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糖水对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ou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哺喂葡萄糖液对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 选择符合人选标准的住院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哺喂葡萄糖液),每组5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评估量表(PIPP)分别于静脉穿刺前2 min和穿刺后1、5、10 min比较2组疼痛程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后1、5、10min PIP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口服糖水护理干预方法减轻静脉穿刺对早产儿造成的疼痛,从而减轻疼痛造成的生理心理变化。
  关键词:糖水;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
  由于新生儿不能用语言表达及描述疼痛,长久以来新生儿都被认为感受不到疼痛,因而新生儿的疼痛管理一直被人们忽视[1]。但近来研究表明 ,新生儿的确可感受到疼痛,短暂的疼痛刺激即可对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未经干预的疼痛还会影响到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日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2]。
  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平均每天要接受(14±4)次操作, 其中83.9%属于疼痛性操作[3],目前还没有能安全有效地解除新生儿急性疼痛的药物[4],所以有必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措施减轻疼痛。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疼痛的干预已有报道,但对早产儿的影响相关文献少见。尤其是,早产儿以及患病新生儿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经历大量的疼痛刺激,疼痛对这些患儿的影响尤为严重,需要护理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新生儿疼痛管理有待加强。
  2001年全美保健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在医院评审考核事项中增加了疼痛评估、疼痛治疗两种,疼痛成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5]。以往认为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感受不到疼痛,但近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胎儿和新生儿虽没有主诉痛觉的能力, 却具有痛反应能力[6]。大量的研究证实, 反复的疼痛刺激可损害新生儿神经细胞的发育, 并引起一系列行为改变,如焦虑、注意力不集中 、活动过度等, 对新生儿以后的社会交流、行为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均造成影响 。
  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缓解疼痛的措施.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疼痛引起的心理不适与行为异常,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国内外报道,口服糖水可有效缓解疼痛[7]。时亚平等[8]研究报道指出,非营养性吸吮能够减少足跟采血所致的新生儿疼痛。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和机械感觉器提高疼痛阈值,促进5一羟色胺的释放产生镇痛效果[9],且葡萄糖与非营养性吸吮有协同作用,能更减轻疼痛刺激[10]。
  在目前很多关于新生儿治疗护理的书籍当中,对于新生儿疼痛及疼痛管理的知识介绍欠全面。《当代小儿麻醉学》[11]当中有儿童的急性疼痛管理相关内容,就儿童疼痛原因、疼痛评估及疼痛治疗方面有一定的阐述,但是对于新生儿疼痛管理没有特别的针对性,没有具体的新生儿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实用新生儿学》[12]主要阐释了新生儿生理及生长发育特点、新生儿的诊断治疗等,未涉及新生儿疼痛管理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新生儿镇痛方法的描述。
  而早产儿作为更弱势的新生儿,人们往往更关注其原发病症及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提高其存活率,而忽视疼痛对其造成的刺激及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入院的早产儿,孕周在32至37周之间,体重在1500~2500g,入院24~48小时后有吸吮能力且吞咽功能良好,病情稳定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排除喂养不耐受及呕吐患儿。共102例入选患儿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各组均采用BD24G密闭式留置针,均穿刺早产儿手背静脉,在穿刺前60 min喂奶,以排除饥饿因素对研究的影响,要求所有的穿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固定人员进行操作,且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复穿刺影响实验结果,并由助手同步应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估各组新生儿疼痛程度。
  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静脉穿刺后用PIPP评分表进行评分,干预组在每次穿刺前1 min至穿刺结束用去除针头的1 mL无菌注射器将25%葡萄糖0.5~1 mL缓慢分次滴注于早产儿舌尖上,对照组则不予护理干预。 在操作刺激前2 min和刺激后1、5、10 min均由同1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应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估各组早产儿疼痛程度。PIPP量表是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McGill大学制定的,最低分 0分,最高分21分,6分通常表示无疼痛,>12分表示有中重度疼痛。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患儿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結果
  2.1 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后1、5、10分钟后的PIPP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后1、5、10min后PIPP评分发现,干预组患儿穿刺后1、5、10min PIP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后1、5、10min后PIPP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后1、5、10分钟后的PIPP评分>12分结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后1、5、10min后PIPP评分>12分患儿数发现,干预组患儿穿刺后1、5、10min PIPP>12分患儿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后1、5、10min后PIPP评分>12分患儿数比较结果见表2。
  3讨论
  1、提高对早产儿疼痛的认识: 由于早产儿无表达能力,过去人们认为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感受到疼痛。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新生儿比成人有更多的神经元末梢,因而对疼痛有更强的敏感性。如果疼痛持续或反复存在,与疼痛有关的脊髓和脊髓以上的解剖结构可发生永久性重建并有可能在儿童期出现各种神经发育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 疼痛引起的急性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颅内压升高和氧饱和度降低等,足以导致灌注再损伤并诱发急性反复脑室出血引起神经系统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脑的发育。疼痛对于早产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对需要稳定生理状态的早产儿,操作性疼痛所致的生理行为改变可加重病情。疼痛还可影响早产儿睡眠与觉醒状态、食欲、母婴交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因而致痛性操作对早产儿造成的一系列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疼痛干预方式就显得较为重要。   2、研究旨在验证急性、短暂性疼痛刺激可使新生早产儿出现明显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同时发现在对早产儿操作性疼痛刺激中,重视护理干预方法的使用,及时进行疼痛评估,灵活掌握干预措施的应用时机,采取最合理的方法,以达到良好的减轻疼痛的效果。此外,上述研究报道为非药物疗法对单一疼痛刺激干预近期不良影响的有效性,而对多次疼痛刺激的干预效果及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刘红霞,郜玉珍,栾志燕,等.国外新生儿疼痛评估常用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1):13—16.
  [2]Anand KJ,Scalzo FM.Can adverse neonatal experiences alter brain development and subsequent behavior[J]. Biol Neonate,2000,77(2):69~82.
  [3]曹云凤,李术美,李术娟,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25~228
  [4]张瑞东,陈锡明,新生儿镇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71~74
  [5]鲍柳春,李雪芬,祝学新.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2):180 -181.
  [6]李萌萌,张英民,陈军?胎儿及新生儿疼痛的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4,25(2):7477.
  [7]Blass E,Fitzgerald E,Kehoe P.Interaction between Sucrose Pain and Isolation distress[J].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1987,26:483--489.
  [8]時亚平,刘江勤,王建光,等.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研究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1l一13.
  [9]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等.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53—54.
  [10]Ahmed ME,田朗,杨作成.婴儿先天性无痛症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5):51—53.
  [11]陈煜,连庆泉.当代小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9—491.
  [1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胆囊息肉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健康对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组口腔疾病患儿与对照组健康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专业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心理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67例口腔疾病患儿中,软垢所占比例高达58.21%,其他疾病还包括龋齿(38.81%)、反颌(2.99%);研究组口腔疾病患儿Child-OIDP(中文版)量表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
期刊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损害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外都呈持续上升趋势,1/3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而最终导致肾衰竭。尽管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过严格控制饮食、血糖、血压、规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后,仍有大部分很快发展成肾衰竭,故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雷公藤制剂被广泛用于糖尿病肾病早中期的治疗。临床观察到雷公藤制剂能有效减少尿蛋白、减轻肾
期刊
摘要:目的:对健侧卧位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从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13例,随机将其分为A、B、C组,A组38例,B组36例,C组39例,A组行常规截石位,B组健侧卧位,C组健侧卧位+中药,术后均加用解痉、止痛、抗感染的西药。观察并对此各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败数、输尿管穿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后门诊复查,评价治疗效果,患者颈动脉斑块、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采用单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结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细菌转阴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本地区颅腦损伤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分析,总结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 以2012-2014年本地区就诊的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为依据,啊啊结合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地区颅脑损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跌伤和坠落伤;以男性多见,电瓶车及摩托车为车祸伤者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结论: 颅脑损伤可进行预防和干预,全社会参与才是降低TBI发生的根本解决办法;医院需加强学科建设,
期刊
摘 要:对房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作一综述,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力和优势,以期更好的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房颤。  关键词:房颤;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综述  中医并无与房颤相应的病名,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心悸、怔忡、眩晕、晕厥、短气、胸痹、虚损的病症中,以及促、结、代、涩、散、雀啄等脉候中,至于中医病证,各医家观点不一,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把本病定名为“心动悸”[1]。  1.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普萘洛尔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枸橼酸铋钾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歧杆菌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消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开展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于术前、术后5周以及术后6个月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对患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