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掉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n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到家,才发现帽子掉了。
  照例早起。昨晚做的梦乏善可陈,倘若能像倒放老磁带一样,里面的细节、述说、呼吸和表情会很详实,剧情算是流畅。我顺手打开一个解梦软件,找不到对应的解释,梦也个性?我那天整个下午都在某个售楼处忙于办理购房——在一般人看来最重要的人生大事,却一点没在梦境浮出风声或云影。
  “绝不要停止写作,因为那样一来,你再也不会突然想到什么了。”晚上到家以后,打开电脑编写东西,突然记起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冬夜的告诫,才突然想起自己的帽子没了,掉哪儿了?
  每天早上,我先经过楼下路边一家姐妹早餐店用早餐。摊主是我老家矾山一带的中年女人,人很勤快,还常见到她用蓝夹缬领巾背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刚开张,生意和面汤一样清淡。我坚持去那用餐,甚至为她的小店在微信发过照片,类似于广告。我知道我微不足道的那些小消费不足以帮助她,但是多少显示我的态度。她以前在温州做过餐饮,现在小店的招牌菜是猪脏粉。我好这一口,以前专门到鳌江老街吃过,但是现在感觉味道还是有点不一样。其实不一样的何止口味!刚放下碗筷,面前的民办嘉禾中学的家长纷纷送孩子上学来了。原先我任教过的那所苍南县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没了,我想那些頑皮的小孩子早长大了。
  我的帽子肯定不会在那儿。
  到了灵溪三中,人脸打卡,下班自修,改作备课,两节正课。30多年这样的工作,没有多少快乐可言,但也不乏味。诗人会矫情地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我发现每天孩子倒是神采各异,从不重复。那些如山的作业、练习,让自己觉得在进行一次次的小攀登,过程累,像平时的徒步,出出汗,也挺好的。
  学校中餐时间。我也拿起盒饭,与孩子们一起午餐,开始一周一次的午休管理。有时上、下午有功课,加上托管,就等于一整天在教室打转,忙、累是一定的。这是工作的组成,我没有多少异议。我倒是对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考核检查、项目进入、低端评比、承诺宣誓有些想法。每每看到十四五岁孩子太多的课业负担,父母忙于频繁地接送往来,机构和个人名目繁多的辅导,顿感阵阵心寒。曾经,当大家刚刚签下绝不有偿服务,扭脸,就接起电话答允:“晚上七点半吧(第二场),六百元。”生活远比想象的有趣也荒谬,比剧本编写的精彩也无奈,赫胥黎曾经无不悲观地感叹:“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它朝我引导的方向发展,我不是心灵的船长,只是它闹闹嚷嚷的乘客。”
  哦,我忘了自己的帽子掉了,黑色的运动帽,是某款运动品牌。一定不是落在那个早餐店,若此,她会送到我家的;也一定不是在路上,因为风被我的安全头盔挡住了;也一定不在教室里,因为孩子们发现了,会第一时间送回,并开心地嚷嚷:“老师,你掉了!”
  我的帽子真掉了,它迟早会掉的。时间在流淌,水一样。它不认识我了,它也找不到原来的我。我每天变老一点点,如叶子,缓缓地枯萎,静静地成为标本。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她叫红,三十来岁,患心包肿瘤晚期,生命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我去她家为她治疗,只能凭她无助的手势和眼神领会红的意思。红躺在病床上,不安地吸着氧气,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床头上除了一束白色小花,还放着纸与笔。我知道,像红这样的病人,随时都可能死于感染和呼吸衰竭,而红却一天天地活了下来,生命于她的意义,是还能被她诠释多少个明天。  在为红做输液治疗的时候,得非常小心谨慎,特别要严格控制滴速和
期刊
辽河从我们村南经过,以此为界,分为河南河北:河北是村庄,河南是集市。渡船在村庄与集市间穿梭。  撑船的刘伯每次开船都放声喊:“摆渡,摆渡,过河去了!”渡客闻声陆续上船,荷花把收到的钱放入腰间的口袋。她十五六岁的样子,两条马尾辫轻轻摇摆,渡客们经常逗她说:“荷花!赚多少钱了?”她腼腆一笑,头一扭,害羞地望着对岸。  荷花是刘伯捡来的。当年,刘伯听到河心有婴儿的啼哭声,顺声看到河面上漂着一个大木盆。他
期刊
常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话也许有道理。有了两个哥哥后,父亲一直特别希望有一个女儿,我的出生给父亲带来别样的欣喜和快乐。  也许因为我是女孩儿,从小到大,我总是受到父亲不一样的优待。做错事,母亲责备我,只要父亲闻听,一定跑来护着。“一个女孩子家,别打骂了。”这让哥弟及小伙伴们总是羡慕至极。无论父亲在哪儿做客,口袋里一定会给嘴馋的我捎来一把粒子糖,那是我最骄傲和甜蜜的记忆。在那读书求学的年月,因为
期刊
风总是大过这个冬天,像大过很远很远的,旧时的旋律。  我仍让那些人站在村口的井台。是谁?点燃一堆火,依旧映照着那些陈年往事。日子把日子藏得很深。一些人像昨夜的星光,悄悄地洒下斑驳的叠影。然后,又躲进风一样的声音。  对于村庄的描述,我也总是想让一些人或事物,高过一场风,和时隐时现的记忆。其实,他们的一再显现,抑或是消隐。我知道,这都不只是注定,而是一种最恰切的序幕或者结束。我深切地在一场风里找寻,
期刊
猫身上的秘密实在太多了,即使养猫十几年的人也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猫。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包产到户的头一年,由于粮食大丰收,当年生产队给我们家分了十多亩土地,产下来的小麦、玉米、高梁、糜子等,用麻袋装好堆在了家里的土窑洞里。一上冬,大塬上的老鼠无食可吃,都一股脑儿地跑进粮食窑越冬,将麻袋个个穿成了小眼,或是将地面打开了鼠穴。于是,母亲立即养起了一只花猫进行狩猎,花猫还是用一只大公鸡从邻家换的,
期刊
1966年的冬天,父亲把我送去三姨家住几天。三姨家在灌云小伊,这是个小村子。人口稀少,许多人家都是低矮的土坯房,房顶上苫的是草,墙四周也披着柴草。冬天,各家门上还要挂着用柴草编织的吊搭子保暖。我刚到没几天,这里就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过后,村子里这些低矮的草房子就成了一個个白白胖胖的大雪堆了。那场雪真大!站在村头举目四望,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可谓沟满河平,眼前就是一个银色的世界。  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大
期刊
虎须,年前只以为可与兰为伍,不可比其肩,唯一香草耳。秋深,友送我一盆,日,可修身明目状志。又嘱,此物喜清风净水,三二日喷以薄雾,日内晨光片刻,阴蓄之。友仁义,视为珍宝,以此相赠,唯允谨记。  觅汉砖,凿为盆,供于案。  隆冬,万物凋零,极目皆昏。斗室香茗,正好读书。疲惫时视之片刻,果然明目解乏。说与友闻,掩口而笑。后一日,友托人捎来瓷盘以为托。青白相映,愈见清雅去俗。  虎须也有焦叶,从叶尖始,我
期刊
浓浓夏日,不知不觉间,槐花就开放了。蓦然,一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行走在故乡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清香的槐花,把空气都染成了槐花气味了。一串串形态各异的槐花,像从树枝间流溢出来的洁白乳汁,一滴滴骤然凝固在空中了。我最怀念槐花开放在夏日的故乡,那是人们滋长的情愫,是一种如云如水的感觉,空气自由新鲜,远山和炊烟,狗和田野,还有像牵牛花一样转动的梦。  村口有棵巨大的槐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  
期刊
六婆住在藤县天平镇罗漫山下一个渡口边上。  罗漫山下的大人们说,六婆命硬。那时,大家既可怜她,又有点儿怕她。原来,六婆年轻的时候,她五岁多的大儿子,趁着大人们下地劳作,一个人偷偷撑竹排,想过河去对面罗漫山上找石蛙、石羊。然而,很不幸的是,小孩儿掉进了河里。等到太阳落山,六婆回家没有看见儿子,只看到河面上空荡荡的竹排,她疯了似的沿着河岸边奔跑边呼喊,而回答她的只有凄厉的回响。  此后,六婆就天天守着
期刊
黄祥云的父亲在浙江省玉环县一个乡镇的农村信用社工作,经常在晚上给三个子女讲《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中的故事,小祥云听着听着,就入迷了,孙悟空打败白骨精等情节,常常在他的梦里重现。  有一年春天,班主任带着同学们到山上种蓖麻苗,回来后黄祥云写了一篇《种蓖麻》的小作文。这篇短文语言简洁,充满童趣,经语文老师推荐,得以在楚门小学的广播室向全校师生播出,他一下子在学校出了名。读初中时,一个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