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王浩”?!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头反医疗界暴力的一场行为艺术
  
  一个年轻的实习医生,被他的患者刺死后,网络上的一个简单的调查得到的答案是,一半以上的人感到高兴。参与投票网友有6161人,选择“高兴”的达4018人。
  这是一个令社会恐惧的选择。广州大学生祥子看到了,于是他们企图通过自己的某种行为,改变这种看法,试图把大多数快意于医生被杀的人们,拉回到一个理性的平台上。
  医改进程缓慢,医患双方都在焦灼等待中,仿佛在等一列不知何时能到站的列车。
  
  3月23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8岁的实习医生王浩,被18岁的青年患者李梦南刺死,另外还有三人被砍伤。
  仅仅短短20天过后,恶性事件再度发生。4月13日上午10时20分,北大人民医院门诊部4楼耳鼻喉科女医生邢志敏被刺伤,经抢救方脱离危险。
  据粗略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国内注册医师约240万;一年发生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9831起,死伤5519人(具体死亡人数不详),年伤亡率3.3‰;美国与伊拉克战争9年来,美军投入兵力17万,伤亡共计34500人左右,年伤亡率2.25‰。
  一名从医者曾在微博上感叹:粗略一算,从事伊拉克战场美军士兵这一职业比在国内当医生还安全。啥也不说了!
  医患关系何以病入膏肓,还有多少无辜者的鲜血才能推动医改的车轮?
  一群来自广州的医学生,自发走上街头,试图以行为艺术这种温和的方式,唤醒公众反思医疗体制结构性痼疾,呼吁医患之间重建互信。
  
  广东青年:如何为“王浩止血”?
  连续几天,广州的大学生祥子都觉得坐立不安,一股抑郁之气在心中横冲直撞。
  3月下旬的广州,潮闷的湿气慢慢退去。位处繁华中山二路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闹中取静,葱茏的绿意覆盖着这所百年学府。祥子的心却被哀伤笼罩,拂之不去。校园网论坛、微博,几个他常溜达的空间都在讨论实习医生王浩被患者刺死的事情。
  来广州念大学还不到两年时间,祥子和同学们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医患间的各种冲突和暴力事件,从最初的震惊、愤怒,到无奈,再到无力,大家的神经已经有些麻木。可是,年轻人的情绪点最终还是被某门户网站上的一项调查结果点燃。
  王浩事件网络链接的下面,附着一条关于“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心情如何呢?”的调查,当时参与投票网友有6161人,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018人,占了总投票数的65%。
  是的,一个医生被患者刺死,超过一半的人数感到高兴。
  人人网上,一些医学生开始发起倡议,在3月30日王浩离开的头七的晚上,大家相约去一个地方点蜡烛悼念。“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学校里做活动,对改变现状能有多大效果呢?”祥子想做一件特别一点的事情,让社会大众也能听到医学生的声音。
  祥子是潮汕人,喜欢生物和化学,“它们的结合点正好就是医学。”顺理成章地,2010年高考填志愿时他选了盛名在外的中大医学院。
  “大一时还是保持高中时的书呆子气,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祥子说,他的转变发生于去年暑期去西部山区的一次短暂支教。乡村教育的各种问题顿时暴露在他的面前,师资匮乏、硬件差、孩子精神世界贫乏……每一个都如高山横亘在眼前,让这群支教的大学生束手无策。现实的冲击开始触发他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个体又能做点什么去改变?
  中山大学社团众多,其中不乏活跃且前卫者。在参加校内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后,祥子慢慢感受到行动的力量和乐趣。“除了上课外,公益几乎占据了我所有在校的业余时间。”他负责着一个支教队,同时是校内黑橙创意公社的发起人之一,组织过“投诉合唱团”的多次活动。走上街头,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唱道:“是我们组成了社会,出现了问题不只是政府,我们也要一起埋单。你我都是有责任心的人,或许目的不同,但是行动可以一致!”
  3月28日凌晨,祥子开始着手策划,并在微博上发出号召,征集医学生一起走上街头,去做一个行为艺术。他马上就得到了8个校友的响应,其中包括长他一级的师兄阿林(化名)。
  阿林来自西南部的农村地区,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爸妈一度想让他读军校,他自己想学医,觉得能够治病救人,社会地位高,以后收入也不错,还能补贴家里。
  “上大学之前,都是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跟社会接触得很少,从来没有听说过病人杀医生的事。”阿林说。
  学医后,他才发现原来现在的医患关系这么紧张。跟其他专业比,医学更难、更苦,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面对不明朗的职业前景,迷惘、苦闷的情绪,开始在一些学生心中扩散、无处排解。
  下一个王浩会是谁?
  类似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在现实面前,我们这群未来的医生又能做点什么?
  这些疑问,一直盘旋在阿林的心中。没有人能给他答案。医改进程缓慢,医患双方都在焦灼的等待中,仿佛在等一列不知何时能到站的晚点列车。
  祥子、阿林还有其他几名医学生3月29日开始手工制作道具。也许是医患关系触痛了当下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当天,祥子收到消息,那场医学院学子相约点蜡烛悼念王浩的聚会,因人数众多,受到有关方面的压力,最终被取消。
  紧接着,小团队的行为也被校方关注到,祥子被约见谈话。8 名医学生中,一名同学选择退出。
  “我能理解学校的难处,他们并不是觉得我们做得不对,他们也受到不小的压力。”还要不要做下去?祥子思考再三,决定把活动地点从原定的烈士陵园转移到人流相对较少的执信路天桥,他自己则“退居幕后”。他想悄悄地去“围观”,不过活动当日被“盯梢”,这名幕后的策划者最终并没能出现在现场。
  
  行动
  “一把刺刀扎向扑倒在地的医生,身后鲜血淋漓……”
  3月30日午后,当路人像往常一样走过执信路天桥时,惊悚的一幕发生了:大家很快发现,原来,这只是几名医学专业大学生策划的一场行为艺术。
  7名中大医学院学子在此重演王浩被害的情景。身着白大褂,蓝色的口罩上还贴上醒目的红色“X”字形胶带,演出的下半部分是患者送红色康乃馨给医生,医患双方拥抱。这是学生们期待重建的理想医患关系。
  “重现王浩被杀场景,意在呼吁医生和患者真诚沟通,不要敌对。”祥子这样解释他的策划初衷。
  突破重重压力之后,阿林和其他六名医学生还是将表演坚持下来。现场并没有出现骚乱,路人们挺平静地看完了整场演出。“周边大医院很多,后来我听说有些医护人员在讨论这个事。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所触动吧。”一名参与活动的医学生说。
  不出意料的是,几名学生因为他们的“不听话”行为,被要求写检查和保证书。这也使得他们事后在接受《中国财富》采访时,显得顾虑重重。
  让学生们略感欣慰的是,在他们随机发起的“对王浩被杀事件看法”的投票中,共有68名路人参与,结果是41人投票“愤怒”、25名“难过”,2名“同情”,跟网上高达4000多名网友选择“高兴”差别很大。
  在现场,医学生们还发表他们的行动宣言——封致社会的公开信。信中,学生们这样说道:
  作为一名患者,我们已经承受着疾病的残酷折磨和心理的困扰,抱着希望去看医生,相信医生是战胜病魔的天使,可是却碰到医疗消费高、就医人数多、就诊仓促等让人沮丧的事情,让人不得不对就医失望、对医生失望。
  作为一名医学生,从踏入医学殿堂开始,我们便立志: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守护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神圣使命。为了心中的理想,我们勤勤恳恳地学习、钻研。医患关系紧张是我们绝对不希望看到的。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从事的是高压力、高风险职业,出于医生义务与责任,我们全力拯救患者,解除他们的病痛。病魔才是我们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我们需要站在一起对抗病魔。
  ……
  我们不需要不理智的愤怒,在无情的批评之前,请容许一个应有的思考与判断,还所有人一个真相。一个全盘否定的态度,只会让矛盾激化。
  作为一个医学生,我们强烈地需要您和我们一起呼吁,为这个社会,无论伤与被伤,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我们呼吁医患之间真诚沟通。若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何来社会对医生的尊重、何来医生对患者的理解?这样,对这社会的信任还有多少?
  我们期待政府力所能及地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长期的医疗体制结构性痼疾,医院以药养医的无奈,何以让我们医生安心无忧地治病救人呢?
  我们希望个别媒体用客观现实与有效沟通回应医疗事件。在报道当中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吸引人眼球的方式去确定乃至“鼓励”、放大一种仇恨,这是医疗的现实吗?
  ……
  愿那逝去的得到安息,愿那受伤的得到平复。
  愿我们真实的呼喊能得到社会的反思!
  
  反思:魔医和妖患?
  医者父母心。原本圣洁的行业,为何最终会沦落成医患双方势同水火的场面?
  小静(化名)百思不得其解。从中大医学院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广州一家三甲医院风湿科。从业多年,她时常记起本科就读的内地一家医学院的校训,“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现在才真正知道这句话的深意。做医生压力山大,挨骂、挨打了,都不敢吭声。医院管得很严,只要有投诉,一个月的奖金就没了。”
  小静抱怨说,坐诊时被患者录音,这是家常便饭——医患间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荡然无存。
  “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继续下去。十年的寒窗苦读,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医生其实是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特别是当你治好了病人的病痛,对方真心诚意地感谢时,那种满足感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可是,这又是高风险行业,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危险就会降临。”小静一脸黯然地说,如果以后有孩子了,坚决不会让他们再学医。
  “王浩很可怜,李梦南也很可怜。如果说大家都没有错,那问题就出在体制身上了。”祥子说。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顾昕教授认为,表面上看是医患沟通不畅,发生了纠纷,导致了刑事犯罪——有医患纠纷很正常,要深思的是为何公立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差成为一种常态。
  公立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名医,工作量大,每天甚至看几百个病人,而就这样患者还排成长龙,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与患者沟通。为何公立医院患者排成长龙?显然是医疗产品的供给不足,公立医院少,医生“短缺”,名医更是“短缺”。医疗“市场化不足”,根子在于政府把持着医疗资源的配置。
  医改缓慢推进,职业前景不明,正在一步步吞噬着后备军的信心。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冯希平教授曾领衔对2000名医学生进行“职业认同度”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未来的医学生涯”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忧。有1/4的学生认为学医辛苦、从医更辛苦,认为“今后的路不太好走”。
  近年来,多个省份临床医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在一路下滑。2010年,在广东省理科类招生的15所独立建制的医科院校,其中10所在第一志愿组投档招不满,即使经过第二志愿组的投档消化,仍有多所高校未能填平招生计划。“断档”院校中,不仅包括广东省内的三四所颇具实力的医科院校,还有省外,包括北京的医学名校。
  4月初,厦门大学新浪官方微博发布的微博引起了祥子的注意。微博的内容是:学校党委经认真考虑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所有新招的医学生免除学费,学校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优秀的医学生源,改善学校医学学科生源质量,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有志于报考学校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护理学院,投身医药卫生事业的同学们快来啊!
  对这种做法,祥子难以认同。“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特的。以利益为导向,吸引学生去从医,这合适吗?”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多处采用化名 实习生刘丹凤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说富士康是一个“巨无霸”,一点也不夸张。过去一段时间里,它展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富士康“出了事”,台湾媒体兴奋地写道,“首富郭台铭有麻烦”;香港另类“果粉”发起抗议;而在美国,事件更使“苹果”饱受诟病。    始于2010年的员工连环“跳楼事件”,使富士康俨然成了“血汗工厂”的代名词。谁叫你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帝国”呢?近两年里,媒体、民间机构、学者和公众以评论、报道、独立调查报
期刊
四月是“自闭症月”。多年前我非常偶然地接触到自闭症,非常震惊。然后,有了更多这样的家长朋友,直到最后,自己的一个小辈,也有了自闭症孩子。世界发现自闭症很晚,中国的关注更晚了几十年,现在中国约有一百个自闭症孩子的特殊学校,数量远远不够,而且多为民间主办,政府很少介入。中国关注自闭症还有一个误区:只关注儿童,却忽略成年人。其实最大数量的患者已经成年。不论是经济还是生活,全由家庭承担。这些家长已经进入老
期刊
无论景况虚实多寡,是否真如我们自己说的那样,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有了越发鲜明的席位,但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春日未到,草木先绿一样,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是备受我们关注的。可是,有谁想起我们最为近邻的越南的汉学家呢?也很少有人提及过住在越南河内的那位已经七十高龄、身体羸弱多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就集中他病体的精力,翻译了十几位中国当代作家、三十余部当代中国文学的老人武公欢?  在他的翻译履历里,
期刊
工业化与城市化将人们从土地上释放了出来,年轻人丰富了生活阅历的同时,也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孩子们的婚姻来得更早,对自我独立权利的诉求也来得更早。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权力与财富像所有父系等级社会一样,由较年长的男性成员掌握,随着他们在社会舞台上渐渐隐退,传递给社群中的后继成员。而今,由于中国众所周知的经济转型,财富与权力的传递关系逐渐分离,财富不再按部就班地从上一辈传给下一辈,年轻人可能通
期刊
说富士康是一个“巨无霸”,一点也不夸张。过去一段时间里,它展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富士康“出了事”,台湾媒体兴奋地写道,“首富郭台铭有麻烦”;香港另类“果粉”发起抗议;而在美国,事件更使“苹果”饱受诟病。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木材零售商巨头家得宝万万没有想到,区区一个热带雨林保护组织竟然让他们面临持续两年的公共关系危机,最终被迫放弃在产品中使用生长了多年的树木。  
期刊
别以为不停工作就等于热爱工作,大多数人或许尚未意识到,工作狂也是一种病!    李昊的一周  李昊在一家证券公司任操盘手,早上7点起床,买个煎饼当早饭,乘地铁上班,中午在快餐店吃饭。公司规定5点下班,但由于公司同事都加班至6-7点,再加上自己是新人,需要向同事学习,李昊也跟着同事一起加班。  下班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吃完晚饭洗完澡,李昊又投入了证券的怀抱:看一两个小时投资方面的专业书籍,而后开始
期刊
民间组织剑指大公司的行动,在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是一场场刀光剑影的“战争”。      TOP1  催泪弹 × 舆论战    催泪弹虽不致命,但一旦释放,就会冒出浓浓黑烟,公众的眼泪和唾沫就能淹死一家公司。     对NGO来说,选择什么作为行动目标很重要。选择有缺陷的大公司,围绕着它们展开组织化的行动,这本身就是很有分量的“武器”。尽管从力量对比看,前者在财势和影响力上逊于后者,但这恰恰是社会组织的
期刊
乡村,中国国土的永恒底色。  数千年的帝王家国中,它是社稷的同义语。和全球其他地方一样,乡村的意义被抽离,是现代性进程中的命题。只有当工商业、城市以青年的姿态站立在那里,乡村才具有了独立的经济、景观、社群和人文意义。  因此,乡建从一开始,便是要解决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城市从乡村提取资源,同时保持可持续性的城乡平衡尺度。  所以,中国现代史上的几次乡村建设潮流,呈现出一些重要的共
期刊
农业社会的人们明白自己在天地之间的角色,努力尽好自己的本分,并随时接受命运的考验。我想要表达的是他们了解生命意义,善解外在、反思自我,并感恩一切的生活态度。    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的木匠人家,台湾当代著名摄影家,被誉为“中国摄影教父”,也是少数被选入美国权威的《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华人摄影家之一。  说起阮义忠,只要稍微关心当代摄影的人就不陌生。前些年,大陆出版了他的《当代摄影大师—
期刊
四年前,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国内龙头房企万科集团一时卷入风波,其企业社会责任备受拷问。  四年后,从地震废墟上重生的重灾区绵竹县遵道镇,不仅让灾区人民生活创伤渐复,也让万科人重新找回了一份企业自信。  今天,在万科集团直接对口援助的遵道镇,不仅矗立着运用了国内最先进最安全防震技术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镇政府等公共建筑,而且还随处可见已渐从大地震阴影中走出来的孩子们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以及遵道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