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语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1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各种教改的理念众说纷纭,在时时左右摇曳着我们的认识,有时甚至使我们摸不着方向,无所适从。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语文教育专家崔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回答: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在我校开展“运用合作探究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认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因为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
  (一)读要重视领读,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
  (二)读要以情导读
  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描述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
  (三)读要体现感悟
  教师要善于用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四)读要拓展延伸
  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尝试语言的运用、形成语言的技能,更应由点及面,向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纵横拓展迁移。
  我校黄泽旋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课时,她考虑到在朗读方面,学生之前接触的大多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故事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花时间,因此设计多形式、多层次朗读,让学生读中有所悟,感受阅读的乐趣。低年级的儿童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讲,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要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在这节课中,她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理解文本,设计了以下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黄老师设计了一个自读环节,让学生用读一读、标一标、画一画等方法来自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小燕子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书,对课文建立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读中明理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培养朗读能力。如: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发现,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地读,感受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而燕子妈妈三次不同的态度,“看看”“再看看”“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的不同,正是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要求的不断提高,这里则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练读等营造出气氛,从而让学生从小燕子的故事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道理。
  3.积累语言,升华感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黄老师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通过黄泽旋老师的巧妙引导,一年级的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妙趣横生。
  二、授之以渔,指导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學的目的是通过课堂实践的“教”,让学生学会自己会学,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情景下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还是对学生人格的建构、人性的发展,都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是阅读教学中人的资源,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物的资源。做为物的资源的文本“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所以,它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文本,阅读教学是以既成性文本(课文)为话题的“聚会”,聚会之策略为个性解读、对话生成。
  学习语文,理解内容只是一个方面。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就有了内容和形式两重意义。学生不仅要知道写什么,为何写,更要知道作者怎样写,怎么用语言文字表达;要学习规范的语言,包括字、词、句、段、篇。语文要意文兼得,千万别把阅读课上成理解课,而是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来,我们还是要说到“三维目标”。对此,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三维目标”不是“三项目标”,而是三维一体的整合性目标。他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你轻轻地“哼”一声,这就是三维的全部,有知识——它是口字旁加一个“亨”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有过程、有方法,这是个形声字,从构字法方面进行引导;你发出这个语音,这就是能力;有情感,你“哼”什么,如果是对人不屑或者对人的行为感到反感,这样干净的广场,你怎么可以随地吐痰呢?哼,太不像话了!这不是情感吗?也有价值观,你爱环境,保护环境,这不是你的价值观吗?就“哼”一声,三维都有了,你还怕什么?“三维两线”之魂是附于语文实践之体的,要紧紧抓住“物”(象)“情”(意)“词”(言)的内在联系。要记住,语文就是两次转化(内化、外化)过程,就是两次建构过程。正如《文心雕龙》一书所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牵,词以情发。”……抓住了“物”“情”“词”三者的内在联系,就抓住了三维目标,也抓住了工具性、人文性。   故而,我认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根本在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掌握学习方法的根本在于学生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深入探究,从而掌握方法。
  合作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探究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或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合作探究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在每个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对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或合作探究时发生的阻碍给予及时的帮助,并使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地深入。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更是一篇非常适合指导学生学法,运用举一反三法进行学习的典型文章。我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学生围绕该段“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进行合作探究,经过一番小组讨论之后,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完全了解该段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也知道作者是通过排比、比喻以及用大海和西湖来和漓江做比较,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甚至有的学生还通过“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波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句话,以“微波”更加衬托出水的“静”。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乃至全文,水到渠成。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年级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紧紧抓住“作者和少年见了几次面?分别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并通过指导朗读进一步感悟课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师应努力从“学什么、为何学、怎样学”的角度出发,授之以渔,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拓创新,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會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同样应该千姿百态。如果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站、学生坐,作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就难以适应生活对语文的全方位需求。语文教学应更开放,运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去锻炼学习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得到操练,学以致用。
  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多演
  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狐狸和乌鸦》,在演中能体验到狐狸与乌鸦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又如官秋莎老师执教《虎口藏宝》一课,因为学生对文章理解相当深刻,故在表演的时候相当投入,特别是扮演两个歹徒的同学,语言、动作、表情更是活灵活现。
  2.多做
  现实生活说少做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到物,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心灵与手巧是相互促进的。语文学习中的多做主要有这几种类型:(1)积累性。如摘抄、剪贴、收集等。(2)验证性。如《画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弄清“想的角度不同,样子也不一样”。(3)探索性。如《动手做做看》,依据文字说明制作一个风向袋,探索文字叙述与实际操作是如何转换的。(4)创造性。如自创小报,制作书签,据文字(如诗句等)结合自己的感想创作图画等。
  3.多赛
  有竞赛就有输赢,让学生不断领会自然界赋于我们的生活准则——优胜劣汰,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跌倒了爬起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挫折能力。竞赛给语文活动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主要有两种竞赛:一种是选拔性的,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等;一种是巩固性的,如成语接龙、比讲故事、比谁读得好等。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结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真能力。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必须改变日复一日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采取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的教学形式,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奏起“诵读课文”“授之以渔”“开拓创新”这三部曲,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时空领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体验、研究、交际、习作、评价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在小学生中如果有高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如此看来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关键还是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目标的直接出示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明白主攻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什么,了解什么,要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课前
期刊
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下半叶时,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迅速膨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知识爆炸”。信息社会带来的知识爆炸,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从而带来了新一轮的物理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只包涵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材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
期刊
自2015年和龙市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有效课堂活动以来,我校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通过学习、研讨、观摩、实践、指导等具体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合作—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中,我校是如何做到“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的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思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虽地处和龙城市,但偏离市区
期刊
一、了解教材特点是首要任务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教书也一样,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先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那么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一页页翻开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能根据各个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编写,它是由学习主题、若干个基本问题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组成的。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相联系,内容的呈现突出了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
期刊
建筑历史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入门阶段必修的核心理论课程,是对后续各类设计课程具有基础作用的先导课程。建筑历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展现整个建筑从出现到生长的各个历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及建筑生长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建筑的态度,训练学生在日后建筑设计中的基本能力及创造能力,这也就对建筑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面临主要问题  建筑历史课由于大量的枯
期刊
2016年教育部表示,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范围扩大,在此大背景下,2016年广东高考开始采用全国卷Ⅰ卷。使用全国卷,对学生的要求是知识面广、视野阔、思维要活跃。而咱们山区的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知识面比城市的窄,思维不够活跃,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已结束的2016年全国卷的文科综合三科中,历史题与广东卷相比,变化是最大的,难度相对于政治和地理来说,难度也是最大的。全国卷历史
期刊
一、引言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词汇的教学一直是最重要、最基础但是又是最难的。如果把英语的学习比喻成一座大楼,那么词汇就是组成这座建筑的材料,离开词汇,语言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ins )曾经说过:“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中学生往往喜欢热闹、新鲜的事物,而对严肃性的理
期刊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学就其自身的特点来说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方式的实证性基础学科。“观察”和“实验”是人们认识物理世界、探索物理规律的最直接的手段和方法。物理科学每向前迈进一步,一般要经历“发现实验现象——提出假设——进行理论论证——实验验证——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含有物理方法,物理思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当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