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建模能力?突破思维瓶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向我反映:“上课听得懂,但下来不会做题;很多来源于实际的问题看不懂,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知道要运用什么规律,但老师讲了以后又觉得并不是很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其中最关键的、也是较困难的环节是由问题情景构建出物理模型。不知道题目说些什么,无从下手,实际上就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探索和制定模型。伽利略在他的理想实验中构建了光滑表面这一理想模型,为惯性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哥白尼的日心说;法拉第的磁感应线……各种各样得到实践验证的模型的建立使得人类的认知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
  理想的物理模型,既是物理科学体系中光辉的典范,也是解决现实物理问题不可或缺的依据。物理模型是对基础知识的高度概括,具有典型性、方法性和美学性等特征,它集基础知识与基础规律于一体,不仅仅是知识的结晶,还是思维的结晶,最能考查出一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以及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物理模型知识综述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摒弃无关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后,所建立起来的能反映物理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模型。物理模型实际上就是由理想的对象参与的理想过程。这种物理模型一般由原始的物理模型构成。原始的物理模型可分为如下两类。
  把实际的研究对象和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方法转化成理想的物理模型,然后加以研究,这是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叫作物理建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三、物理模型与建模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握住各种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条件和方法。以物理模型作为教学切入点,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将研究方法也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以至升华。
  其次,面对一些较复杂和生疏的物理问题,要指导学生运用“类比、等效、简化、组合”等方法将熟悉的物理模型迁移至新问题中,这对解决新问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图3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m的人立在船头,若不计水的粘滞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是多少?
  析和解:這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人船模型”,它的特征是船和人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那么平均动量也守恒。设人和船对地的位移分别为 和 ,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t,选人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人和船对地的位移跟它们的质量成反比。这个结论不仅对“人船模型”适用,只要是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某一方向的动量守恒,这个结论都适用。
  再则,学生通过前两个方面的不断训练,熟能生巧后,教师应不失时机的指导学生小试牛刀,去构建一些全新的物理模型,逐步开拓其思路,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2008年全国理综1-19)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106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 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4×1016m3 B.4×1018m3 C.4×1020m3 D.4×1022m3
  分析:这道题与学生熟悉的物理问题有很大的不同,解题关键是构建出合适的物理模型,然后用所掌握的物理规律求解。这是一道估算题,并不要求很精确,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球体模型,认为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等于大气层的总重。这个模型一旦建立起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要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应让学生明白,不仅要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拥有广泛的物理生活知识,平时多关心、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并通过联想、理论联系实际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更扎实、更贴近实际,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科盲现象和“指麦苗为韭菜”的书呆子现象,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所期望的。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犹如语文课上一道亮麗的风景,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而由这些语言文字构成的每一篇文章又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我认为这首推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挖掘作品的内涵;也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生,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学生学习时常感到吃力,笔者虽然都在农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同样不知从何处入手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往往停滞不前,一直在不断地摸索中,现就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做一浅析,并提出笔者的愚见。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教者时常未意识到两者的联系,分开进行,造成
期刊
一、引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从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很困难,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和英语素质的提高,这与新课标下的英语素质教育要求是明显不相适应的。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常识,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期刊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每一种活动都对人的心理过程、分析的能力、反应的速度、个性的特征提出某些要求。能力就是人的这些心理特征,符合于相应活动的要求,并且是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活动的条件。我在改革教材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地抓住了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  近十年来,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们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的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这一特定目的决定数学教学方法既遵循教学的规律,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
期刊
我常常在英语教学由于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造成了语言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情感素质发展明显滞后的严重后果,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厌倦、两极分化严重等极端现象的出现。在二十年的教书生涯里,我总结了一下,情感因素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重知识信息的传授而轻情感信息的交流。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情感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认为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
期刊
自课程改革以来,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势喜人。我深刻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绝不是教师按预设教案上的步骤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实践
期刊
一、引言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是遵循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在高中英语常态阅读教学中,很多方法使语言学习脱离阅读内容和阅读过程。语言的表达也不能体现课堂阅读所获取的信息和观点,以及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词
期刊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利用家庭教育,更有利于把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但现代家庭的特定环境是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视为“小公主”“小皇帝”家务劳动根本不需要孩子动手。《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教育学生要爱劳动;自立自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根本没有机会锻炼。那么我们的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了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因此掌握词汇学习、记忆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摆在中学生面前的一堂必须课。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 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介绍几种词汇教学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众所周知,视觉影像是一种强有力的记忆辅助手段,在词汇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可以起到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