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学校周一到周五都要穿一身黑,周末才能穿自己的衣服,而且可以学飞行。一个叫霍格沃茨魔法学院,还有一个叫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在这个我们习惯称之为“航校”的地方,有许许多多足以满足每一个孩子对蔚蓝天空的终极幻想——天空中呼啸而过的教练机,摆放于教学楼前的退役飞机,收藏于图书馆的A380模型,通往E栋的“凌云大道”,运动场上的活滚悬梯,穿在身上的笔挺制服……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航飞行员培养基地。超过一半的中国民航飞行员从这里走出。而那个在生源地万里挑一,在整个暑假里意气风发的我,走进这里才发现,曾经倍感骄傲的自己竟是如此渺小,根本不值得一提。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有着承袭于军校的校园文化,学习理论的大一、大二期间仿佛是一场遥遥无期的军训。每日整理内务、晨跑、自习、一天三次集合、穿制服排队上课、熄灯后不许说话玩手机……条条框框严苛得让人厌烦。我们总是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来安慰自己。飞行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更看重人的纪律性而不是个性。
另一个特别的体验便是航空体育,如果说五千米跑只是路程长了点儿,那么各式各样的器材和花样繁多的玩法则会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除了传统的单杠、双杠,我们还要掌握活滚、固滚、悬梯,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器械动起来,还要让其动得足够快,才能达到要求。在练习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将自己弄得伤痕累累,高速旋转的不适也让人气馁,可每每看到女飞行学员和女乘务员也在拼命练习,你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学飞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怀疑与自我实现。回首往事,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在那些日子里,我究竟是怎样坚持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对我来说高不可攀的挑战的。然而与“下分院”相比,校本部的辛苦不过是“刚刚开始”。
在校期间,我总会从不同人口中听到一句话:“要学飞行,先学做人。”所谓做人,唯有“低调”二字。一个格外需要注意的细节便是,绝对不能自称飞行员,因为你连飞行学员的边儿都没摸到。只有结束理论学习。“下分院”才是真正接触飞机的时候。然而,不到毕业的那一天,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停飞。永远离开“飞行员”这个职业。
刚下分院时,一切都是陌生而压抑的。我们总是低着头走路,见人就叫师兄好,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不管你准备得有多充分,只要上飞机后听到发动机的阵阵轰鸣。就好像一条金鱼,瞬间失去了所有记忆。飞行结束后师父失望的神情,接二连三的理论考试,随时都可能到来的停飞。种种折磨使得飞行对于我们这些新人来说更像是一场噩梦,压力大得几近崩溃。
与心理上的焦灼相比,身体上的疲劳仿佛已经可以忽略。停机坪是季节特征最明显的地方,冬日里寒风凛冽,天还没亮我们已经冒着严寒将飞机推出机库;夏日里骄阳似火,踩在柏油地上的皮鞋好像已经融化,空旷的机坪上一览无余,我们只能在机翼下躲太阳。刚去的时候没经验,随手拿起耳机戴在头上,没想到经过太阳暴晒的耳机异常滚烫。我惨烈地大叫,惹得师父同伴哈哈大笑。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单人单飞,独自驾驶飞机遨游在蓝天白云之上,那些已经烂熟于胸的风景便再一次鲜活起来,山峦、水库、建筑、大桥都焕发出与往日不同的别样色彩。在飞行上渐入佳境的我完全没有恐惧,有的只是轻松自由与无限惬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过一系列严酷的训练,我终于可以开始享受飞行。
当然,对于整个飞行过程来说,最关键的在于落地。为了这次单飞,师父已经带着我飞了无数个起落,“拉开始,拉平,柔和出姿态”,我熟练地操纵着飞机,仿佛师父依然坐在我的身边,不厌其烦地指导我。
飞机平稳落地,我惊异地发现师父还在那里等我。他微笑着朝我点头,说我做得不错。那一刻,我终于清晰地意识到,在这片蓝天下,有一个人比我更加紧张。是啊,不管你飞得多高飞得多远,都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风筝线存在,你总会被一些人牵挂着。
结束飞行训练后,我又回到校本部继续学习剩下的理论课程。那一年是我在航校最悠闲的日子,终于可以稍稍停歇,仔细欣赏属于航校的风景。河对岸成片的油菜花,行走在天桥上的空乘美女,篮球馆里进行格斗训练的空保同学,还有从各个分院归来重聚的兄弟。
陆陆续续,我也得到了一些同学被停飞的消息。私商仪执照考试,十三小时筛选,单飞……一路下来不断有人离开飞行这条路。
他们说那天结束训练后回到宿舍,看到空荡荡的床铺很不是滋味。那个同学走的时候留下一张字条和一个挂件,挂件里是米粒刻字,刻的是“冲上云霄”,字条上说:“我没能实现的梦想要靠兄弟们帮我实现了。你们第一个放单的人帮我把这个带上飞机,然后……扔了吧。”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哪怕是在大四那年已经拿到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也可能因为无法通过飞行人员英语考试和航线理论考试而转入通航。
停飞的原因有很多,停飞后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人如释重负,转入空管等专业,重新践行自己的蓝天梦;有人自暴自弃,选择退学从此杳无音信;也有人不愿放弃,每每提起飞行便会表现出无限憧憬。可是飞行技术这个专业就是如此,不讲人情,也没有意外。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走入这一行的人来说,大学四年也只是帮助他们粗浅地认识飞行,进入航空公司后才是一个飞行员职业生涯的真正起点。飞行技术注定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
如今的我已经是航空公司的一名副驾驶。一切都像刚刚入校的那一天,什么都是新的。我又做回了一名茫然无措、无足轻重的新人,重新学习新的规章制度、新的机型、新的人。每次飞行回来,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每当我有所懈怠的时候,一想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机长依然在坚持学英语、看飞行手册,恍惚中又充满了动力。
随着我国对民航飞行员需求的不断提升,体检标准在逐步放宽,培训渠道也日益多元,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加入到驾驶民用航空器的行列中。只是,选择飞行技术不只是选择一份荣耀,一份职业,更意味着一份即将承担一生的责任。
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延伸阅读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1987年11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编辑/梁宇清
在这个我们习惯称之为“航校”的地方,有许许多多足以满足每一个孩子对蔚蓝天空的终极幻想——天空中呼啸而过的教练机,摆放于教学楼前的退役飞机,收藏于图书馆的A380模型,通往E栋的“凌云大道”,运动场上的活滚悬梯,穿在身上的笔挺制服……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航飞行员培养基地。超过一半的中国民航飞行员从这里走出。而那个在生源地万里挑一,在整个暑假里意气风发的我,走进这里才发现,曾经倍感骄傲的自己竟是如此渺小,根本不值得一提。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有着承袭于军校的校园文化,学习理论的大一、大二期间仿佛是一场遥遥无期的军训。每日整理内务、晨跑、自习、一天三次集合、穿制服排队上课、熄灯后不许说话玩手机……条条框框严苛得让人厌烦。我们总是用“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来安慰自己。飞行员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更看重人的纪律性而不是个性。
另一个特别的体验便是航空体育,如果说五千米跑只是路程长了点儿,那么各式各样的器材和花样繁多的玩法则会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除了传统的单杠、双杠,我们还要掌握活滚、固滚、悬梯,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器械动起来,还要让其动得足够快,才能达到要求。在练习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将自己弄得伤痕累累,高速旋转的不适也让人气馁,可每每看到女飞行学员和女乘务员也在拼命练习,你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学飞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怀疑与自我实现。回首往事,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在那些日子里,我究竟是怎样坚持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对我来说高不可攀的挑战的。然而与“下分院”相比,校本部的辛苦不过是“刚刚开始”。
在校期间,我总会从不同人口中听到一句话:“要学飞行,先学做人。”所谓做人,唯有“低调”二字。一个格外需要注意的细节便是,绝对不能自称飞行员,因为你连飞行学员的边儿都没摸到。只有结束理论学习。“下分院”才是真正接触飞机的时候。然而,不到毕业的那一天,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停飞。永远离开“飞行员”这个职业。
刚下分院时,一切都是陌生而压抑的。我们总是低着头走路,见人就叫师兄好,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不管你准备得有多充分,只要上飞机后听到发动机的阵阵轰鸣。就好像一条金鱼,瞬间失去了所有记忆。飞行结束后师父失望的神情,接二连三的理论考试,随时都可能到来的停飞。种种折磨使得飞行对于我们这些新人来说更像是一场噩梦,压力大得几近崩溃。
与心理上的焦灼相比,身体上的疲劳仿佛已经可以忽略。停机坪是季节特征最明显的地方,冬日里寒风凛冽,天还没亮我们已经冒着严寒将飞机推出机库;夏日里骄阳似火,踩在柏油地上的皮鞋好像已经融化,空旷的机坪上一览无余,我们只能在机翼下躲太阳。刚去的时候没经验,随手拿起耳机戴在头上,没想到经过太阳暴晒的耳机异常滚烫。我惨烈地大叫,惹得师父同伴哈哈大笑。
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单人单飞,独自驾驶飞机遨游在蓝天白云之上,那些已经烂熟于胸的风景便再一次鲜活起来,山峦、水库、建筑、大桥都焕发出与往日不同的别样色彩。在飞行上渐入佳境的我完全没有恐惧,有的只是轻松自由与无限惬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经过一系列严酷的训练,我终于可以开始享受飞行。
当然,对于整个飞行过程来说,最关键的在于落地。为了这次单飞,师父已经带着我飞了无数个起落,“拉开始,拉平,柔和出姿态”,我熟练地操纵着飞机,仿佛师父依然坐在我的身边,不厌其烦地指导我。
飞机平稳落地,我惊异地发现师父还在那里等我。他微笑着朝我点头,说我做得不错。那一刻,我终于清晰地意识到,在这片蓝天下,有一个人比我更加紧张。是啊,不管你飞得多高飞得多远,都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风筝线存在,你总会被一些人牵挂着。
结束飞行训练后,我又回到校本部继续学习剩下的理论课程。那一年是我在航校最悠闲的日子,终于可以稍稍停歇,仔细欣赏属于航校的风景。河对岸成片的油菜花,行走在天桥上的空乘美女,篮球馆里进行格斗训练的空保同学,还有从各个分院归来重聚的兄弟。
陆陆续续,我也得到了一些同学被停飞的消息。私商仪执照考试,十三小时筛选,单飞……一路下来不断有人离开飞行这条路。
他们说那天结束训练后回到宿舍,看到空荡荡的床铺很不是滋味。那个同学走的时候留下一张字条和一个挂件,挂件里是米粒刻字,刻的是“冲上云霄”,字条上说:“我没能实现的梦想要靠兄弟们帮我实现了。你们第一个放单的人帮我把这个带上飞机,然后……扔了吧。”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哪怕是在大四那年已经拿到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也可能因为无法通过飞行人员英语考试和航线理论考试而转入通航。
停飞的原因有很多,停飞后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有人如释重负,转入空管等专业,重新践行自己的蓝天梦;有人自暴自弃,选择退学从此杳无音信;也有人不愿放弃,每每提起飞行便会表现出无限憧憬。可是飞行技术这个专业就是如此,不讲人情,也没有意外。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真正走入这一行的人来说,大学四年也只是帮助他们粗浅地认识飞行,进入航空公司后才是一个飞行员职业生涯的真正起点。飞行技术注定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
如今的我已经是航空公司的一名副驾驶。一切都像刚刚入校的那一天,什么都是新的。我又做回了一名茫然无措、无足轻重的新人,重新学习新的规章制度、新的机型、新的人。每次飞行回来,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每当我有所懈怠的时候,一想到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机长依然在坚持学英语、看飞行手册,恍惚中又充满了动力。
随着我国对民航飞行员需求的不断提升,体检标准在逐步放宽,培训渠道也日益多元,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加入到驾驶民用航空器的行列中。只是,选择飞行技术不只是选择一份荣耀,一份职业,更意味着一份即将承担一生的责任。
亲爱的你,准备好了吗?
■延伸阅读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1987年11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