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随风,无声润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也可以是学生走入艺术殿堂的钥匙,这就是我要谈的初中语文艺术教学。
   人教版的教材安排得科学合理,就是因为它的编排考虑的全面。它不但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也是发展才干、启迪艺术思想和爱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也就是说,它的编排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比如说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些课都蕴涵了艺术教育的素材:《紫藤罗瀑布》《童趣》《春》《秋天》《竹影》《观舞记》《安塞腰鼓》《吆喝》《口技》《组歌》《云南的歌会》《俗世奇人》《威尼斯商人》《变脸》《枣儿》《音乐之声》……
   《紫藤萝瀑布》一文之所以为美文,关键在于文章蕴涵了大量的美学元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段文字给人极强的视觉感受。这一自然的画面展示给读者的不只是盛大辉煌的形象,恢弘壮美的气势,更有光影摇曳的色彩变幻,活泼灵动的精神焕发。叫人无法不欣赏,无法不热爱。这是什么魅力?是文字的魅力,是文字中浸含的美学魅力。“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此处以花的经历象征人的经历,以花的精神象征人的精神,作者的思想寄托在花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神韵中,一种情感喷薄而出,人的内心世界就这样再现于文字中,其间蕴涵的美学精神让人不禁为之精神一振。可以说,在这篇课文中学生接受了美学的熏陶,审美能力悄悄在心底萌发。
   艺术即美,美即艺术。艺术的美可以从作家的笔传达出来。如《社戏》《安塞腰鼓》《观舞技》《竹影》《口技》等几篇文章,就启蒙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从另一个角度说,这里有可能就是孩子走向艺术殿堂的窗口,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孩子们在稚嫩纯美的童年欢乐中了解了“生、旦、净、丑”,在铿锵的节奏恢弘的气势中体会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特别是丰子恺的《竹影》,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的活动中。印度卡拉玛姐妹轻盈的舞姿,美妙的旋律,娇媚的装扮,又是我们品味艺术与美、了解异国文化风情的窗口。林嗣环惟妙惟肖的描摹再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再到火起、救火的情形,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的魅力。由此,学生很快会想到深受观众喜爱的口技表演者洛桑、想到相声表演大师侯宝林、马季、唐杰忠等。这些篇目不仅因为融入了戏曲、音乐、舞蹈、绘画、声响等因素而富有了艺术性,也是因为作家们特有的叙事、描摹和抒情而增添了作品的艺术美。如《社戏》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就将一个热情淳朴、老实厚道的乡民形象浸透在字里行间,展示了平桥村独特的风土人情美。文章的结尾处更是作者唯美思想的再现。“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哈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样的结尾,给人以想象,令人回味。《安塞腰鼓》的结尾同样经典。“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爆发过后是沉寂,沉寂中犹有余音缭绕。“一声渺远的鸡啼”,留有空白,以动衬静,突出安塞腰鼓给人的震撼力。
   纪伯伦的语言,唯美的文学艺术。在他的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浪之歌》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雨之歌》纪伯伦正是用这种方式诠释着爱与美,也诠释着工作与奉献带给人们的快乐。读他的散文诗,不仅仅是思想的成熟,更多的是心灵的愉悦,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曾见过这样一幅照片——在盛大的藤萝花下,一群韩国小孩儿在踢球玩耍,这是爱与美的写照,是运动和力的化身。教育本该由此开始。
   马校长筹资20万购置乐器,组建学校乐队,我想其初衷大概由此吧。我们做语文老师的,也应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元素,让语文课堂同时又是爱与美的教育的课堂,让语文的魅力源远流长。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与时代相接轨所必备的语言学习它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实用性。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英语,但是升入初中阶段,学不好英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七年级学生作为初中新生,一开学就面临着学习很多学科。从小学跨入到中学的门槛里,外在的条件强迫他们接受自己是名中学生的事实,但是内在的他们却没有做好面临新任务的准备。而英语知识也从小学的交际用语一下变成很多知识系统性地呈现,所以
【摘要】语文是我们学习知识、认识社会的基础,如何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丰富文化底蕴、细腻的情感等等,我們要改变常规教学模式,思维创新大胆的设计课堂,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才是让学生认真学努力学的重要因素和原动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和适当的加强训练,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文化底蕴情感    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
摘要:结合型教学模式是将问、练、答、讲、练等教学环节紧密而合理的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它在大学健美操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它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更好完成素质教育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结合型教学模式 健美操 教学 运用研究    一、关于健美操  健美操是以人体为对象,以健身为目标,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
不少学生考完试面对发下来的试卷,常有这样的感叹,又因为粗心做错了题,到底是如何粗心的呢?细细分析一下,有的学生是因为书写不认真,笔下误造成错误;有的学生是因为计算不细心,造成计算正确率低;而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读题习惯差,不认真审题造成的错误,这类错误在填空、选择、应用等各类题型中都有出现,因此提高学生在解题中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
摘要: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后续发展。本文以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初中政治教学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改进;措施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新课程也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初中政治教学也逐渐的显露出种种不足,而及时的实施改进则是初中政治教学当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同其它课程一样,是在不断的设疑、释疑过程中进行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巧妙解疑,对于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知识,培
叶圣陶先生曾尖锐地提出:“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钱梦龙老师也说:“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用力最勤,费时最多的一项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种不讲实效,例行公事式的作文批改,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收效甚微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把作文本上“见红”多少作为评判语文教师工作认真与否的标志,所以语文教师明明知道自己的辛勤劳动费时而
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是语文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展示。习作评价更是积聚了语文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  可是,掩卷沉思,当前习作评价存在着以下几种误区:一是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习作,教师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用教师成人化的语言经验代替了学生的语言体验,硬加拔高。二是对学生写的习作,教师更多使用的是评判性而不是指导性的批语。如“选材不正确”“中心不明确”、“记叙
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其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说的是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说还要训练出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的思维智力,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关系极大。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不断增强探索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应以教会学生思考、学习、应用为目标,为学生今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