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烛香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的河边池塘。它本来有一个质朴又形象的名字:水蜡烛。可不知是什么时候,就像村里的二丫,去城里转了一圈,叫艾丽丝了。
  小时候,家是大家,床是大床,兄弟姐妹抵足而眠。青葱岁月,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个枕头,我把它称之“水烛香蒲”。其时,我住进我家曾经闹过狐仙的阁楼——留仙阁。我也祈盼夜阑阒寂时有绿衣捧砚,有红袖添香。不知是美女狐仙的绝情,还是我肉身凡胎,情长春浅,只觉得那冥冥之中,螓首蛾眉,凌波微步,渐去渐远。倒是充满诗意的“水烛香蒲”,使我每天能嗅着阳光的味道,听见湖水的涛声,连梦也像水烛香蒲一样飘飘欲仙。后来,我把我的那个“水烛香蒲”一直携带身边,从学校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结婚成家了,城里人的婚床用品色彩缤纷,光怪陆离,让我眼花缭乱,可我仍然没有舍得丢掉我的“水烛香蒲”。终于有一天,我迷迷糊糊地摈弃了许多旧物,同时摈弃的,也有“水烛香蒲”。
  父亲85岁那年默默地走了。他离家的时候谈笑风生,可50天之后,我捧回的竟是一帧冰冷的遗像。老人的床头除了他爱看的《文选》《古文观止》《随园诗话》《玉匣记》,就是那具十分显眼的枕头,水烛香蒲枕头!那是父亲进城那年大老远从家乡背来的,父亲和我一样,有恋乡情结。现在每每想起,仍泪眼婆娑。
  人真是一个怪物。在母腹之中可以倒立而眠,一旦来到人世就离不开枕头。《诗经》曰:“辗转伏枕”,乐府诗曰:“结发共枕眠……”可见自古以来,枕头与人最为体贴,最为亲密,相依相伴时间最长。我们睡眠时,夏天可以不要被子,冬天可以不要凉席,但是,我们不能不要枕头。如果说,手机藏有现代生活隱私,那么,枕头则从远古时代开始,就记录着人生的许许多多浪漫情事和难以破解的密码。崔莺莺的枕头是鸳鸯戏水;慈禧老佛爷的枕头是青春永驻;高阳公主的枕头是灭顶之灾;而穷困潦倒的卢生呢,只是趴在那个道士的枕头上做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
  同事N,患有洁癖,是住酒店、坐卧铺都带着枕头与睡袋的那种。有一次聚会,看她容颜憔悴,神情萎靡,没有了以往的神采飞扬。问之,说都是失眠惹的祸。我千里迢迢便托人从家乡给她弄来“水烛香蒲”,让她试试,可是,她说没有丝毫效果。后来从朋友处得知,他们夫妻俩虽在同一屋檐下,却早已分居多年,而她心心念念的,还是旧时相好。
  一个怀揣相思愁肠的人,再精美的枕头,也难掩寂寞暗夜中的悲伤。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猫身上的秘密实在太多了,即使养猫十几年的人也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猫。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包产到户的头一年,由于粮食大丰收,当年生产队给我们家分了十多亩土地,产下来的小麦、玉米、高梁、糜子等,用麻袋装好堆在了家里的土窑洞里。一上冬,大塬上的老鼠无食可吃,都一股脑儿地跑进粮食窑越冬,将麻袋个个穿成了小眼,或是将地面打开了鼠穴。于是,母亲立即养起了一只花猫进行狩猎,花猫还是用一只大公鸡从邻家换的,
期刊
1966年的冬天,父亲把我送去三姨家住几天。三姨家在灌云小伊,这是个小村子。人口稀少,许多人家都是低矮的土坯房,房顶上苫的是草,墙四周也披着柴草。冬天,各家门上还要挂着用柴草编织的吊搭子保暖。我刚到没几天,这里就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过后,村子里这些低矮的草房子就成了一個个白白胖胖的大雪堆了。那场雪真大!站在村头举目四望,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可谓沟满河平,眼前就是一个银色的世界。  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大
期刊
虎须,年前只以为可与兰为伍,不可比其肩,唯一香草耳。秋深,友送我一盆,日,可修身明目状志。又嘱,此物喜清风净水,三二日喷以薄雾,日内晨光片刻,阴蓄之。友仁义,视为珍宝,以此相赠,唯允谨记。  觅汉砖,凿为盆,供于案。  隆冬,万物凋零,极目皆昏。斗室香茗,正好读书。疲惫时视之片刻,果然明目解乏。说与友闻,掩口而笑。后一日,友托人捎来瓷盘以为托。青白相映,愈见清雅去俗。  虎须也有焦叶,从叶尖始,我
期刊
浓浓夏日,不知不觉间,槐花就开放了。蓦然,一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行走在故乡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清香的槐花,把空气都染成了槐花气味了。一串串形态各异的槐花,像从树枝间流溢出来的洁白乳汁,一滴滴骤然凝固在空中了。我最怀念槐花开放在夏日的故乡,那是人们滋长的情愫,是一种如云如水的感觉,空气自由新鲜,远山和炊烟,狗和田野,还有像牵牛花一样转动的梦。  村口有棵巨大的槐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期刊
六婆住在藤县天平镇罗漫山下一个渡口边上。  罗漫山下的大人们说,六婆命硬。那时,大家既可怜她,又有点儿怕她。原来,六婆年轻的时候,她五岁多的大儿子,趁着大人们下地劳作,一个人偷偷撑竹排,想过河去对面罗漫山上找石蛙、石羊。然而,很不幸的是,小孩儿掉进了河里。等到太阳落山,六婆回家没有看见儿子,只看到河面上空荡荡的竹排,她疯了似的沿着河岸边奔跑边呼喊,而回答她的只有凄厉的回响。  此后,六婆就天天守着
期刊
黄祥云的父亲在浙江省玉环县一个乡镇的农村信用社工作,经常在晚上给三个子女讲《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故事,小祥云听着听着,就入迷了,孙悟空打败白骨精等情节,常常在他的梦里重现。  有一年春天,班主任带着同学们到山上种蓖麻苗,回来后黄祥云写了一篇《种蓖麻》的小作文。这篇短文语言简洁,充满童趣,经语文老师推荐,得以在楚门小学的广播室向全校师生播出,他一下子在学校出了名。读初中时,一个偶
期刊
晚上到家,才发现帽子掉了。  照例早起。昨晚做的梦乏善可陈,倘若能像倒放老磁带一样,里面的细节、述说、呼吸和表情会很详实,剧情算是流畅。我顺手打开一个解梦软件,找不到对应的解释,梦也个性?我那天整个下午都在某个售楼处忙于办理购房——在一般人看来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却一点没在梦境浮出风声或云影。  “绝不要停止写作,因为那样一来,你再也不会突然想到什么了。”晚上到家以后,打开电脑编写东西,突然记起德国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广袤的冀中平原上,坐落着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名叫小河湾村,围着村子走一遭,才不过一袋烟的工夫。  一个寒冷的冬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村西头46岁的光棍姜大明成亲了。简单地放了几挂鞭炮,没有任何仪式,村里人陆续来道了喜,婚事就算办完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姜大明的女人竟是一个年轻貌美、皮肤白皙的南方女子,人人都说姜大明走了桃花运,竟娶了这样水灵俊秀的女子。那个南方女子,瑟缩在角落
期刊
我的老家在唐山脚下,濉河南岸。  八年前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瞬时,老家就被八车道的柏油大道合围,村子没了,老家自然也没了。值得庆幸的是多年过去了,因为唐山的荫庇,村子西南角的那口老井还在。  今年夏季的那几场暴雨把淮北大地浇透了,那日站在几近被枯黄的杂草吞没的老井旁边,感觉瑟瑟秋风带来的不是丝丝凉意,而是一阵又一阵袭来的寒潮!我想近距离去摩挲大青石井口,可它如今活得很憋屈:四围尽是断壁残垣,方
期刊
从我记事时起,家里就有一个大大的书柜,那是我父亲专用的。  书柜平时上着锁,只有父亲打开时我们才有机会向里面望一望。书柜从上到下分为五层,每层又分成几个小格,里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物品。有从太爷爷时留传下来的家谱,有爷爷时留下来的人情簿,有伪满洲国时我家住宅的门牌,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粮票和布票,有我和姐姐们上学时的毕业证书和各种荣誉证书,一切应有尽有。可以说全家所有的应该收存的小物件,只要跟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