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完善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在刑法中明确了社区矫正的适用。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由人民检察院承担检察监督,是社区矫正工作得以公正和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如何切实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确保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当前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社区矫正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社区矫正立法相对滞后,制约矫正监督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各地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据两高、公安部、司法部颁布的有关文件,社区矫正的实施及其法律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尚缺少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中往往也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后,社区矫正立法滞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社区矫正工作没有专门立法,不能给社区矫正工作者准确定位。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后,公安机关作为社区矫正执法主体,而司法行政机关却成为社区矫正的工作主体。这就直接造成了执法主体和工作主体的错位,导致监督对象不明确。人民检察院究竟应以执行主体即公安机关为监督对象, 还是以工作主体即司法行政部门为监督对象,或以两者同时作为监督对象?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公安机关并非矫正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如果对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监督,又明显缺乏直接和足够的法律依据。
  2、检察监督手段较为单一,影响削弱监督效果。当前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检察监督,主要是提出检察建议或者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方式,但由于这些书面意见不具有强制力, 对被监督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实践中经常出现检察机关发出纠正通知以后,出现被监督机关束之高阁的尴尬局面。其次,现有监督手段明显具有滞后性。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只是规定每半年至少展开一次全面检察,在日常工作中辅以一些不定期开展的专项检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多采取事后监督的工作方式,往往不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工作动态及矫正对象的最新情况,工作中容易出现漏洞。
  3、监所检察人员配置与工作模式有待改进。目前,基层检察院各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突出矛盾。面对全面开展社区矫正的新形势、新任务,监所检察部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监所部门现有的人员状况,难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进行。其次,从事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检察队伍尚需优化,社区矫正检察人员既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同时也要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去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当前,从事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检察人员的业务水平与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几点思考
  1、完善社区矫正立法,实现社区矫正检察工作规范化运作。近年来社区矫正试点的实践证明,社区矫正是一项有效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已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随着《刑法》相关条文的修订,社区矫正立法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我们应根据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社区矫正成功经验进行立法,制定一部《社区矫正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适用范围、监督管理措施、保障体系、工作程序以及社区矫正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职责、权利和义务、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为社区矫正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2、坚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法律监督。社区矫正不同于监狱对罪犯的集中管理,是一种对非监禁罪犯特有的矫正措施,具有社会化、开放性的特点。检察机关要创新监督方式,坚持定期专项检察与随机抽样检察相结合,除了开展一年两次的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定期专项检察活动外,对于可能出现严重违法问题和社区矫正中的重大事件要进行跟踪检察,实现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全程监督。在诉讼过程中争取提前介入,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在控制逮捕程序、扩大对轻微刑事犯罪的不起诉、推进缓刑适用范围的扩大等方面做积极努力。在及时、准确掌握社区矫正工作动态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同步监督机制,以增强法律监督的效果。
  3、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充实配强社区矫正检察队伍。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检察机关要进一步重视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培养和充实监所业务骨干,改善监所检察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加强检察人员政治素质和法律业务的培训力度,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纵深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通讯地址:姜堰市人民检察院,江苏姜堰225500)
其他文献
一、国外关于职务犯罪原因的理论学说  1、政体说    政体说学者认为,权力腐败的一切根源来自于专制政体,专制政体是一切罪恶的渊源,专制政体加上毫无节制的君主权力,构成了权力腐败的总根源。“专制政体的原则是不断在腐化的,因为这个原则性质上就是腐化的东西。别的政体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偶然变故,破坏了它们的原则专制政体的灭亡则是由于自己内在的缺点。某些偶然的原因是不能够防止它的原则腐化的”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司法活动中,随着现代法治对司法活动要求的提高,司法礼仪逐步被摆上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构建中国特色的司法礼仪制度提出粗浅设想,包括建立法官任职宣誓仪式、制定具体的司法礼仪规范、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我国法官司法礼仪培训、考核制度等,以期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司法礼仪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国特色;司法礼仪;法官行为  我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但我国的司法礼仪制度却远远落后于西方法治国
期刊
腐败犹如洪水,只要打开一个缺口,它就会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蔓延。为人师表者传授文化知识,宣扬道德理想,教育领域本应是社会中的一片净土,现今这片净土也不再洁净,今年以来,我县教育领域职务犯罪频发,所占比重之大令人触目。切实加强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已成为检察机关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案例对该类案件的成因及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寻找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监督措施,从源头上遏制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一、刑事诉讼中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脱节的现状和原因  1、以刑事责任代民事责任。在一些刑事诉讼中,由于受害人或检察机关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审
期刊
一、身份犯之共同犯罪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不同法定身份犯共同犯罪认定问题;二是非身份犯能否构成身份犯共同犯罪问题;三是身份犯共同犯罪的量刑问题。  刑法分则对法定身份犯的规定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纯正的身份犯,即以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要求行为人利用自己的法定身份或与法定身份密切相关的职务,如贪污罪、受贿罪的构成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权力实行犯罪;二是非纯正的身份犯,即以身份作
期刊
一、检察机关公诉内勤工作的职责  内勤在公诉部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起着“服务、协调、信息、传递”的作用,是公诉工作的参谋,其职责主要有:法律文书管理、诉讼案卷归档、检察业务统计、收发文处理、会议记录、资料收集整理、赃款物管理以及印章管理等等,其职责也主要针对各项法律文书整理、管理;已完成的诉讼案卷的归档;检察业务统计的报送和有关文件、函件的收发处理等方面。  二、提高对内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一、防卫意图的认定  1、防卫挑拨  防卫挑拨是故意挑逗、引诱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机加害于对方的行为。在防卫挑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法侵害,挑拨人也实行了所谓的正当防卫,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正是这种客观表现上的相似性,造成了正当防卫防卫意图和防卫挑拨伤害对方的犯罪意图认定上的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查明客观的预谋和挑逗、引诱行为有无的同时,更要注意查明行为目的这一主观内容,防卫挑拨
期刊
腐败分子多数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因而在贿赂犯罪案件中对抗性矛盾非常突出,这就必须针对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案情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突破其心理防线,侦破案件。如何贿赂犯罪人员的心理状态,是实施心理对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侦查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功。审讯贿赂犯罪人员是一种心理复杂的诉讼活动,是高层次的斗智斗勇过程。因此,要突破贿赂犯罪人员的心理防线,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
期刊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既有助于改善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也有利于更好的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对提高基层检察院在新形势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取证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两个“证据规定”出台的背景   (一)政治背景  从政治上看,我国《宪法》在1999年宣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宪法规定“国
期刊
联邦最高法院所创设的证据排除法则,最初所欲排除的证据是针对用非法手段而直接取得的证据。如非法侵入犯罪嫌疑人的住宅而取得凶器,违法通讯检查而取得的电话录音等。这些证据均应当依照证据排除规则予以排除。然而,如果不是以非法手段直接获取的证据,而是以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为线索,顺藤摸瓜而取得的证据——衍生证据是否应该予以排除呢?显然有疑义。此项疑义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一直是各法院不时面临的热门诉讼争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