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方法,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中职机械基础;应用研究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共同来解决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职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有待提高,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适合采用问题教学法,打破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忽视学生问什么的教学模式,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中的具体应用
  1.收集生活中的情境信息,以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机械基础课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思考,收集生活中的情境信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运动机械原理,只要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致和探究积极性就可以了。例如:在讲铰链四杆传动机构时,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播放人骑自行车、雨刮器工作、火车行驶、飞机着陆和离开地面的视频。根据这些情景提问:(1)你骑过自行车吗?骑自行车时你有什么感觉?(2)这些物体是运动的部分怎样工作的?他们运动时有哪些区别?(3)这些相互运动的机构之间有什么区别?一步步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设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通过层层设疑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并且问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要由简到难,慢慢地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这种启发性设问,后一个问题在意义上应该是前一个问题的高层次或深层次挖掘,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理解正在学习的知识,思维的启发也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例如:讲内燃机的特征时,教师放内燃机工作的动漫设置问题:(1)内燃机有哪些构件组成?(2)各个构件之间是怎样运动的?(3)内燃机怎样实现能量转化的?这样的设置层层深入,方便不同层次学生作答,从而使回答的问题既有深度,又有科学性。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参与问题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把“提问权”还给学生。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问、敢做的开放氛围,让学生由被动被教师提问转向产生一种想主动发问的过程。学生一旦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也就形成了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是教师意想不到的,特别是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应对学生的生成性问题,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习。在一些社会流行问题中教师未必有学生知道得多,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上有问题也可以和教师探讨,向教师提问。教师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与教学法同步。
  4.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由依赖走向自主
  “师授生学”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学习观念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从上学开始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认为知识只是从教师那里才能学来,对教师的依赖很强,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很大。有时教师不讲解学生就不知道學什么了。社会各界都在呼吁“以学生为本”,回到现实教学中,但很多时候“本”依然是教师。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与学生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学习,愿意负担学习的责任,挖掘自身潜能,不断自我强化,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并从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能主动向教师发问,与教师探讨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依赖性走向自主性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一个,但是问题教学法却是最实用的一个,对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有推进作用。其改变了教师的职业观,激发了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在机械基础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严永金.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J].教育科学,2009(1).
  [3]杨宁.学生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研究及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
  [4]陈平.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J].文学教育(中),2010(11).
  [5]魏正宏.让学生面临问题[J].教海探航,2010(10).
  [6]胡迎庆.摆脱低效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2(8).
  [7]马福元.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原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2(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结构和气氛,能够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中求学,学中益智健身;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强制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扭转了学生被动学、违心学的局面,能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游戏;快乐体育  体育游戏是一种集运动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它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娱乐身心,培养学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广大的学生则是21世纪中国最雄厚的创新资源,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巨大的创新潜能。在当今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重要而迫切。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艺术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中小学美术课的特点  1.形象思维的自主性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是既没有声
期刊
一、引言  随机化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在科研设计中,随机化方法包括两种形式:第一,随机抽样,指被研究的对象从被研究的目标人群中选出,借助于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被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第二,随机分组,将随机抽样的样本(或连续的非随机抽样的样本)应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使其都有同等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接受相应的试验处理。这样就能使组间若干已知的或未知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做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作增删、归并、挖掘或创造性地使用,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符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发挥最大的功效,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解读,驾驭教材  有效教学首先基于对教材资源的充分运用。教材是学生学习语
期刊
建构主义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建构自身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元素,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  一、唤醒语言,激发表达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这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从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竞争意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优质的试卷编制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本文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状况,提出试题命制的策略建构。实践证明,教师加强命制策略的研究,能以此为导向,反思与改善教学环节,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试卷命制;教学相长  试卷(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平台,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参照。专业教师除了要对教学进行钻研外,还要
期刊
一、课堂讨论必须组织合理  首先,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同桌为单位,也即双人讨论。两人一组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也即3~4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适度引进竞
期刊
摘 要:善于“问”是善于学习的标志,它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问”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学问;思维品质;有效性  新课改以后,教师得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传统课常上,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得流畅,即为成功。在提倡“以学为本”的今天,学生的问又显得比答重要。所谓“问”,就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问,引导学生问,以问促学、促思,问中求解、求法。本
期刊
摘 要:“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这是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及意义。要想实现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能力;朗读技巧;思想感情;想象空间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曾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