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立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信心,用直观演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把类型相近的题放在同一课时讲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他们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和学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想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要适当地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注意一题多解。
关键词:信心 兴趣 应用题 演示 方法 一题多解 解法 轻而易举 分析 思考 独立思考 培养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八年了。多年来,我在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中,对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作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信心
有些教师,一讲到应用题这部分教材,总是未讲先说应用题怎么难学、难理解、难讲解……老是这么先“吓唬”学生,学生一听就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有问题不敢说,不敢问,唯恐说错了老师吵。这样,学生思想包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我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在讲应用题之前,我先给他们“打气儿”,用稍带诙谐的语言作开场白:“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做一次游戏,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面面相觑。
有的小声嘀咕: “怎么做游戏,不上课了?”我接着说:“游戏就是上课,因为,一道应用题就是一场小小的游戏,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应用题。
我们现在不就是开始做游戏了吗?”同学们昕了哈哈大笑。我又说:“就是嘛,应用题比式子题有意思,可以做游戏,可以看图片不信吗?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做第一个游戏。”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个个高举双手,要求上台做游戏。这时,出示课题,他们的注意力一定高度集中在如何游戏上,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经我多次实践,还是行之有效的。
二、用直观演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解答应用题一般经过四个步骤。如果一开始就把四个步骤摆出来,显得很乏味,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不如根据题的类型,采取多种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前提。如让学生自己上台亲自演示,教师在一旁指点,帮助他们理清题目中的各种关系,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他们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把类型相近的题放在同一课时讲解
有些问题,虽然所列事例有所不同,但同属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速和相遇时间求路程”或“已知路程和两速求相遇时间”。这样的两个例题,本来是要求两节讲完的,但我连续三年都是在一课时讲完,并且教学效果良好。
首先,选一例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示范课题,并且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把题中条件、问题以及数量间关系演示出来,把问题完成。尔后,让学生自己编题对上例进行验算,这部分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对照一下两例相对应的数据是否相同。这样,另一例题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四、引导学生注意一题多解
一些题目,有多种解法。出示题目后,我首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着手,根据题中条件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中进行分析、思考、使题目获得多种解法。
例如:一台大型拖拉机要耕50公顷土地,前3天耕了10.5公顷,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几天耕完?
解法一
(50-10.5)÷(10.5÷3)
余下的土地数÷每天耕地多少亩
余下的还要几天耕完?
解法二:
50-( 10.5÷3) -3
(10.5+3)表示每天耕地多少亩?
50÷(10.5÷3)表示50公顷地一共几天耕完,
整个式子表示余下的還要几天耕完。
解法三:
3x(50-10.5)一3
(50-10.5)表示50公顷是10.5公顷的几倍?
3x(50-10.5)表示50公顷地需要几天耕完,3x(50-10.5)-3表示余下的还要几天完成。
这样,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展开思路,畅所欲言。让学生独立想出以上几种方运,并请他们自己比较出哪种方法简单,哪种方法繁杂。然后,避繁就简。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培养了他们敢说、敢问的好习惯。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要想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要适当地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应用题即将讲完时,我便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每隔两天写上一两道有一定难度的应用题。我总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努力解出难题。过两天,再把分析与解答抄上,请他们自己对照一下自己对难题掌握的情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应用题的教学上,摸索出了以上几种方法,在我实施的课堂教学中,确实收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帆.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68.
[2]陈振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76.
[3]吕士君,李翠萍.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86.
关键词:信心 兴趣 应用题 演示 方法 一题多解 解法 轻而易举 分析 思考 独立思考 培养
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八年了。多年来,我在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中,对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作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信心
有些教师,一讲到应用题这部分教材,总是未讲先说应用题怎么难学、难理解、难讲解……老是这么先“吓唬”学生,学生一听就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有问题不敢说,不敢问,唯恐说错了老师吵。这样,学生思想包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我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在讲应用题之前,我先给他们“打气儿”,用稍带诙谐的语言作开场白:“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做一次游戏,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面面相觑。
有的小声嘀咕: “怎么做游戏,不上课了?”我接着说:“游戏就是上课,因为,一道应用题就是一场小小的游戏,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应用题。
我们现在不就是开始做游戏了吗?”同学们昕了哈哈大笑。我又说:“就是嘛,应用题比式子题有意思,可以做游戏,可以看图片不信吗?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做第一个游戏。”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一个个高举双手,要求上台做游戏。这时,出示课题,他们的注意力一定高度集中在如何游戏上,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经我多次实践,还是行之有效的。
二、用直观演示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解答应用题一般经过四个步骤。如果一开始就把四个步骤摆出来,显得很乏味,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不如根据题的类型,采取多种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前提。如让学生自己上台亲自演示,教师在一旁指点,帮助他们理清题目中的各种关系,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他们思维能力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把类型相近的题放在同一课时讲解
有些问题,虽然所列事例有所不同,但同属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速和相遇时间求路程”或“已知路程和两速求相遇时间”。这样的两个例题,本来是要求两节讲完的,但我连续三年都是在一课时讲完,并且教学效果良好。
首先,选一例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示范课题,并且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把题中条件、问题以及数量间关系演示出来,把问题完成。尔后,让学生自己编题对上例进行验算,这部分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对照一下两例相对应的数据是否相同。这样,另一例题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四、引导学生注意一题多解
一些题目,有多种解法。出示题目后,我首先引导学生从问题着手,根据题中条件启发学生从各种不同的数量关系中进行分析、思考、使题目获得多种解法。
例如:一台大型拖拉机要耕50公顷土地,前3天耕了10.5公顷,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几天耕完?
解法一
(50-10.5)÷(10.5÷3)
余下的土地数÷每天耕地多少亩
余下的还要几天耕完?
解法二:
50-( 10.5÷3) -3
(10.5+3)表示每天耕地多少亩?
50÷(10.5÷3)表示50公顷地一共几天耕完,
整个式子表示余下的還要几天耕完。
解法三:
3x(50-10.5)一3
(50-10.5)表示50公顷是10.5公顷的几倍?
3x(50-10.5)表示50公顷地需要几天耕完,3x(50-10.5)-3表示余下的还要几天完成。
这样,引导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展开思路,畅所欲言。让学生独立想出以上几种方运,并请他们自己比较出哪种方法简单,哪种方法繁杂。然后,避繁就简。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也培养了他们敢说、敢问的好习惯。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要想启发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就要适当地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应用题即将讲完时,我便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每隔两天写上一两道有一定难度的应用题。我总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努力解出难题。过两天,再把分析与解答抄上,请他们自己对照一下自己对难题掌握的情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应用题的教学上,摸索出了以上几种方法,在我实施的课堂教学中,确实收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帆.探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68.
[2]陈振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76.
[3]吕士君,李翠萍.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