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我们生活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用消费的方式享受艺术,拥抱艺术。但自本雅明以来众多学者都对今天已经失去灵韵的艺术产生疑问,脱离了艺术作品的独一性,没有了即时即地性艺术的灵韵消失的情况下,艺术作品如何界定?大众可以无限消费的艺术品抑或者商品是自身需要的选择,还是消费社会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新兴媒体合谋与人性欲望合谋创造了今天的世界,本文通过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研读进行展开,试着讨论当今机械复制时代人们生活的改变与影响。
【关键词】:机械复制时代;本雅明;消费社会;新媒体
今天被大众不断消费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机械时代抑或数字时代造就的大量的雷同又粗糙的复制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们当今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早期的壁画到今天的数字艺术,艺术的传播方式与表达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的出现为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走入千家万户的电视机、电脑同样是以电影为基石发展而来的。以电影院为播放形式的电影消费是大众集体消费,而今天我们不用走出家门就可方便享受的家庭影院式消费是以个体为单位的。但实际上我们消费的都是大量的、同样的图像的复制品。千百万听众的耳朵被当成一只耳朵进行灌输,千万双眼睛被当成一双眼睛进行塑造,每一人在大众产品面前都被当成大众人。机械复制时代使消费变得更容易,艺术以被娱乐化的形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本雅明所言,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来无法达到的地方,今天的技术则直接把复制品送上家门,呈至眼前。电视出现的初衷可能是带给家庭更多的团聚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的。实际上,电视却正在结构着家庭关系。今天世界从远方被拉近到眼前。
如果远的变得太近,近的就会变远,如果幻象变成真实,真实就会变成幻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成员仅仅是“在一起”,并排的无视的在一起,各自飞进一个非真实的、陌生的幻象的世界。人们参与世界的同时失去世界。
今天的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东西搬回家,不仅仅是艺术品,所有生活所需的都可以搬回家。我们认识真实世界的唯一的主要方式便是通过电视、电脑等新兴科技产物。我们急于随时随地的去看去听为“我们预定好了的世界”。如果世界朝我们走来只是以图像复制的形式,那世界一半是在的,一半是不在的。外部世界掩饰着外部世界,图像本身掩盖图像。我未曾看到有人因为紧紧锁定电子屏幕而拥抱世界,却看到太多的朋友因为过度关注幻象世界而失去真实的世界。
通俗化不等于平庸化, 真正的通俗化属于正当的教化行为,是对大众文化带有尊重与肯定的。平庸化则是刻意迎合大众文化的品味而走向媚俗化、低俗化。本身对大众文化带有藐视和不尊重的。今天的大众媒体为了便于传播而刻意迎合大众品味。今天的艺术与设计为商业的化的巨大利益做着嫁衣。电影电视明星以一种最平庸的方式走进我们。日复一日,我们从未见过那些漂亮的女明星,却刻意亲切的称呼她的名字,道出她的生活琐事。至于我们的邻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更别说了解他们生活了。远不止现时的社会关系,空间距离在改变。时间上的也一样,在历史影片中,我们把古人拉到身边,感觉他和我们一样,有一样的快乐和忧愁。有时候我们这些在现代都市长大的现代人甚至觉得历史人物是时间意义上的乡下人。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者往往对产品的品牌、包装等东西更为看重。
将业余时间与痛苦、剥夺自由与幸福等同起来虽然有点骇人听闻,但这就是今天的发明。今天的艺术品可以同时震撼人所有的感官。但这样纯粹加法式的艺术原则变成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了。我们可以吃着早餐看卡通片。
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科技而变成真实,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当幻象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碰撞,我们难以区分何是幻象何是真实?当幻象最终胜利,真实将失去他本来的面貌。犹如韩剧的热播,粉丝放弃自己本来的打扮转而模仿明星的打扮。幻象复制品的复制品充斥着世界。
当今的大众在娱乐面前完全丧失了抵御能力,娱乐工业就像一只从不挑食的猛兽,它胃口巨大,消化迅速,最后却将自己的排泄物以甜食的方式供人享用。它最后对自己的排泄物也毫无忌讳,再次吞下之时,小说便改编成电视剧,某首歌曲便改成了流行歌曲。
本雅明同很多现代主义大师一道,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致力于解放大众,消除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隔阂。在他们看来,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验,一切都是一种体验。新时代的艺术摘掉了自身的光韵,而以震惊取而代之。但当惊异感已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进而填补这种缺失的难道只是纯感官的忙碌加长平庸化的娱乐?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罗斯金等人受时代所限没能看到科技的光明未来,今天我们拥抱着这个“光明未来”,是否又如本雅明等先哲预想的一样呢?理性的对待科技,要知道盲目的全球化与愚昧的闭关自守一样可怕。
【关键词】:机械复制时代;本雅明;消费社会;新媒体
今天被大众不断消费的大部分商品都是机械时代抑或数字时代造就的大量的雷同又粗糙的复制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人们当今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早期的壁画到今天的数字艺术,艺术的传播方式与表达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的出现为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走入千家万户的电视机、电脑同样是以电影为基石发展而来的。以电影院为播放形式的电影消费是大众集体消费,而今天我们不用走出家门就可方便享受的家庭影院式消费是以个体为单位的。但实际上我们消费的都是大量的、同样的图像的复制品。千百万听众的耳朵被当成一只耳朵进行灌输,千万双眼睛被当成一双眼睛进行塑造,每一人在大众产品面前都被当成大众人。机械复制时代使消费变得更容易,艺术以被娱乐化的形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本雅明所言,技术复制能把原作的摹本带到原作本来无法达到的地方,今天的技术则直接把复制品送上家门,呈至眼前。电视出现的初衷可能是带给家庭更多的团聚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的。实际上,电视却正在结构着家庭关系。今天世界从远方被拉近到眼前。
如果远的变得太近,近的就会变远,如果幻象变成真实,真实就会变成幻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成员仅仅是“在一起”,并排的无视的在一起,各自飞进一个非真实的、陌生的幻象的世界。人们参与世界的同时失去世界。
今天的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东西搬回家,不仅仅是艺术品,所有生活所需的都可以搬回家。我们认识真实世界的唯一的主要方式便是通过电视、电脑等新兴科技产物。我们急于随时随地的去看去听为“我们预定好了的世界”。如果世界朝我们走来只是以图像复制的形式,那世界一半是在的,一半是不在的。外部世界掩饰着外部世界,图像本身掩盖图像。我未曾看到有人因为紧紧锁定电子屏幕而拥抱世界,却看到太多的朋友因为过度关注幻象世界而失去真实的世界。
通俗化不等于平庸化, 真正的通俗化属于正当的教化行为,是对大众文化带有尊重与肯定的。平庸化则是刻意迎合大众文化的品味而走向媚俗化、低俗化。本身对大众文化带有藐视和不尊重的。今天的大众媒体为了便于传播而刻意迎合大众品味。今天的艺术与设计为商业的化的巨大利益做着嫁衣。电影电视明星以一种最平庸的方式走进我们。日复一日,我们从未见过那些漂亮的女明星,却刻意亲切的称呼她的名字,道出她的生活琐事。至于我们的邻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更别说了解他们生活了。远不止现时的社会关系,空间距离在改变。时间上的也一样,在历史影片中,我们把古人拉到身边,感觉他和我们一样,有一样的快乐和忧愁。有时候我们这些在现代都市长大的现代人甚至觉得历史人物是时间意义上的乡下人。济收入丰厚的消费者往往对产品的品牌、包装等东西更为看重。
将业余时间与痛苦、剥夺自由与幸福等同起来虽然有点骇人听闻,但这就是今天的发明。今天的艺术品可以同时震撼人所有的感官。但这样纯粹加法式的艺术原则变成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了。我们可以吃着早餐看卡通片。
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科技而变成真实,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当幻象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碰撞,我们难以区分何是幻象何是真实?当幻象最终胜利,真实将失去他本来的面貌。犹如韩剧的热播,粉丝放弃自己本来的打扮转而模仿明星的打扮。幻象复制品的复制品充斥着世界。
当今的大众在娱乐面前完全丧失了抵御能力,娱乐工业就像一只从不挑食的猛兽,它胃口巨大,消化迅速,最后却将自己的排泄物以甜食的方式供人享用。它最后对自己的排泄物也毫无忌讳,再次吞下之时,小说便改编成电视剧,某首歌曲便改成了流行歌曲。
本雅明同很多现代主义大师一道,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致力于解放大众,消除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隔阂。在他们看来,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验,一切都是一种体验。新时代的艺术摘掉了自身的光韵,而以震惊取而代之。但当惊异感已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进而填补这种缺失的难道只是纯感官的忙碌加长平庸化的娱乐?一直以来我们都说罗斯金等人受时代所限没能看到科技的光明未来,今天我们拥抱着这个“光明未来”,是否又如本雅明等先哲预想的一样呢?理性的对待科技,要知道盲目的全球化与愚昧的闭关自守一样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