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以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的语块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在四川某高校艺体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贯穿以语块教学为主线展开关于语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实验班同学口语测试平均成绩且明显高于控制班同学,实验班同学口语表达中聚合短语和限制性短语的使用与学生口语测试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语块教学能有效提高大学艺体类专业学生口语能力。
【关键词】语块教学; 口语能力; 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王斐然,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校级“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语块教学在提高艺体类大学生口语能力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0636jp201756)研究成果。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提出大学英语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进行交际。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英语口语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评判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艺体类专业学生,由于其在高中阶段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大学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要求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较低,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语言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为有效组织口语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将所记忆的词汇和习得的语法规则付诸到运用中,在口语输出阶段选择“不开口”。因此, 帮助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是我们语言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语块,又称词块或词汇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或非连续性的词语构成的程式化语言,它按照既成规则以整体的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以便讲话者根据不同的情景整体提取和使用。语块兼具词汇和语法的特征,其信息含量大于单个词语,并且在语言输出阶段具有句法功能,简化了话语生成中词语选择、提取和按照语法组合成句的复杂的心理构建过程,大大减轻了说话人的编码负担,能有效提高口语产出的流利性(Altenberg 和Granger: 2001)。语块的使用对于口语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构成形式和句法功能不同,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把预制语块分为聚合短语(polywords),限制性结构短语(phrasal constraints),句子建构语(sentence builder)和约定俗成语(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四类。本研究拟根据Nattinger和Decarrico的分类标准,从语块的辨析入手,通过增加学生大脑中语块储存量,增强学生语块使用意识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四川省某高校2016级艺体类专业两个班(分别命名为A班和B班)学生共计84名,实施教改研究时两个班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两个班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学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口语考试平均成绩A班为72, B班为73,平均成绩相差不大,英语口语水平整体相近。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设定A 班为实验班,实施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加入预制语块理论的讲授以及针对的辨析训练,B班为对照班,仍然按照传统模式授课。
2.研究设计。本研究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主要使用教材。实验班在综合教程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贯穿语块教学为主线,在教授预制语块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语块的辨析、学习和巩固使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语块的认知和积累,增加大脑中语块的储存量。
3.实验过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大学一年级时进行传统口语课教学模式,由于该年级大学英语周课时为四节, 其中综合教程教学三课时,听力口语课一课时。为了加强实验班的学生对语块的识别、记忆和认知,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课文学习和课后练习中融入预制语块的辨析和巩固训练,同时在每个同学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堂上,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给出题目为主要话题,以语块的使用为主要方式,进行三分钟左右的口语表演
四、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都要进行一次口语测评,对于期末测评进行全场录音,录音转录文本,用于分析学生口语表达中所使用的语块数量,以及每类语块使用频率以及语言错误率。为让评分更具客观性, 邀请两位老师一起来同时为每个学生口语测试评分,最后取其平均分为期末测试最终成绩。
期末口语测试平均成绩显示,A班同学,口语成绩的平均分为77,较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的72分,有明显提高,B班同学口语平均成绩73分,和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持平。实验班同学此次口语测试平均成绩且明显高于控制班同学。 期末口语测试平均显示,进行语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完成口语测试后,笔者对转录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实验班同学口语测试中所使用的语块按照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计算出每一类语块的使用频率,带入SPSS软件,与期末口语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
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口语测试中限制结构性短语(相关系数:.623**)和聚合短语(相关系数:.586**) 的使用频率和期末口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聚合短语和限制性短语的积累和使用,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然而,数据表明学生口语成绩和约定俗成语(相关系数:.015**)以及句子框架语(相关系数:.032**)的使用频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转录数据发现,在参加测试的实验班学生中,只有两个同学使用到了约定俗成语,而句子框架语的使用频率也明显少于限制结构性短语和聚合短语,学生在对这两种类型的语块的积累和使用存在不足。 五、结语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体类专业学生,虽然其英語基础较低,但是经过一学期的语块教学之后,口语输出能力有明显提高。课后访谈显示学生对于语块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开始自主地,有意识地对语块进行辨识,在不断地积累和反复操练过程中,语感也在不断加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实验表明,首先,语块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受到艺体类专业大学生的青睐,在实施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并能帮助学习降低口语输出的难度,有效提高其口语能力。所以,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英语学习者,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其克服弱点,增强信心,提高其语言综合能力
其次,数据显示,约定俗成语在实验班口语测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这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和积累相对薄弱。约定俗成语的积累离不开对语言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强化文化意思。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的认知能力,增强其语言输出过程中的思维能力。
最后,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对于语言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通过不同教学手段,以多模态视觉为教学切入点,以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为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持续学习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Altenberg, B., Granger S..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2001,8(8):173-194.
[2]Nattinger, J. R.
【关键词】语块教学; 口语能力; 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王斐然,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校级“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语块教学在提高艺体类大学生口语能力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0636jp201756)研究成果。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提出大学英语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其能有效地进行交际。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英语口语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口语表达能力成为评判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艺体类专业学生,由于其在高中阶段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大学入学考试英语成绩要求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较低,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语言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为有效组织口语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难将所记忆的词汇和习得的语法规则付诸到运用中,在口语输出阶段选择“不开口”。因此, 帮助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交流中,是我们语言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语块,又称词块或词汇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续或非连续性的词语构成的程式化语言,它按照既成规则以整体的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以便讲话者根据不同的情景整体提取和使用。语块兼具词汇和语法的特征,其信息含量大于单个词语,并且在语言输出阶段具有句法功能,简化了话语生成中词语选择、提取和按照语法组合成句的复杂的心理构建过程,大大减轻了说话人的编码负担,能有效提高口语产出的流利性(Altenberg 和Granger: 2001)。语块的使用对于口语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构成形式和句法功能不同,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把预制语块分为聚合短语(polywords),限制性结构短语(phrasal constraints),句子建构语(sentence builder)和约定俗成语(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四类。本研究拟根据Nattinger和Decarrico的分类标准,从语块的辨析入手,通过增加学生大脑中语块储存量,增强学生语块使用意识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四川省某高校2016级艺体类专业两个班(分别命名为A班和B班)学生共计84名,实施教改研究时两个班学生处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两个班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学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口语考试平均成绩A班为72, B班为73,平均成绩相差不大,英语口语水平整体相近。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设定A 班为实验班,实施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加入预制语块理论的讲授以及针对的辨析训练,B班为对照班,仍然按照传统模式授课。
2.研究设计。本研究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为主要使用教材。实验班在综合教程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贯穿语块教学为主线,在教授预制语块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语块的辨析、学习和巩固使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语块的认知和积累,增加大脑中语块的储存量。
3.实验过程。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大学一年级时进行传统口语课教学模式,由于该年级大学英语周课时为四节, 其中综合教程教学三课时,听力口语课一课时。为了加强实验班的学生对语块的识别、记忆和认知,在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课文学习和课后练习中融入预制语块的辨析和巩固训练,同时在每个同学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堂上,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给出题目为主要话题,以语块的使用为主要方式,进行三分钟左右的口语表演
四、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都要进行一次口语测评,对于期末测评进行全场录音,录音转录文本,用于分析学生口语表达中所使用的语块数量,以及每类语块使用频率以及语言错误率。为让评分更具客观性, 邀请两位老师一起来同时为每个学生口语测试评分,最后取其平均分为期末测试最终成绩。
期末口语测试平均成绩显示,A班同学,口语成绩的平均分为77,较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的72分,有明显提高,B班同学口语平均成绩73分,和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持平。实验班同学此次口语测试平均成绩且明显高于控制班同学。 期末口语测试平均显示,进行语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完成口语测试后,笔者对转录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将实验班同学口语测试中所使用的语块按照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计算出每一类语块的使用频率,带入SPSS软件,与期末口语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
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口语测试中限制结构性短语(相关系数:.623**)和聚合短语(相关系数:.586**) 的使用频率和期末口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聚合短语和限制性短语的积累和使用,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然而,数据表明学生口语成绩和约定俗成语(相关系数:.015**)以及句子框架语(相关系数:.032**)的使用频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转录数据发现,在参加测试的实验班学生中,只有两个同学使用到了约定俗成语,而句子框架语的使用频率也明显少于限制结构性短语和聚合短语,学生在对这两种类型的语块的积累和使用存在不足。 五、结语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体类专业学生,虽然其英語基础较低,但是经过一学期的语块教学之后,口语输出能力有明显提高。课后访谈显示学生对于语块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开始自主地,有意识地对语块进行辨识,在不断地积累和反复操练过程中,语感也在不断加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实验表明,首先,语块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受到艺体类专业大学生的青睐,在实施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并能帮助学习降低口语输出的难度,有效提高其口语能力。所以,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英语学习者,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其克服弱点,增强信心,提高其语言综合能力
其次,数据显示,约定俗成语在实验班口语测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这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和积累相对薄弱。约定俗成语的积累离不开对语言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强化文化意思。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的认知能力,增强其语言输出过程中的思维能力。
最后,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对于语言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通过不同教学手段,以多模态视觉为教学切入点,以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为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持续学习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Altenberg, B., Granger S.. 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2001,8(8):173-194.
[2]Nattinger, J.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