家的游荡……”群展《朝向未来的回归》中,策展前言如是说。  上海这座城市,确实充满了桀骜不驯、寻找与求索的精神特质,在中国一级市场饱受挤压的年代,它能否带领形势低迷的国内画
期刊
“我欲乘风”立在原发电厂的露台上,随风轻盈地变幻着各种造型。日本艺术家西野康造说,“我的工作室附近有很多植物和动物,当我置身于这个环境,我看见了一些之前看不见的东西。阳光、风和空气在我的感觉中都可以看见。日复一日,当我感受到风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有了‘我欲乘风’的造型。”只不过上海的风日带着现代工业的爽利,不同于日本乡村的宁雅。  西野的作品在2012香港艺博会被邱志杰发掘,并被邀请到了上海,像他这
期刊
长期以来“新海派”受到低估,可能是因人们厚古薄今的固有思维在作祟,也可能是长期来意识形态对京派与海派之争的余绪,总觉得老的比新的好,北方画家比上海画家大气。  对新海派的偏见是历史形成的  2012年第十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比往年稍迟几天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但它精彩依然。“新海派”成为一抹亮色,装点着上海的艺术天空。  应上海艺术博览会特邀,以收藏“新海派”书画作品著称的路画廊艺术机构,在本届艺博会
期刊
有人说绘画中的“代笔”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如唐代的吴道子。历史真相实际上已无从考证,我们也不能妄加评论。但是,如记载的吴道子由翟琰、张藏等“代笔”绘制壁画现象,我倒认为比较正常。当吴道子承接了一些大尺寸的壁画工程时需要有一些弟子为他充当助手,他自己描线, 其弟子或工人替他着色,翟琰和张藏都是经常为吴道子的画着色的“代笔”, 并且色彩浓淡效果良好。他们一起绘制的作品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团队接活的“工程
期刊
余德耀因专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而被国际艺术媒体所关注,去年被国际专业媒体列入全球艺术圈权力榜第八位。今年7月他与上海徐汇区政府签订协议,将他的私人美术馆落户于徐汇区在黄浦江边新建的“西岸文化走廊”。在签约仪式上,他还宣布在毗邻的江滨绿地建设“西岸2.8 —— 雕塑公园”。这些都使他多少显得神秘的私人收藏逐渐浮出水面。他说明年10月他的新美术馆开馆,将把全球艺术圈的眼光带往上海,让他们为中国有这样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