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知识,而且要注重培養学生的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而且对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数理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理能力;培养策略
一、注重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理语言表述能力
对于数理语言来讲,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在物理学科之中,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律等内容都可以应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例如,要想表达密度的概念便可以通过以上三种形式进行表达。应用文字语言表达为:“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应用符号语言表达为:“ρ=m/V”;应用图形语言表达为:仅在第一象限m∝V的正比例图线[1]。密度概念可以通过三种数理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概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能力。这样才能应用数理语言准确表述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律等,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理语言,并能够通过数理语言描述相关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律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理能力后,需要逐步提升教学难度,使学生的数理语言表述能力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阿基米德实验”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对浮力原理的表述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中所受重力的大小[2]。”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浮力原理的认识和印象,教师可以先不给出教材的描述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浮力原理,然后再与教材的表述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描述的内容与教材的表述内容之间的偏差,进而会对浮力原理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也要对学生的表述语言进行总结,指出学生语言表述中的偏差,帮助学生采用更加准确、更加精炼的数理语言进行描述,进而提升学生数理语言表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构建数理模型,培养学生数理能力
物理学习的过程,便是学生知识构建到知识应用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会逐渐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数理模型,通过数理模型实现学科知识的转化与应用[3],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构建数理模型,是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物理概念和物力规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运算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数理模型,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帮助学生认识到题目中的正确情境。构建数理模型,需要从问题归类以及寻找数量关系两个方面入手。就问题归类而言,需要学生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归类标准,分析问题属于哪种特定题型以及哪种物理知识范畴。例如,将问题归为具体的引力问题、浮力问题或者是液体压强问题等,能够将问题正确归类。学生便可以结合问题的类型解答问题,进而降低问题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寻找数量关系而言,是指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计算解决物理问题。由此可见,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能够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并且有助于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理能力。
三、通过习题锻炼学生对数理方法的运用能力
通过物理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数理方法的能力。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进而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数理能力的作用和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对数理方法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控问题的难度,避免问题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数理方法解决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光显. 培养综合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v.909:130.
[2]江俊辉. 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v.24;No.20412:9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数理能力;培养策略
一、注重概念教学,提升学生的数理语言表述能力
对于数理语言来讲,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在物理学科之中,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律等内容都可以应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例如,要想表达密度的概念便可以通过以上三种形式进行表达。应用文字语言表达为:“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应用符号语言表达为:“ρ=m/V”;应用图形语言表达为:仅在第一象限m∝V的正比例图线[1]。密度概念可以通过三种数理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概念,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理能力。这样才能应用数理语言准确表述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律等,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理语言,并能够通过数理语言描述相关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律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理能力后,需要逐步提升教学难度,使学生的数理语言表述能力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阿基米德实验”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对浮力原理的表述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中所受重力的大小[2]。”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浮力原理的认识和印象,教师可以先不给出教材的描述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浮力原理,然后再与教材的表述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比,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描述的内容与教材的表述内容之间的偏差,进而会对浮力原理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也要对学生的表述语言进行总结,指出学生语言表述中的偏差,帮助学生采用更加准确、更加精炼的数理语言进行描述,进而提升学生数理语言表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构建数理模型,培养学生数理能力
物理学习的过程,便是学生知识构建到知识应用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会逐渐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数理模型,通过数理模型实现学科知识的转化与应用[3],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构建数理模型,是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物理概念和物力规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运算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数理模型,同时,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帮助学生认识到题目中的正确情境。构建数理模型,需要从问题归类以及寻找数量关系两个方面入手。就问题归类而言,需要学生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归类标准,分析问题属于哪种特定题型以及哪种物理知识范畴。例如,将问题归为具体的引力问题、浮力问题或者是液体压强问题等,能够将问题正确归类。学生便可以结合问题的类型解答问题,进而降低问题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寻找数量关系而言,是指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数学计算解决物理问题。由此可见,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能够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并且有助于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理能力。
三、通过习题锻炼学生对数理方法的运用能力
通过物理习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应用数理方法的能力。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进而能够起到培养学生数理能力的作用和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数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等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对数理方法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控问题的难度,避免问题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数理方法解决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光显. 培养综合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v.909:130.
[2]江俊辉. 高校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v.24;No.204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