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的民族地区教育教学I作使我感受到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特有的魅力,使活动内容s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可以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以活泼多样的活动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活动内容与幼儿的民族地区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幼儿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而为今后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 趣味教学
作为一名身在民族教学一线的幼儿美术教师,在给孩子们上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时常会感到课本中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没有兴趣,不了解,常常让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这个,老师,这个是什么,老师,我没去过,我没见过……面对面对孩子们纯真无知的表情,听着幼儿的那些不懂,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美术课程内容,是不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所改变,活学活用呢?
通过多年来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我们幼儿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去思考如何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如何把课程内容以趣味化,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和传授给学生,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趣味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因此,趣味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画画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美术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学好美术是与提高学习、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与文化课相辅相成的。
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开展特色学科活动、创办班级画册、手工展示、艺术节展览、成长记录作品展示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用开放的教学,唤醒有生命的课堂。教室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在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基础上,适当地将教材内容延伸拓展,增添、穿插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北方地区和鄂伦春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推广,通过开设一些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区特点的课程内容。
如桦树皮画,鄂伦春民族传统的工艺品就是桦树皮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鄂伦春族桦树皮画是利用整块桦树皮的自然生长纹理,加以简单修饰、添加即成为一幅幅自然的毫无人工雕琢痕迹的山水、人物、狩猎情景图画。
树叶画,是以树叶为材料充分利用叶子的形体之美、叶脉之美,它能够做出很多风景、动物等树叶粘贴画。
石头画是在奇形怪状的河卵石上进行绘画或书写名言警句,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重点指导六年级的毕业生用自己在河边捡来的石头制作了形态各异的感恩石,作为留给母校的纪念。
剪纸是我校的一项传统的艺术特色,除美术教材中的剪纸内容外,有选择的又增加了很多剪纸内容的教学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中也感受到剪纸的艺术魅力,达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剪出一幅精美的作品。
我们常常为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而烦恼,要知道美术教师是点火牵线人。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民族趣味性教学的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趣味性的民族教育内容,如五年级《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一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民族特色教育的平台,结合鄂伦春地区的祥云等民族传统纹样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用周围学生比较熟悉的剪纸纹样、楼房墙面纹样和富有民族风的服饰、鞋帽、舞台装饰等内容的图片欣赏去认识了解从而感受本地区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构建美术教学、学生生活和民族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
美术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每一个内容,除结合地区实际更换或补充不同的教学内容外,一定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努力使一些枯燥或复杂的内容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化难为易,达到寓教于乐,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目的。
创办班级画册。画自己想画的,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心声,写绘画日记,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解读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抛开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利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平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想阵地。趣味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结合地域陛教学的内容采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这是一个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在感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兴趣神经。
選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使用多种材料的过程中观察和触摸,进行感官体验,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总之,为增强民族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美术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地域特点、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开发美术教材,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游戏等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美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峻松.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小学美术课堂快乐教学浅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08):151-151.
[2]刘丰英.浅谈民族团结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20-20.
关键词:小学美术 趣味教学
作为一名身在民族教学一线的幼儿美术教师,在给孩子们上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时常会感到课本中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没有兴趣,不了解,常常让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这个,老师,这个是什么,老师,我没去过,我没见过……面对面对孩子们纯真无知的表情,听着幼儿的那些不懂,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美术课程内容,是不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所改变,活学活用呢?
通过多年来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我们幼儿美术教师就应该积极去思考如何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如何把课程内容以趣味化,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和传授给学生,
兴趣先导原理。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趣味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因此,趣味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期间的孩子们喜欢画画的占99%,到了小学高年级对美术学习有兴趣的不足75%。学好美术是与提高学习、认知世界的能力,是与文化课相辅相成的。
据了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随之降低,而且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愿受任何束缚,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想通过开展特色学科活动、创办班级画册、手工展示、艺术节展览、成长记录作品展示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用开放的教学,唤醒有生命的课堂。教室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在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基础上,适当地将教材内容延伸拓展,增添、穿插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北方地区和鄂伦春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推广,通过开设一些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区特点的课程内容。
如桦树皮画,鄂伦春民族传统的工艺品就是桦树皮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鄂伦春族桦树皮画是利用整块桦树皮的自然生长纹理,加以简单修饰、添加即成为一幅幅自然的毫无人工雕琢痕迹的山水、人物、狩猎情景图画。
树叶画,是以树叶为材料充分利用叶子的形体之美、叶脉之美,它能够做出很多风景、动物等树叶粘贴画。
石头画是在奇形怪状的河卵石上进行绘画或书写名言警句,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重点指导六年级的毕业生用自己在河边捡来的石头制作了形态各异的感恩石,作为留给母校的纪念。
剪纸是我校的一项传统的艺术特色,除美术教材中的剪纸内容外,有选择的又增加了很多剪纸内容的教学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中也感受到剪纸的艺术魅力,达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剪出一幅精美的作品。
我们常常为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而烦恼,要知道美术教师是点火牵线人。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民族趣味性教学的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趣味性的民族教育内容,如五年级《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一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民族特色教育的平台,结合鄂伦春地区的祥云等民族传统纹样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用周围学生比较熟悉的剪纸纹样、楼房墙面纹样和富有民族风的服饰、鞋帽、舞台装饰等内容的图片欣赏去认识了解从而感受本地区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构建美术教学、学生生活和民族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
美术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每一个内容,除结合地区实际更换或补充不同的教学内容外,一定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努力使一些枯燥或复杂的内容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化难为易,达到寓教于乐,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目的。
创办班级画册。画自己想画的,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心声,写绘画日记,这一活动一定会大大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解读新课程标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抛开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利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平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想阵地。趣味化课堂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结合地域陛教学的内容采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这是一个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渗透美术知识、美术技能,并在感悟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兴趣神经。
選择情趣化的表现材料,丰富学生创作表现的途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使用多种材料的过程中观察和触摸,进行感官体验,并能运用掌握的美术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美术作品。
总之,为增强民族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美术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地域特点、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开发美术教材,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游戏等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美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峻松.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小学美术课堂快乐教学浅谈[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08):151-151.
[2]刘丰英.浅谈民族团结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