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元素在观念摄影中的应用表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yunm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尤其是面对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中国观念摄影的发展需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因此,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形象符号的“中国元素”在观念摄影中如何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应该树立对中国元素应用的自信心,在观念摄影中真正的注入民族内涵,从而更好的提升中国摄影在国际上地位,有意识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國元素;观念摄影;融合;案例分析
  一、中国观念摄影发展的简要概述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而使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推动了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时,西方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作品不断的传入进来,中国开始出现学习和模仿西方艺术流派理念的风潮,致使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蜜月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改变了城乡关系的格局,致使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拉动了城市各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拓宽了艺术家的审美眼界。总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有了深刻的转型。就在这样的开放大潮中,不断有西方的艺术家带着他们的观念艺术和后现代理论来到中国的国家级美术馆做展览,成为中国艺术家灵感和理论的来源,极大的推动了各艺术的发展与实践,包括出现较晚的观念摄影。
  在国内,观念摄影也有人把它称为“新摄影”、“新影像”、“先锋摄影”、“前卫摄影”、“摄影后的摄影”等,无论怎样称呼,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和以往的摄影观念不同。由于中文的灵活性,一个新概念的出现难免会有不同的叫法,其实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本文就选择了“观念摄影”这个共识性高的作为代名词。
  中国的观念摄影,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才初具规模,出现了众多从事这一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所关注的是主观意识、情感、意义本身等艺术范畴的东西,讲求的是作品之外的观念、价值、形式以及所产生的效应,摄影只是作为记录这一表现的手段。他们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摄影流派,彻底颠覆了摄影客观记录的特性,打破了艺术形式上的表现。充分把摄影这门丰富的表现语言和自身的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相结合,传达出强烈的主观情感。打破传统摄影的瞬间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质的跨越。利用各种介质作为他们思想传递的媒介,把各种艺术形式如:表演、绘画、装置、雕塑、拼贴等综合运用,产生新的联结,大大的丰富了创作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大多数的观念艺术家心中,摄影已经是传播观念的载体。当然,传统摄影也有观念的成份所在,和观念摄影并非完全不融。
  二、中国元素成为观念摄影艺术家的青睐之地
  虽然观念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很短,但是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蕴,堪称人类智慧的宝库,众观念艺术家从中寻找素材与灵感来丰富作品的内涵。他们借鉴了一些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使其与现代的艺术创作手段相结合,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作品建构了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他们的作品中出现了中国画的元素、园林的元素、书法的元素、中国建筑的元素、中国雕塑的元素、中国服饰的元素等等,我们把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元素称为“中国元素”。
  近几年,观念摄影在当代中国摄影呈现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更是倍受国内外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追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摄影一直是政治宣传的工具,表现形式单一,并且与西方艺术文化完全隔绝。改革开放后,摄影得以解脱,出现了井喷式的思想解放。其二、自媒体的发达,摄影的大众化,导致互联网上一天产生的摄影作品数以亿记,这也使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差距在缩小。由于其中大部分的摄影作品都过于平庸,给读者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疲劳感和乏味感。观念艺术家就会极力的运用各种手段创新,结合中国传统元素,使其作品带有唤醒式的视觉感受。其三、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中国的观念摄影作品逐渐被国外的艺评人、博物馆、艺术机构所关注,他们为观念艺术家提供了很多参加国际展览的机会,同时国内外出现了一些观念摄影作品的拍卖机构及收藏家,尤其是一些西方买家更愿意购买带有“中国符号”的作品,并且有很多的观念摄影作品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数字。比如:王庆松的《跟我学》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过百万人民币;邱志杰在1994年创作的《纹身》于2006年在佳士得成交价高达九十五万四千人民币;同年,姚璐的《山水》以四万四千人民币成交。这些都刺激着观念艺术家为市场而创作的欲望。无疑,在这样的艺术市场导向下,带有“中国元素”的观念摄影显然是十分受青睐的,因此也就成为他们最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三、中国元素在观念摄影中的应用表现——以姚璐、杨泳梁为例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观念摄影艺术家大量的运用Photoshop等软件来制造影像,打破了传统摄影的理念,这也预示着摄影创作手段的越来越丰富。摄影这种强大的包容力也使得艺术家的观念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影像世界。艺术家姚璐通过敏锐的嗅觉和独特的观察力注意到城市建设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都被工人用一堆堆绿色的防尘布所覆盖,形成一座座绿色的小山。这些景象在他眼里就像是中国山水画里的高山,所以他运用电脑后期技术把大量前期拍摄的素材加以制作,形成一种新的“中国风景画”。
  仔细观察姚璐的《中国景观》系列就会发现,他在画面中添加了一些亭台楼阁、渔舟等元素,有的甚至还添加了一些与画面时空不相关的当代民工和工业烟筒,再采用卷轴和扇面等画幅形式,使其拼凑形成精妙的青绿山水画面。这些画面显然是来自当下房地产事业兴旺的现实中,也在处处映射出大兴土木的现实。远观姚璐的这一作品,画面和谐自然,近看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形成一种强烈的遮掩与暴漏相持下的对比关系,似乎这种关系只有在当下的中国才能产生。姚璐用这种丑陋来营造一种美的错觉,使丑陋和美进行碰撞,产生新的思考和反思。他采取挪用的手法,把美丽的宋代绘画的外观复制过来,加上自己的主观发挥,并和传统对话,反应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看法。   同样是中国传统山水的挪用,杨泳梁的《蜃市山水》却把他对现实的反思隐藏的更深。姚璐的画面中是用城市中的垃圾为素材,而杨泳梁在画面中把山水换成了日常的城市景观,塑造了一种冰冷的恐惧感,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反思。他的作品都是以上海为创作蓝本,金茂大厦、城隍庙、东方明珠等元素反复出现在作品中,这种现代的符号和传统的山水符号形成一种时空上的联结,创造出超现实的画面语言。
  从表现形式上看,杨泳梁和姚璐的作品中都运用了“比较”的思维方式,用现代的都市作为题材,采用中国的山水画形式表现出来,在美与丑、古与今的碰撞中阐释深刻的含义。
  四、中國元素在观念摄影应用中的缺憾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渐趋成熟,中国的观念摄影艺术家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当下的观念摄影作品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由于中国的观念摄影是受西方的深刻影响,作品也是基本上由西方人收藏,以致当下的好多艺术家站在西方的语境下审视自己的作品,失去了本身所固有的表现语言,借助政治符号、文革符号等极其敏感的元素来满足西方人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物质上的满足,即所谓的一切创作向“钱”看。 这样导致作品只是一些符号的堆砌,根本不能凸显出内在的人文价值和深刻的反思,观念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可言。再加上观念摄影在中国的起步相对较晚,收藏机构和艺术评价体系比起西方还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观念摄影在导向上基本受制于西方,自身很难产生具有引导力的话语权。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受西方思想和市场的束缚,进而使观念艺术家失去了创作的核心值理念。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发觉本土文化的价值,用已有的语言体系诉说中国自己的故事,使中国的艺术理念能和当代国际文化形成比较吻合的渗通。
  五、结论
  观念摄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我们在艺术创作时,不仅要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还要避免一些不良的因素,走出受控于人的模式,努力使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具有走向世界的潜力。正如著名艺术理论家孔新苗先生所说:“‘本土成功’+‘间性意义’,正是一个‘地方符号’成为‘世界的’必须具有的两大基本要素”。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让其接受,是我们这一代在未来时间里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姚璐,顾铮,遮掩与裸露——姚璐的《中国景观》[J].中国摄影家,2008(9).
  [2]孔新苗,境遇·镜像:中国美术与“国家形象”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唐晓兰,观念艺术的渊源与发展[M].香港远流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诗歌之中,意象是一种非常确定且具体的、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几乎所有的意象都是具体事物。本文选取了洛尔迦和李金发两位诗人以死亡为主题的三十余首诗作,分类归纳并对比分析了两位诗人常用的用以表达死亡的意象。  【关键词】:死亡意象对比;洛尔迦;李金发  【Abstract】: In poetry, the image is the messenger to convey emotion in
期刊
【摘要】:《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保存了在唐代当时音训较早的一部字典,为历代学人推崇。  【关键词】:陆德明;经典释文  《经典释文》的成书年代,曾经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但比较公
期刊
【摘要】: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故事》是由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改编而成的一部内涵颇丰的影片。在影片中,它从多个摄影的角度进行拍摄,在其中融合了美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和美国社会的现状,以此来呈现出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与此同时,借用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提出的摄影伦理,按照美国国家意志的权利干扰、美国社会的消费意思以及电影如何展示士兵創伤这三条透视链,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会到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
期刊
【摘要】:通过对比最为强烈的颜色“黑与白”,在视觉上呈现出文化与自然、文字与图形、水墨与平面相互区别但又紧密相连的关系,文字的图形化和自然风景的抽象化,投影出自然和我们的真实关系。有时驻足看一看周围的世界,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将两种不同的元素相互融合,将它们的含义丰富化,你將会发现更多的乐趣!  【关键词】:传统水墨;黑与白;文字与图形  平面设计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影响着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期刊
【摘要】:人类使用符号去创造文明,发展文化,通过共通的象征表达对人生的核心体验,不分地域或年代,超越了语言的藩篱。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广阔空间,在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方式来观察世界,并且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新發现,为我们揭开了主观意识的新层面,符号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创新和多样化。通过对现代艺术不同流派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和分析,来解读现代
期刊
【摘要】:消费者将根据产品设计所传达的各种审美因素的视觉感受,引起各种不同的审美体验。美的设计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巨大的愉悦,并且把对产品设计所产生的好印象转化成对内在商品的好感,从而产生购买的强烈欲望,美的产品设计与人的感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审美价值关系。  【关键词】:产品设计;审美价值;消费者;审美心理;可乐产业文化与设计  如今的消费者选择商品不仅要看其实用价值,同时,更加注重该产品是否符合自
期刊
文学思潮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运动、文学流派、文学思想。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特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内,即我国文学史上思维活跃、流派林立、文化冲突激烈的特有历史时期内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是当时社会政治与文化交融的体现。  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与融合性。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至今存在,并且还在自己的轨道上前
期刊
【摘要】:四合院是集中式建筑之大成之作,素有“国宅”之称。中国四合院天人合一的精神,取古典建筑之神韵,具有深厚的建筑文化内涵。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四合院这种建筑就是典型的代表,注
期刊
【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精神水平提高,加之科学技术平面设计水平的发展使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插画艺术作为当前美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紧跟其伐不断发展。插画艺术的表现方式从传统绘制到计算机制图的根本性革新使作品仍然散发着它独有的艺术气息,影响着人们对艺术鉴赏水平的发展,同时,起到丰富平面设计文化的内涵及理念的效果。至此,本文将从平面设计及插画艺术概要和现状阐述两者间相互应用的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今日读《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见“果勒敏”一条,简要叙及其戏曲创作之事,后检读史料,发现关于其人生平事迹鲜有学者考证,其创作曲艺作品之事更无史料记载,本文将以《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内容为基础,对果勒敏其人生平及创作进行钩沉与考证。  【关键词】:果勒敏;子弟书;《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果勒敏,晚清诗人,剧作家,镶黄旗蒙古人。关于果勒敏的生平,鲜有学者考证,《清史稿》、《清史列传》等正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