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教育艺术。我们在教学中能恰当的应用激励性语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激励方法,才可能起到促进学习兴趣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谈谈激励的作用。
  一、激励学习优生,超越自我
  激励的方式有两种: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包括表扬、嘉奖、鼓励等。内在激励包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责任感、荣誉感、胜任感、成就感等。外在的激励方式,虽然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但不易持久,处理不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学生为获得表扬和嘉奖而不择手段,如有的学生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获得表扬和嘉奖而作弊。内在激励方式激励过程虽然较长,但一经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且作用持久。
  学习优生,一般来说,智商高,即使不怎么刻苦学习,在班上也会名列前茅。于是,一些优生往往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他们仅以将来能考上大学为目标。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国家仅仅是多了一名大学生而已,绝不会多像钱学森、华罗庚那样的人才。要让优生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教师就应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目标,真正做到志存高远、超越自我。
  对待学习优生,我們要多用内在激励的方法,激励优生超越自我。首先尽可能的让优生在各个方面参与实践,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才能。如季羡林先生在《忆恩师董秋芳先生》一文中写道“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我的白话作文(一篇记叙回家奔丧的作文)竟受到秋芳先生(高中语文老师)的激励,说我是全班甚至全校之冠。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受到赞赏,这本是不虞之誉,我却感到了喜悦和兴奋,这样就埋下了我终身写作的种子,我一直不敢以作家自居,然而写作竟成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有真实感触,必写为文章,不仅是自己的怡悦,以持赠别人,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董先生。”这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的老人,在回望人生历程时,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和老师那句“全班甚至全校之冠”的作文评语,激励了季羡林先生波澜壮阔的学术与写作人生。一句作文评语成就了一位大家!作为老师,要善于欣赏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哪怕是较小的收获和点滴的进步,也不要吝惜溢美之词。
  其次激励优生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老师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难题去磨砺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战胜自己的抗争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中超越自我的时候,老师锦上添花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激励学生下一次还有足够的勇气超越自我、不断奋进。
  二、激励中等生,挖掘潜力
  我们常用外在激励的方式对于中等生实施激励,如表扬、鼓励。中等生在各班中人数比例大,学习成绩相对稳定,大都聪明,但安于现状,不想冒尖,也不甘落后,老师要抓住中等生积极的因素,及时的表扬、鼓励,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在潜力。
  有人做过实验,让智商相同的对象分成两组,一组不断的得到鼓励,另一组从未被鼓励,结果得到鼓励的一组进步更快。从人类普遍的心理上讲,人人都渴望得到特别关注、支持,从而获得一次次进步。
  激励是产生兴趣的诱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需要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究他、认识他。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取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因此,高明的教师总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
  笔者曾做过一次实验。我班有位中等生聪明、活泼、能干且有号召力,但懒散、贪耍、成绩一般。我对该生作了全面了解,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激励他只要实现了学习目标,我就推荐他当班长。果然该生不负的重望,当上了班长,成绩优秀,协助班主任把该班管理得有声有色。
  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潜能的差异,采取灵活的表扬方式,发展学生特长,使他们都成为优秀学生。
  三、激励后进生,建树信心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习后进生,也有长处。由于光环效益的影响,他们的长处往往被掩盖了。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激活他们的火花。
  我班有位学生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也差。有一次,我分析检测题时,发现他把一道有难度的题做正确了。我抓住这一“闪光点”,及时夸奖、激励,“你真聪明,要是你能把聪明用到学习上,学习成绩一定不错。”过后,我又找他多次谈心,肯定了他这次考试取得的好成绩,同时用较婉转的口气指出了他平时的不足之处。我鼓励他下决心改正不良的习惯,表达了老师看好他的期待。此后,这位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纪律好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位学生的变化使我感悟很深。在教学中教师用慧眼去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这些“闪光点”,对后进生进行积极的评价、鼓励,把捕捉“闪光点”作为转变后进生的良好契机。
  一位德国教育学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一次又一次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看孩子的缺点,要挖掘孩子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请我们不要吝惜,特别不要吝惜我们的鼓励、赞赏,也许就一句:“你很棒,孩子,你了不起!”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因为教育就是激励,就是肯定,就是帮助学生成功。
其他文献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个人评定制度的先进理念。课改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引入现代教育评价观,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变化。”课改的新课程目标倡导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的评价,强调了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创
期刊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不少于140万字”的要求。农村孩子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加上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较多的课外读物,更不用说是去指导他们如何阅读了。因此,如何阅读课外读物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在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延伸”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做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用故事点燃热情  我从小学低段就特别重视培养学生
期刊
语文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大海之一粟,只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沉醉于书海,汲取文学精华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本着这种理念,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巧用文学趣谈,来丰富自己的语文教学。  一 、巧用文学趣话 ,趣味学习字词  中国汉字的结构均有一定的内涵,汉字作为全球唯一存在的具有符号性和信息性的古老文字,每个字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如学到“佯”这个字时,
期刊
一、小学德育教学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指出,“坚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德育效果”作为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个职业角色,首先是一个完整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
期刊
这个题目,猛一看显得很奇怪,难道会有人背诵不用嘴吗?但我在观察中发现,一些同学之所以背诵效果差,正是因为他们在背诵时没有好好用嘴,而我总结出的新的背诵方法之所以效果好,也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嘴的作用。  在语文、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中,背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历史上和现实当中都有一些能够过目成诵的人物,这种神功,让每一个好学上进的人都羡慕不已。背诵效率的高低,几乎可以说是完全决定着学习成绩的高低,然而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它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古诗文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果学生能够积累一定量的经典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将是终身收益。  那么,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如何使得孩子与经典结友,达到书香为伴的目的呢?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撒播经典种子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现代化、世界性市场化、现代性服务化以及知识化全球化迫切要求我们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做到与世界接轨,与信息同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学习方式正从“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接受型学习向探究型学习”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关键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学习
期刊
一、学生如何在鉴赏中与画面交流  美术鉴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
期刊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因此,教学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这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原有基础等差异,去观察、分析、综合,全面了解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做数学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