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q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一支5000人的汉军没于塞外,主将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
  这是司马迁人生最大的灾难,但《史记》中对李陵事件的记叙只有寥寥两三百字。为了解这个改变太史公命运的人,我们只能看看班固在《汉书》中的描写了。
  少年时代的李陵,工作在宫禁内,等于是在汉武帝身边成长起来的。他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也都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李陵的朋友圈,正是和汉武帝关系最亲密的那个小圈子。
  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从酒泉出击在天山活动的匈奴右贤王。汉武帝想让李陵为李广利押送辎重。李陵主动请命,想独立带领一支部队,去分散单于的兵力。
  汉武帝提醒李陵,这次军事行动规模很大,已经没有骑兵再分拨给他了。几年前,汉朝远征大宛,战马几乎消耗光了,而新夺得的大宛马是珍贵的种马,这时还不能派上前线。
  但李陵毫不畏惧,称自己不需要骑兵,“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这雄壮的气概打动了汉武帝,但他仍然觉得过于冒险,于是诏令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中途接应李陵军。
  路博德是一员老将,当年曾以伏波将军的身份平定南越,羞于为初出茅庐的李陵做后援。于是,他上奏说,现在匈奴秋高马肥,不宜和他们作战,希望和李陵等到来年春天再出击,他们二人各带5000名骑兵,一定可以生擒单于。
  这份上奏却激怒了汉武帝,他认为是李陵不愿出战,教唆路博德这样推辞。于是,他交给路博德另外一个任务,而让李陵立刻出击。
  这个决策过程,汉武帝和李陵都没有错——这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冲突,而是善与善之间的误会。
  于是,李陵带着他的5000名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了30天,在浚稽山扎营。浚稽山是匈奴的重要据点,据有的学者推断,应该是今天杭爱山脉东端的某座山。这里和居延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为500公里。对于一支携带着往返辎重——包括至少60天的食物,足够的饮用水,以及大型弓弩和大量箭矢等物资的步兵,这个行军速度相当可观。
  李陵把经过的山川地形画成地图,派人回长安汇报了军情,汉武帝非常高兴。但就在这时,李陵遭遇了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3万骑兵。
  3万人对5000人,骑兵对步兵,战争结果本该毫无悬念,但匈奴人被李陵杀得大败。于是单于增兵,以总计8万骑兵再次发动攻击。兵力如此悬殊,李陵只能一边作战,一边向南撤退。
  这场战役被班固写得精彩纷呈,他深谙叙事技巧。李陵能否成功脱身?他总是不断给读者希望的曙光,然后又无情地掐灭它。
  李陵终于从匈奴俘虏口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单于已经越追越恐惧,他在心中盘算:这样一支人单势孤的步兵,凭什么可以和我军力战这么久?莫非是想把我吸引到汉朝边塞,然后大举围攻?匈奴的贵族也在犹豫:前方还有四五十里才到开阔地带,可以再猛攻一次,如果还不能成功,就撤兵。
  也就是說,汉军只要撑过这个地带就安全了。李陵全军上下应该都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又是一天数十回合的激战,杀伤了匈奴2000余人。
  但就在单于要撤兵的时候,李陵军中出了叛徒,把军情全部泄露给单于:汉朝的援军,是不存在的;李陵军中的箭矢,也快用尽了。
  于是单于放胆全力进攻,截断了李陵的归途,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抢占了全部有利地形,四面八方箭如雨下。李陵的部队也竭力还击,班固在这里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一日五十万矢皆尽”。
  汉代的箭镞每支重量不低于17克,50万矢意味着光是打造这些箭镞,至少需要8500千克的铜或者铁。如果以铜计算,汉代铸造铜钱,平均每年用铜816.7吨,这一天射掉的铜就超过了全年用量的1%;如果以铁计算,汉代的生铁产量现在没有统计数据,但肯定不会超过唐代,唐代的生铁年产量也不过1200吨,所以这一天射出去的铁,是唐代生铁日产量的2.59倍。
  这个细节说明什么?“五十万矢”是一笔巨资,李陵的部队如此精锐,不仅是他本人精心调教的结果,也离不开汉武帝的巨额投入——这绝不是一支被皇帝随意抛弃的军队。
  但最终,这支部队还是陷入绝境。李陵长叹:“如果再有几十支箭,我们就可以脱身了!”又说:“无面目报陛下!”于是,他向匈奴人投降了。这时候,李陵距离汉朝的边塞只有百余里,大汉的亭障已遥遥在望。
  刚得到李陵投降的消息时,汉武帝非常愤怒,但慢慢平息后,还有点儿自责,当初李陵出塞,他就应该派路博德去接应他。他甚至考虑,李陵是不是假投降,暗中图谋大事。
  汉武帝派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设法接李陵回来,却不幸得到这样的情报:“我抓到了俘虏,他告诉我李陵在为单于训练军队,所以我一无所获。”
  这下汉武帝真的愤怒了,杀了李陵的母亲、兄弟、妻子、儿女。李陵的坏名声传播开来,从此,陇西的士大夫提起李氏都感到羞耻。
  后来,汉朝的使者到了匈奴,李陵愤怒地质问他:“我为了汉朝率领5000人横行匈奴间,因为没有救兵才失败,我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地方,为何要杀我全家?”使者说:“因为我们听说,你在为匈奴练兵!”
  李陵立刻就明白了:“那是李绪,不是我!”李绪是一个投降匈奴的汉朝都尉。于是可知,公孙敖当时倒不是诬陷李陵,而是听信了错误的情报。愤怒的李陵派人刺杀了李绪,从此也断了回汉朝的心思。不过,他并不和匈奴单于在一起,而是常在外面独自行动,好像草原上的一匹独狼。
  总而言之,班固讲述了一个没有反面角色的故事,是命运之手的拨弄,造成了悲剧。他很清楚,绝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批判李陵,那会让无数在边疆浴血奋战的将士寒心;把李陵塑造成一个悲情人物,反而有利于维护皇帝的权威。
  而更能展示班固修史才华的,不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方式,而是对史料的组合——他把李陵和苏武写在了同一篇传记里。
  李陵兵败的前一年,苏武出使匈奴,本来意在和谈,却被莫名其妙地卷入一场政变。从此,苏武被匈奴羁押,受尽磨难,却始终持汉节不改。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是皇帝身边的侍中。李陵投降匈奴后,不敢去见苏武,直到许多年后,单于让李陵去劝降,两个人才终于见面。
  众所周知,劝降的套路,是先否认自己的意图,慢慢叙旧,说到动情处,再把要对方投降的目的说出来。但李陵没有这样做,他身上仍然闪耀着军人的锐气和磊落。他一开口就说:“单于听说我和你素来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你归降。抛开别的想法,听我说吧。”


苏武牧羊图(横幅)傅抱石纸本设色1943年

  李陵滔滔不绝,将胸中多年的积郁一吐为快。他说起自己刚投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李陵又说起苏武一家这些年来遭遇的不幸,汉朝不但亏欠我李陵,更亏欠你苏武。他还说汉武帝晚年多么昏聩残暴,多少大臣无罪被杀。
  班固把李陵的台词详细地写下来,归根结底,是一种泱泱大国的自信——一个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难免有人被亏欠,要让受委屈的人说话。
  然后,苏武開口了,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你不必跟我讲纷繁的事实、复杂的道理,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任何事情都无法动摇我对汉朝的忠诚。
  李陵被苏武的忠诚震慑住了,感叹说,自己的罪过“上通于天”。他后来只和苏武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告诉苏武汉武帝去世的消息,苏武向南号哭,呕出血来;另一次就是汉昭帝时代,在复杂的交涉后,匈奴终于同意放苏武回汉朝,李陵来给苏武送行,也是诀别。
  这时候,李陵又一次想起,如果不是汉武帝杀了自己全家,自己在匈奴举大事,也可以光荣地回去。李陵对苏武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这话里包含着痛悔、遗憾、羡慕、景仰……无数情绪交织在一起。
  终究,没有任何伟业,可以和做一个忠臣相比。这些话出自李陵之口,比出自其他任何人,都更有震撼性和说服力。
  这就是班固的春秋笔法:允许不同立场的人发出声音,好彰显宽容;同时把主流的音量调到最大,稳稳把控导向。
  最后说回班固的“同行”司马迁,这两位伟大的史学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有点儿像林黛玉和薛宝钗:林黛玉可爱,但这种可爱往往和正确无关;薛宝钗正确,而她尤其高明处,在于立场正确而态度并不僵化。
  (曼 卿摘自《环球人物》2020年第7期)
其他文献
海边的椰树下,一位长者脚趿拖鞋,下身穿着花纹短裤,倚靠在一堆竹简上。他眉头轻皱,手捋长须,正若有所思地远眺。另一个长者是一位束着长发,站在演讲台前传道解惑的讲师。前者是美国人李渡眼中的“存在大师”——道家学派的宗师老子,后者则是“正直大师”——儒家的圣人孔子。  李渡原名Stewart Lee Beck。Stewart一名起源于苏格兰,Beck起源于德国,他的朋友孙祝旻觉得Lee和中国李姓读音相近
期刊
1665年,一场瘟疫席卷了英国伦敦。为了躲避瘟疫,牛顿离开剑桥大学,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进行自我隔离。有人说,正是在家乡的那段时间,牛顿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事实果然如此吗?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牛顿的苹果”。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在文章中描述,牛顿在乡下躲避瘟疫的那年,有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被树上掉下来的一颗苹果砸中脑袋。牛顿突然有了灵感,意识到苹果下落与月球绕地球运动一样,都受到万有引力
期刊
从2020年3月28日开始,匈牙利实施了“禁足令”。虽然当时全国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43例,死亡10例,但对一个经济不算发达、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来说,政府丝毫不敢松懈。  被“禁足”的前一天,日暖天蓝,我仪式性地在老城区散步一圈,拍了一组告示,准备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上网课用。告示写得一张比一张有人情味。残疾人用品店留下电话号码,有急需的顾客可预约服务;书店在停业通知上不忘写上一句:“我们相信
期刊
人类发展的历史,几乎与灾难同行。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或飓风,自然之神的每一次震怒,都在顷刻之间将人类苦心经营的文明果实打落在地。灾难的形式复杂而多变,却无一例外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  而每一次“重建”,既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证明,也体现了大自然的慷慨与仁慈。正是在一次次的重建中,人们得以回到灾难的发端之处,思考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开始的。从“猫舞蹈症”到“水俣病”  起初,只是发生在村庄里的一些怪事,最
期刊
1895年1月,当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败局已定之际,时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澂主动向朝廷请缨,带领新老湘军20余营、计1万余人高调出关,两个月后便一败涂地,被撤去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  书生报国也好,纸上谈兵也罢,吴大澂毕竟站了出来。  1895年6月,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两个月后,吴大澂给张之洞发了一通电报,提出愿毁家纾难,将家藏古器共3200种抵与日本,“请减去赔款二十分之一”。  这一次,吴大澂
期刊
你的手充满时辰,你走向我——而我说,  你的头发不是褐色的。  于是,你把它轻轻提起来放在悲伤的天平上;它比我还重……  他们乘船到你那里,把它变成货物,然后把它拿到欲望的市场摆卖——  你从深处向我微笑,我在那仍然很轻的位置上对着你哭泣——  你的头发不是褐色的,他们拿出海里的盐水,而你给他们鬈发……  你低语,他们正用我来充满世界,而我在你心中仍然是一条凹陷的路!  把岁月的叶子放在你身边——
期刊
讲一个吴宓与蜀人雷少卿的故事吧。  这是一个有古风的故事,吴宓和雷少卿夫妇萍水相逢,雍容揖让,颇见古道古风。  那是在1938年,云南蒙自。  西门内路北,蜀人雷少卿夫妇在这里开着一家粥饼铺,主要售卖莲子桂圆粥和一种当地人称为粑粑的米饼。粥是每碗三分,饼是每枚一分,价极廉而味甚美。  吴宓到蒙自半年,经常在此处用餐,喜爱这里平民化的美食。  雷少卿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吴宓称他为“有道之隐君子”。
期刊
你有過不理智的消费吗?本来没想着要买,结果鬼使神差地掏了钱。  我要科普一个没有商家愿意让你知道的真相:营销套路是怎么让人多花钱的。  答案是:它们利用了所有人都会有的一种情绪——焦虑。确切地说,是大多数焦虑背后隐含的恐惧。  恐惧带来压力,而压力会让人产生做点儿什么的欲望,去减轻或消除压力。  商家正是利用这种规律,刻意制造“恐惧信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最后让我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比如,
期刊
在《捡来的瓷器史》中,作者涂睿明在《天价的酒杯》一篇里说,2014年4月8日,在香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明代成窑的小酒杯最后以2.8亿港元(约合2.6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件天价的瓷杯,全名叫“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斗彩鸡缸杯诞生于明朝成化年间,此后不久,它便迅速成为中国陶瓷史上备受关注的明星品种。据涂睿明介绍,在明朝的官方记录《神宗实录》中,就已经有“神宗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
期刊
冬至。妥木斯布面油画2013年  草原上树少。树像草原上的牧羊人一样,低矮地、孤零零地站在草地上。夕阳西下,树把影子拉得很长,愈显孤独。假如树也要和树说话——草原的树如牧羊人一样是终生的默哑者,伴随它的只有影子。黄昏里拉得长长的影子,如炭精条在白卡纸上重重涂的一道黑线。  在草原上走,看到远方有一棵树,你会觉得树正朝这边张望。它矮矮的身躯上穿着一件绿雨衣,朝这边望。人会冒出一个念头,跑过去,跑到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