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逮兔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的冬天,父亲把我送去三姨家住几天。三姨家在灌云小伊,这是个小村子。人口稀少,许多人家都是低矮的土坯房,房顶上苫的是草,墙四周也披着柴草。冬天,各家门上还要挂着用柴草编织的吊搭子保暖。我刚到没几天,这里就下了一场大雪。大雪过后,村子里这些低矮的草房子就成了一個个白白胖胖的大雪堆了。那场雪真大!站在村头举目四望,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可谓沟满河平,眼前就是一个银色的世界。
  雪后的第二天上午,大人们脚上都穿着草鞋(毛窝子)。因为身上衣服都很单薄,为抵御寒冷,他们出门就在雪地不停地跑动着。走进田野,他们四处张望,寻找那些藏在雪地里的兔子。我跟在大表哥后面,艰难地挪动着双腿。不一会儿,他发现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正冒热气的雪窟窿。只见他一路踉跄地跑过去,举起棍子使劲敲打雪窟窿。“这是干什么?”正当我纳闷时,雪窟窿里跑出一只受伤的兔子。只见大表哥迅速放开狗,让它追上去,这兔子就被逮着了。雪地里兔子好多,一个上午,每个人都能捉到好几只。
  雪后,村里的大男人几乎都在雪地里逮兔子。因为雪很厚,在雪地上无论男人们,还是狗和兔子,跑得都很慢。那场景有点儿像电影里的慢镜头,跳起来落进雪里,再跳起来,再次落进雪里,像波浪似的起伏。阳光下,雪在践踏中溅起浪花朵朵!大人们的吆喝声,猎狗撕咬兔子的狂吠声,还有人们不时陷进雪坑里的惊叫声,在这白雪皑皑的大地上,构成一幅贫穷岁月里为生存而辛苦劳作的图景。
  那时的我,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根本分不清哪儿雪深雪浅,远远地跟在大表哥后面,试探着一步步向前。突然,一脚迈出去,就陷进了齐腰深的雪坑里,我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大表哥踉跄着赶过来拉起我,气喘吁吁地对我说:“雪地上有芦苇的地方别走,那里是水沟!”我抬头见大表哥衣服上有不少血迹,草鞋早就湿透了,身后的背篓沉沉的,走起来身子向前倾着,头上冒着热气,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那个年代,农村虽人少地多,但没有多少收成。遇上灾荒年月,一亩地收不了几十斤粮食,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记得我在三姨家几天,吃的就是胡萝卜和山芋。许多时候大人们还不让孩子尽饱吃。各家更是少有油盐,捉了野兔,也基本就是煮着吃。这少油盐的野兔肉在当时也算是家家很难得的美味佳肴了!当时的我,吃得那么香甜!
  因为雪后寒冷,我和几个表兄弟晚上会到生产队的牛房去过夜,睡在干草上,村里还有人钻进喂牛的草堆里去睡。
  几天后,没等雪化完,大表哥就把我送回了家。
  几十年过去了,每每遇上雪天,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在雪地里徘徊,忆起那段心酸而又难忘的日子。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绿饼子,又称金钱饼,这与它的外形有关。  制作绿饼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筛选绿豆,用清水冲洗几遍,再放入水中浸泡。浸泡的时间是有讲究的,时间短了,不容易去掉绿豆的皮;时间太久,会导致绿豆松软,发黏。浸泡后,一般用双手在水中轻轻地揉搓,这样,绿豆皮就会漂浮在水面。其次是磨糊,去皮的绿豆与大米按照10:1的比例搅拌、混合、掺水,用石磨研磨成糊。糊子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一般挑起一勺子,稍微倾斜
期刊
在老家一千多人的小村庄里,父亲是出了名的烟瘾大。  那个年月还是靠工分吃饭,以父母两个劳力挣取七个子女的口粮着实相当吃紧,父亲总是挑一些诸如挖河、拉煤、打坯等繁重的体力活兒去干,以期多挣些工分。但任凭父亲怎样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拼尽体力,到年底生产队算账时,总是收支悬殊,入不敷出,需要向生产队里返交近百元的工分钱。由于拿不出这些钱,生产队就在每次分东西时逐步代扣,所以,我常常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
期刊
直到今日,回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仍历历在目。  那时,我正迎接人生最大的挑战——高考。我被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包围着。  考试前夕,晚饭后母亲在收拾碗筷的时候,父亲从包里取出一块新表,对我说:“送给你的,明天考试刚好派上用场。”这是一块我渴望已久的梅花表,它躺在父亲的掌心,熠熠生辉。一年前与同学逛商场,我一眼相中这款在当时很时尚的女式梅花表,并曾多次向父亲讨钱购买,但因价格昂贵,父亲一直没答
期刊
老家的水井有许多,而垟头井和八角井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两口水井。  从我老家往北,不过百米,就有一口井,那就是离我家最近的“垟头井”。井紧挨山体,井口高出地面约莫七十厘米,用砖头砌成圆圆的一圈,直径一米左右。由于长年累月地打水,井口一圈被绳子拉出了一条又一条深深的沟壑。“八角井”位于我老家的东面约五百米处,与山体也比较近,井边就是村民的山园地。井口比周邊的山园地还低,用八条石板平铺而成,形呈八角状,
期刊
“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这首诗的作者是马星野先生,而赠他鱼生的则是南怀瑾先生,他们都是著名温州学人,一位祖籍平阳,一位祖籍乐清。  原来,这是一位香港朋友将一坛用龙泉青瓷罐精装的“五味和”鱼生送给了南怀瑾,这份来自家乡的礼物,又被他转赠给了身在台湾的同乡马星野。这首《呈南怀瑾先生谢赠乡味》的鱼生诗,后来便成了温州风土的代言。  鱼生,其实是一种用酒糟和盐
期刊
她叫红,三十来岁,患心包肿瘤晚期,生命的蜡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我去她家为她治疗,只能凭她无助的手势和眼神领会红的意思。红躺在病床上,不安地吸着氧气,虚弱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床头上除了一束白色小花,还放着纸与笔。我知道,像红这样的病人,随时都可能死于感染和呼吸衰竭,而红却一天天地活了下来,生命于她的意义,是还能被她诠释多少个明天。  在为红做输液治疗的时候,得非常小心谨慎,特别要严格控制滴速和
期刊
辽河从我们村南经过,以此为界,分为河南河北:河北是村庄,河南是集市。渡船在村庄与集市间穿梭。  撑船的刘伯每次开船都放声喊:“摆渡,摆渡,过河去了!”渡客闻声陆续上船,荷花把收到的钱放入腰间的口袋。她十五六岁的样子,两条马尾辫轻轻摇摆,渡客们经常逗她说:“荷花!赚多少钱了?”她腼腆一笑,头一扭,害羞地望着对岸。  荷花是刘伯捡来的。当年,刘伯听到河心有婴儿的啼哭声,顺声看到河面上漂着一个大木盆。他
期刊
常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话也许有道理。有了两个哥哥后,父亲一直特别希望有一个女儿,我的出生给父亲带来别样的欣喜和快乐。  也许因为我是女孩儿,从小到大,我总是受到父亲不一样的优待。做错事,母亲责备我,只要父亲闻听,一定跑来护着。“一个女孩子家,别打骂了。”这让哥弟及小伙伴们总是羡慕至极。无论父亲在哪儿做客,口袋里一定会给嘴馋的我捎来一把粒子糖,那是我最骄傲和甜蜜的记忆。在那读书求学的年月,因为
期刊
风总是大过这个冬天,像大过很远很远的,旧时的旋律。  我仍让那些人站在村口的井台。是谁?点燃一堆火,依旧映照着那些陈年往事。日子把日子藏得很深。一些人像昨夜的星光,悄悄地洒下斑驳的叠影。然后,又躲进风一样的声音。  对于村庄的描述,我也总是想让一些人或事物,高过一场风,和时隐时现的记忆。其实,他们的一再显现,抑或是消隐。我知道,这都不只是注定,而是一种最恰切的序幕或者结束。我深切地在一场风里找寻,
期刊
猫身上的秘密实在太多了,即使养猫十几年的人也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猫。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包产到户的头一年,由于粮食大丰收,当年生产队给我们家分了十多亩土地,产下来的小麦、玉米、高梁、糜子等,用麻袋装好堆在了家里的土窑洞里。一上冬,大塬上的老鼠无食可吃,都一股脑儿地跑进粮食窑越冬,将麻袋个个穿成了小眼,或是将地面打开了鼠穴。于是,母亲立即养起了一只花猫进行狩猎,花猫还是用一只大公鸡从邻家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