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闫振强是朋友兼同事,平日里交往密切,彼此无话不谈,无所顾忌,比较投缘。在对绘画的见解和经验上,我们有很多共识。能够相互切磋探讨艺术的话题,同道而行,未尝不是人生一件快事。我们在一起比较随意,但处得久了就会发现,他的内心是有标准的,这种标准不是随便就可以动摇,而是源于充分的学术自信。对于中国绘画的历史衍变以及传统文化精髓,他不仅了如指掌,更是热爱有加,积淀深厚。对于时下的绘画风气他也能时刻保持清醒,绝不随波逐流。我们常常于闲暇时踱步中国美术馆的展厅,议论所见,每有褒贬。碰到好作品常有默契,而浮泛乏味之作也会毫不掩饰他的鄙薄之情。不管是名家大腕还是新手,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理解就是不理解,是真正让自己的感觉说话,不是依赖别人的话语做判断,包括权威话语。这种鉴赏力足以养成一种清高的品味,当它作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时,就显示出不俗的眼光和独特的面貌。当然对他来说,这样独立判断并非是为了显得特别,乃是他通过多年修养学习后艺术观走向成熟的体现。那些所谓绘画的当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等宏大叙事都不是我们刻意追求来的,它们归根结底是要通过真实具体的个体来实现,因此把握个性的本真就把握住了一切。任凭各种话语如何鼓噪,当一切价值归零后,只有视觉的真实性可以信任。只有感受的真实性可以信任,他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
  闫振强是一个文人情怀很重的人。少年时期就写过很厚一本诗集,多是他出游各地名胜写景述怀之作,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古诗文才华。还有好多速写记录旅行印象。那时他游历甚广,只要自然风景好的地方或者文化发祥之地他必要去登临访谒。他那时并不阔绰,却能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他的计划。听他谈起自己如何成行又如何设计路线,我往往唏嘘不已。艰苦自不必说,还要歌以咏之,画以纪之,全凭了一颗向往之心。走南闯北,数出数归,的确开了眼界,长了文化的见识。胸中也多了几分浩然气,造化神奇毓秀深深滋养了他。至今作山水,群峰列置之状、烟云明灭之势,都了然于胸,出手不需打草稿,胸中丘壑奔眼底。
  闫振强的文气还体现在他的审美品位上,他不能容忍一切粗糙的东西,拒绝一切刺激感官的事物,对于情绪激烈的东西不感兴趣,偏爱优雅之美和韵外之味。他的性情也向来都是温文尔雅,不骄不躁。三日一山,五日一水,既不急于示好当下,也不急于求证人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偶尔当我们坐下来一起品茗论画,颇能感受到悠悠时空带来的慢生活的惬意,才明白原来好画也是养出来的,这里面靠的是功夫,更在看似无为的生活节奏中蕴藏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深意。中国山水的伟大创造沟通了天人之际,真谛即在于致虚极,守静笃,天地并作,吾以观复。人与自然的和谐简单意义上说是回归,而如果从对生命整体的关照角度来说,乃是对小我和平凡现实的双重超越:人既能站在生命的高度体天感物,又能通透日常境界保持内在的和谐与寂静。这份心性的修持与涵养功夫不是每个画家都能够做到的,闫振强修的正是他的生活禅,得到的是太自在。
  明心见性决定了闫振强山水作品的格局气象,胸襟既开,不复计较绳墨。山石林泉,飞云流瀑不过是符号。任凭他随意调遣:心有多幽,意境就有多深,水无心而婉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物我在深沉静默里化合无间,千江水映千江月。造境如此,对笔墨的变化闫振强把握得也相当从容。他非常讲究笔线与墨气,物象求其浑厚滋润,反复皴染的地方能显现出中间层次,不含糊、不板滞,整体富有气韵,传达出充实、丰富之美。近年他在水墨山水之外又发展了青碧重彩山水一路,在这类画作中,他大胆尝试使用纯度极高的三青、石绿等,墨色的渲染照应取得比较融洽的效果。画面在雅致中增添了一些温暖的情调,益发显得清新俊逸。
  高山流水遇知音,闫振强用他全部的感情与无限的自然做朋友,琴瑟相和,流连忘返,享受着精神的愉悦和富足。
  


  


  


  

其他文献
韩嘉明  女,1941年10月26日生。书画世家。自幼受故宫顾问外祖父李浚之(响泉)、湖社画家舅老爷李鹤筹(枕湖)及二舅李树智(晴湖)、母李树萱(冷云)影响修习国画。毕业于中国画研究会人物进修班,由蒋兆和、黄胄、叶浅予、黄均诸先生授课。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辅仁美术研究会研究员。18岁作品《百蝶图》参加北京“三八节”画展获奖,并加入北京国画社,在此期间临摹了大量古代优秀人
期刊
曹国鉴:宇慕植,祖籍安徽歙县。曹操七十四代孙,1936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清代名臣“父子宰相”曹文埴(文敏公)、曹振镛(文正公)嫡孙。幼承家学,与其父民国著名书法家曹家麒(石卿)学习魏碑、汉隶。1945年师从汪慎生,1959年由汪慎生、吴镜汀推荐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书法擅瘦金书体。兼及行草篆隶。精于壁画临摹,40余年先后主持多次古代壁画临摹工作。参加定陵发掘,临摹万历帝后画像及丝织纹样图案。参加
期刊
“岭南画派”自上世纪初在广东创立,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路程。  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早年受“隔山派”居廉的启蒙,后来东渡日本学习绘昼。在留日期间,因结识廖仲恺而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最后决定回国参加推翻满清政权的革命活动。  在成功推倒皇权统治后,对于中国绘画滞留于仿古摹古、以及脱离现实的文人画风越吹越烈的现状,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提出了“艺术革命”的口号。他们依据辛亥革命成功的经历,借鉴
期刊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书画家,也不是所有的书画家都值得关注。  关注薛玉森的墨竹已有多年,直到有一天读了他关于“世界上两种竹园”的论述。这种关注才从墨竹画转移到墨竹行为过程上来。  那是作者游扬州“个园”的一篇游记,他畅游了个园的奇巧构建,欣赏了各种竹子形态,又畅想了扬州八怪中各具风格的墨竹及其风格的形成过程,最后作者深有感触的写道:“世界上有两种竹园,一种在自然界,一种在心里。自然界的竹子种一育万,
期刊
杨茂东  字长岭,1956年生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国五邑”之地的山东滕州。现居住江苏省昆山市,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名人府教授;美国加州管理大学荣誉博士;MBA客座教授;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社会艺术活动家、民间公益活动家。  杨茂东是当代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擅写竹、梅、葡萄等作品,其作品高风亮节、朔骨劲韵,画风细腻周备、悠远流盈。先后在国内多个地区开办画展,已出版的画
期刊
人生的很多交往,往往因为不可解释的机缘。我与王敬恒先生的相识便是如此。  1999年底,因为策划“世纪之门”大展,我在成都现代艺术馆馆长邓鸿先生的画室中结识了王敬恒先生。邓鸿先生少年才俊,正值事业高歌猛进之时,意气风发,但他对敬恒先生却谦恭有礼,敬如上宾,这使我对敬恒先生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敬恒先生喜欢安静地读书和思考,不善交往,言语木讷。但我看了他大量的山水画后,不禁感叹陈子庄先生后继有人,
期刊
林海钟  1968年生于杭州,祖籍福建永春。1980年学山水画,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专业,1990年攻读国画山水专业硕士,1993年留校任教,1997年至1999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山水教研室主任,2000年至2004年攻读国画山水专业博士。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鉴赏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跃鹏  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号药朋,斋号甘棠馆,祖籍河南洛阳。
期刊
壶艺家最大权力就是使唤他泥凳上的那块泥巴。在那上面,他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与观者进行交流。然而,他以怎样的形象和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我要说的风格和格调问题了。  风格,是指壶艺家不同的制作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客观上是适应了欣赏的多样性的需要。不同风格是不同个性的体现,无所谓高下。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每个
期刊
王敬恒艺术人生介绍      王敬恒(王易·季之)  1928年 出生,四川成都人  1988年 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王敬恒先生画展”  1994年 20余幅作品在法国图鲁兹市各沙龙及院校展出,随后接受法国《十字报》记者来华采访  1996年 部分作品在图卢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展出  2000年 参加成都现代艺术馆“世纪之门:1997~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2000年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期刊
崔自默  1967年生于河北省深泽县。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为国画大师范曾教授开门弟子。主要从事艺术史学、美学以及文化产业、交叉学科的研究,主张艺术与科学的融合、艺术研究科学化,提倡“有用的文化”、“积极而健康的艺术”。理论联系实践,艺术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以及诗歌、散文、随笔、摄影等。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大量散文、杂文及书画、篆刻作品。曾经编辑大量图书。主要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