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不容易:高考全国卷历史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教育部表示,高考国家统一命题范围扩大,在此大背景下,2016年广东高考开始采用全国卷Ⅰ卷。使用全国卷,对学生的要求是知识面广、视野阔、思维要活跃。而咱们山区的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知识面比城市的窄,思维不够活跃,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不够。已结束的2016年全国卷的文科综合三科中,历史题与广东卷相比,变化是最大的,难度相对于政治和地理来说,难度也是最大的。全国卷历史题的结构由12题选择题,2题必做的非选择题以及4题选做题(选做其中一题即可)构成,相比广东卷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第41题,“想说爱你不容易”。总体上来說,选择题考察的内容较新和深,学生普遍得分不高,因为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素养,相对于广东卷的泛而广,难度系数自然就增加了;而必做题的第40题和选做题,则相对容易得分一些;然而,对学生挑战性最大,也令老师最头疼的是文科综合卷第41题历史开放性的题目。如何使咱们山区学生克服对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第41题历史题的“畏惧和畏难”心理呢?这是我们山区历史老师必须面对且要及时解决的难题。下面就如何应对高考全国卷历史开放题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另类”开放题——全国卷文科综合第41题的前世今生
  自从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出现以来,其命题形式进行了不断地变化。2010—2012年可以称为“观点说明题”,即通过材料给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让学生任选其中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论述,这种题型的出现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2013年高考的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41题的形式突然发生了变化,试题给出了《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和《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两幅地图,让学生比较两幅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但学生和老师对这个新题型感到无所适从;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41题的命题形式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41题的命题形式再次进行了调整,该题给出了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要求学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41题是小论文式的立论阐释题,属于极具开放性的题目,但在设问设计上就已经圈定了回答的范围和内容,答案落点很低,很普通。在复习备考中,师生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实践证明41题还是不好得分的。
  二、解题的关键——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卷历史开放题的反馈情况可知,试题材料新,情境新,信息容量大,能力立意要求高,这对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提高了要求。但是,我们山区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再加上小学初中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造成绝大部分学生的历史素养差。下题是我校2016年8月月考文科综合41题: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一个国家为例,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下面是我校在这次月考中某学生对上述题目的答卷,类似这样的答卷还有很多。
  从上面的答卷可以看出,学生答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审题出错;二是时空定位出错;三是知识点上存在史实的错误;四是提不出符合材料的观点;五是历史思维混乱;六是答题规范性存在问题等等。因此,要想在主观题尤其是41题上拿高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结合本学期高三年级的复习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
  (一)锻炼学生准确定位历史时空
  学生无法准确定位历史时空,这是历史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数轴定位法
  训练学生准确定位特定历史阶段历史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如在上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把握其发展的过程,我展示了以下时间轴:
  2.历史阶段特征训练法
  训练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归纳本阶段的基本特征,再从历史阶段特征回忆反映这些特征的历史事实。如在讲授《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因为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我要求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去归纳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有了较全面的把握,答题时也就觉得“有话可说”了。
  3.“穿越时空法”
  如在讲授《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这一内容时,可以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你的江山呢?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历史。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走进历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准确地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其思维规律和方法,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分析历史的“三分法”“背景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和“影响分析法”等四大类。
  “三分法”,即历史事件由“背景”“过程”“结果”三部分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三分法”,这是进行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的基本前提。历史背景的基本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去总结历史背景,尤其在复习课,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基本上交给学生来完成,并且在原因的分析中得出“公式”: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组织+群众+军事+民族……“过程分析法”与上面所述的“历史阶段特征训练法”相呼应。“影响分析法”是引导学生如何得出历史结果。如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思考:“洋务运动”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如何对“洋务运动”定性?“洋务运动”失败了,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单方面的吗?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结果,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难以忘怀了。   (三)教会学生学会“研究历史”
  要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研究历史,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阅读能力
  历次的考试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历史材料题”时困难重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得以开发,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要求学生要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判断衡量历史,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后联系和具体情况,还原歷史现场。
  2.加强对直观史料的鉴别评判能力
  新教材中,有很多插图、相片或历史地图,这些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分析简单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比较相关历史事件,从而一步步培养学科素质。
  3.老师的鼓励很重要
  学好历史的渠道之一是通过老师的鼓励促使学生动手“整理和研究历史”。如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我让学生整理“儒家思想产生-蔚然大宗-受重创-确立正统地位-冲击-新发展-批判继承的线索”;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历史小专题,并作为作业考核。这样做容易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运用知识结构,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试题真面目,把握解题技巧
  俗话说:要想打胜仗,必须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对于我们山区学生来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全国高考题,在做题过程中总结、归纳、分析。具体做到:
  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
  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历史开放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
  历史开放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阐述”、探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1)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2)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3)论证观点 “若何”(即史实怎么样);(4)提升小结。所以,引导学生审题非常重要,一般要求是:一要认真仔细,二要关注四语,即:答案语(回答的问题,分值的分配);提示语;限定语(答题的范围、主题、时空);主题语(设问的主题)。三是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这四语,理顺思路,组织答案,答题有格有式。
  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
  (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存在基础之上的,而时空就是历史存在的方式。因此,运用材料论证时,必须对材料进行时空上的甄别,以免出现论证逻辑错误。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41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如果考生采用世界史在新航路开辟前的史实和中国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史实,就会出现史料与史论时空不对应,史料不能印证史论成立,得分情况可想而知。
  4.史观分析法在答题中的运用是“点睛之笔”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开放题的分析,每道题目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立意主题,如2014年:国共两党及其军队都是抗战的主力,体现的是世界近代史亦即全球化的历史。因此,作为考生,要注重更新史学观念,学会运用新史观解读论证历史,这不仅迎合了命题人意图,也往往是答题中的点睛之笔。
  5.了解评分标准,分层论证,逻辑严密
  近年来,开放性试题的高考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因此,“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解题思路是:(1)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具体观点;(2)遴选材料中的某一具体观点,作答时先要表明观点;务必要做到:表明观点、你对该观点的态度;(3)对所选取的观点展开论证,注意史论结合,论证时要根据题干具体指向性设问多角度论证,切忌单纯罗列史实或空谈;(4)答题时组织的语句要用动宾结构;(5)最后做一总结性语言概括,重审观点。
  四、坦然面对,无所畏惧——面对难题沉着自信
  从早几年各省抽样调查和今年广东高考文综试卷答题情况统计来看,历史开放题总体得分偏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此题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习题训练中,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只要答题,就有可能得分,而不答题则永远得不到分。鼓励学生大胆答题,而且要自信满满的去答题。通过高三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应对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开放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答卷是我校在2016年12月月考文综41题的答卷,这类答卷比起2016年8月月考多了很多。
  当然,高考文综历史开放题的命题每年都不一样。但是我认为,作为考生来讲,只要做到提升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积累一定的答题经验,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多关注一些热点,多探究一些难题,多质疑一些“权威”,多给自己一些信心,无论题目如何变,我以不变应万变,终能取得好成绩。
其他文献
现在的教学正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内容及教学方式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英语,就必须要把英语课堂搞活,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圍中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因而,激活学生和课堂,增加教学的生命意识,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是现在教学的当务之急。  我认为要想激活学生,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导入求活泼。带着兴趣,
期刊
一、儿童瑜伽对中小学生习练的功效  (一)构建良好身体形态  中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但由于学习压力,经常久坐,长期如此学生易出现不良坐姿习惯,瑜伽练习通过站、坐、跪、卧、仰等姿势,进行伸展、弯曲、扭转,对学生脊柱进行强化练习,能够有效改善和促进学生脊椎的血液循环,全面调养学生脊柱,有效预防和纠正学生脊柱的不健康生长,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二)促进感统平衡  儿童瑜伽不仅
期刊
一、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重要性  关于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在教学目的中讲到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实質上包含了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当然在小学还是初步的。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期刊
在小学生中如果有高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如此看来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关键还是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学法指导呢?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习目标的直接出示法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明白主攻方向,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什么,了解什么,要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读。而小学阅读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课前
期刊
历史的车轮转到20世纪下半叶时,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总量迅速膨胀,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知识爆炸”。信息社会带来的知识爆炸,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从而带来了新一轮的物理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进入教育教学领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教育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只包涵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因此,我们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材和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
期刊
自2015年和龙市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打造有效课堂活动以来,我校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通过学习、研讨、观摩、实践、指导等具体活动的开展,构建了“合作—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中,我校是如何做到“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的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思索,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虽地处和龙城市,但偏离市区
期刊
一、了解教材特点是首要任务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教书也一样,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先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那么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一页页翻开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能根据各个年段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编写,它是由学习主题、若干个基本问题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组成的。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相联系,内容的呈现突出了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
期刊
建筑历史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入门阶段必修的核心理论课程,是对后续各类设计课程具有基础作用的先导课程。建筑历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展现整个建筑从出现到生长的各个历史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及建筑生长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建筑的态度,训练学生在日后建筑设计中的基本能力及创造能力,这也就对建筑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面临主要问题  建筑历史课由于大量的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