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课设计谈散文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看了优课《谈生命》,受益匪浅。
  首先,教师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导入新课。
  围绕“生命”,让学生谈对生命的理解、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主动地谈对生命的理解。由浅入深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因而使学生对生命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随后教师谈到名家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导入冰心先生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文本入手,找出文中概括性的句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准确地划分出了层次,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文章的结构问题。
  其次,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大意。
  优质的教学设计,主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生命“像”什么,生命“是”什么?这一主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散文的内容有了通篇的认识,能够感知全文的内容,对文章的内容做到整体的把握。
  明确这一主问题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引出语言大师对生命的富有诗意的理解。富有文学色彩的“像”,涵盖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本节课教师主要把“一江春水”作为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历程。在生命的过程中,其间遭遇了什么?与人生经历有什么样的联系?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与人生的历程是怎样结合起来的?一系列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围绕概括性的句子分析,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用图片的形式,展现四季不同的色彩,感受生命的灿烂多姿,非常形象直观。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按照时间顺序,感受不同时期的生命精彩,结合不同的阶段,以物喻人,让学生明白,对于自己的人生,就要像小树一样,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多姿多彩。生命中的挫折、精彩,让人们感恩,是这些经历让人们得到了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彰显个性。
  再次,应该突出读的重要性,用欣赏的眼光学习散文。
  冰心先生的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是一篇很典范的散文,但是在这堂课上,没有让人感受到朗读带来的魅力。读的训练在课堂上体现得不明显,缺少有感情的朗读,就感受不到散文的魅力所在。好的段落,应该让学生当堂课背诵,让学生积累,学生才能够学以致用。有语文味儿的课堂,朗朗的读书声是不可或缺的。朱熹先生曾说过:“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句话真切地表明学习语文,读在课堂上是别的手段无可替代的。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字进行阅读,直至能够诵读下来,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将会收获很多。
  比如,在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里,冰心把人生比喻成一江奔腾的春水,比喻成一颗不断壮大的小树。江水的东流与生命的流动相对应,而小树的壮大与人生的发展相吻合,比喻堪称贴切。生命像江水,巉岩让江水激荡,而危崖之后是平沙,夹岸有红花朵朵;挫折让生命苦涩,而风雨之后是彩虹,天际有灿烂云霞。生命又像小树,小树离不开雨露阳光,而生命也需要培育成长;小树壮大后为大地洒下绿阴,而人生成长后也应为社会作出贡献。生命既像江水又像小树,江水终将归复大海,小树终将叶落黄昏,人生终将走到尽头,但入海的江水可化作甘露,老树的落叶可变作春泥,那么,奉献的一生,留给世界的,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最后,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如,让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新演绎文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在小组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另外,在学生自由表达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人生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生活有时即是残酷,非死,即生。唯有不断超越潜能,我们向死而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大的希望就隐藏在最深的绝望里。像大黄蜂,身体笨拙却飞翔天空,将看似权威的定理打破;像小秃鹰,翅膀弱软却反落为生,把几乎奇迹的逆转完成。那是因为,他们不奋飞就将死亡,就将永坠无底的生命深渊。  毫无退路,逆水行舟,生命的光辉在潜能中绽放。一条腿,他骑遍赛道,一颗心,
期刊
浅谈低年级有感情朗读的有效指导读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句子概念。对这一朗读障碍加以矫治,我主要从词组入手:用儿童的思维告诉孩子们,词语和词语也会交朋友。词语和词语交上朋友后叫词组。比如:黄澄澄的稻子、紧紧地握住、打扫得干净等等。好朋友在一起就该连起来读,不连起来,就是拆散它们一对好朋友。在一篇课文初始阶段我便出示类似的词语,让孩子们充分的读,读得轻车熟路,建立了对词语之间的联系,再朗读课文自然轻松多了。
期刊
一、在文化创新中更新识水观念  人类必须将自然环境要素视为关心和保护的对象,尊重自然本身的发展规律,既强调自然作为道德客体的重要地位,又要对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建立一种人类与水的显性的、量化的契约关系。人类应该赋予水以生命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尊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不能认为水仅仅是一个工具,坚决反对唯发展主义主张的“征服河流、开发水、改变水、重组水”的错误思想。
期刊
爱因斯坦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生只有在上课时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调动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要富有趣味性,以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而将趣味转化为学
期刊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中华文化,语文承载着这厚重的中华文化,是百科之母,有着无穷魅力,被誉为“魅力语文”。教师作为魅力语文的传播者,应肩负起这重大责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的魅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阶段具有以下特点:有大量发散思维参与,有大量形象思维参与,多有直觉出现,多有灵感出现。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
期刊
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说:“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入心脾的最纯的感情与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的血。”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要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密切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尽可能地去感受音乐。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
期刊
单元教学是新课程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搞好单元教学,单元的建构显得尤其重要。高中语文课的教学单元建构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示范,其中的许多方法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运用、交流、合作、提高,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单元教学的
期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表达了炎黄子孙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何情何景,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  一个小动作,一片爱国情——  在2012年20国峰会上,主办方用贴在地板上的各国国旗贴纸来标示合影时领导人的位置。合影结束后,只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弯腰把国旗贴纸捡起,细心地收了起来。  一个躬身捡拾的动作,带来的是扬眉吐气的自豪。一位网友发表了这样的看法:弯腰拾起
期刊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小令写得极为出色,最著名的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不失为断肠碎心的悲曲。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景之妙  先看他的布景:“又是黄昏,一天快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
期刊
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那么就请让我成为那支神奇的画笔,尽情涂抹,我的青春让我做主吧!  画笔一挥间,这里出现了一座座巍峨的大山,山山相抱,石石相连。既有直冲霄汉的喜马拉雅,又有壁立千仞的阿尔卑斯。每一座都有千年积雪,每一座都有万年冰川,每一座都不失雄伟与壮观。我好奇顽强,我自信乐观,我的青春我做主,高山难越人生石,挑战自我顽强拼!  后山的幽涧里有喷珠溅玉、飞金泻银的壮美瀑布,各种珍奇的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