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v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Swain 和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理念为依据,针对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a标与现实要求,提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的新原则、新方案。
  【关键词】输出驱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一、引言
  我国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可以概括为“高分低能、哑巴英语、效率低下”等。很多学习者从初中才接触英语这门课程(近些年才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学习),在长达十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学习者仍然无法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和表达,这就是“哑巴英语”。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参加考试时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但是一涉及到实际运用和人际表达时却很难达到相应的水平。
  许多高校在口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习者的基础不够扎实、语言表达能力低下、表达内容缺乏逻辑、语句表达错误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和研究者在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但很多研究成果仅仅局限于口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上面,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外口语练习以及使用一套科学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尤为稀缺,使得口语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练习和专业的口语测试无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和联系,学生脱离实际运用,课堂理论和实际应用严重脱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充分了解上述英语口语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参考国外在二语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认为语言的输出对英语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加强语言的输出训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直接方法。但是目前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不乏各种应用研究,但缺少基于实证应用研究提升至理论层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拟依据Swain 和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与理念,指出其对当今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然后针对当前输出驱动假设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不足,结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目标和现实状况,提出以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新原则、新方案,旨在将语言输出的驱动作用更加有效地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去。
  二、输出驱动假设的提出及指导意义
  1985年,Swain在怀疑Krashen“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理论的同时,给出了自己的“可理解输出假设”理论。她表示如果仅依赖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输入的理论是无法使二语学习者可以流畅地使用语言,如果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要有效地掌握和了解可理解输入,同时还要产生巨大的可理解输出。随后,Swain于1995年对她的可理解输出假设作出了较为精准的概述,其具备三个主要的功能:
  1.注意触发功能。语言的输出会使得二语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系统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可以激发其本身对已有语言知识的再学习的过程。
  2.假设验证功能。可理解输出假设具备的假设验证功能,指的是学习者将语言的输出作为一种验证自身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语言的形式以及语言的结构有关的途径。
  3.元语言功能。可理解输出假设中的元语言功能,指的是学习者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利用语言对语言的形式有效协商的功能。
  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这三个主要的功能,其中首要是第一个功能。学习者对语言的输出,可以意识到自己语言系统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随之展开有目标的修正。Swain认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二语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学习的控制和吸收。因此,这种输出假设的方法虽然区别于输入,但是某些情况下,输出不仅有助于促进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还可以增大输入对学习者的作用。
  Swain的输出假设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国内学者和研究者的注意。国内学者随之研究了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中,文秋芳在Swain的基础上,于2008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她强调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1)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输出对英语的驱动性要比输入大很多,如果在学习中没有达到良好的输出驱动,即使其输入的质量很好,学习的效率也是非常有限的。(2)从职场英语的需求方面来说,学习者的说话、书写以及翻译等技能,要比培养其类似听和读的能力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口译和笔译等技能。(3)从教学的方面来说,基于输出的综合型教学方法要比单一能力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也更适合学生的就业需求。
  201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到,要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思想、同时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为目标。而口语教学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学习者大量的口语训练和教学,不断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加学习者对使用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和习俗的认识。
  而当“输出驱动假设”理念与二语学习联系起来,语言的输出并不是简单位于“输入—语言知识的吸收和整合—输出”这种学习模式的尾端,而是处在输入到吸收,然后通過吸收到语言整合以及整合至输出这条反馈链当中,也可以这样认为,在外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效的运用语言输出的反馈作用,利用输出来促进学生吸收有效的、积极的输入,同时关注语言的形式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联,通过不断地对语言进行有效的反思,在输出与输入之间交错往返,以便达到学习者准确、流利的口语表达目的。因此,输出驱动理念的恰当运用,对解决当前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方案
  基于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下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一种综合课堂教学、语言输出训练和口语评价准则的一体化教学新方案。该方案是以输出为基础,将课堂的教学、课外的训练以及口语测评有效的结合起来,设计出一种可以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口语教学体系。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建立分阶段口语评价标准,突出不同学期、不同学段口语输出能力标准,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首先可参考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的口语考试以及非英语专业的口语考试模式,根据大学英语教学不同学期的大学生口语现状与能力目标,分别制定相应的大学英语口语评价标准。标准应包括口语考试的形式、内容以及评分准则等部分。口语评价标准应体现梯度变化,循环渐进。例如,第一学期口语的标准是,学习者发音正确,能够就日常熟悉话题进行清晰的个人观点陈述;第二学期的标准为学习者语音及语调自然得体,能就常见话题准确地表达意见和态度;第三学期则将学习者能否在一般社交场合或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谈时,可以准确、流利地进行交际等作为评价口语能力的标准。   重点是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口语测试结束后,会得到一份来自考官老师的评价表,以及对测试中学生存在问题给出的针对性改进意见。有了不同阶段的口语能力评价标准,学生存在的口语输出问题会更加一目了然,老师的指导也更加有针对性。有了测评表和测评改进意见,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和自身的日常口语学习也便有了更清楚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第二,更新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输出驱动的循环一体。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在不同的学期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应不同的教学目标,建立口语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期的口语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设定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保证各个学期之间教学内容的连接性,教学内容由易到难不断地递进。学生在课堂中的训练过程,应充分体现“输入-反馈-输出-反馈-再输入”的循环学习过程。如:第一学期进行常见校园话题或情境练习,第二学期增添对英语演讲的朗诵和背诵,强化口语训练,第三学期可以设定社会和文化类话题讨论为口语训练内容,同时训练学生的演讲技能。
  第三,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发挥线上第二课堂作用。在口语课堂教学外,建立特定的课外大学英语口语语言输入与输出练习场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力保障。充分利用英语口语训练软件和教学管理平台,建立语言教学课外活动场所的自主学习体系,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不同阶段和不同等级的口语教学资料,还可以对学生展开听说能力输出训练。为保证自主学习效果,可在自主学习任务安排上,对每个学生每学期的学习课时和任务质量进行统计和评估,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打卡练习,以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每学期末的教学评价中设定等级标准,由高到低依次为A到D,D为不及格,期末测评中获得C及C以上的评价视为合格,同时获得相应等级的学分。
  四、总结
  语言的输出驱动为口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可以及时获得有效反馈的途径,通过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输出方面,发现自身表达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距,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反馈意见对自身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改进。本文给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新方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平衡高校中课堂教学与学生语言之间失调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关联。同时阶段性的口语测试,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者的课外语言输出途径,还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积极的、系统性的语言输入,促使学习者对自身语言学习的反思,大大的增强了学习者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C].In S.Gass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注重英语写作技巧”“注重阅读的输入”两个方面入手,就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策略;阅读输入  【作者简介】王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新海中学。  初中学生的写作存在词汇量少、句子缺乏逻辑性、前后不连贯、语法错误、单复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微课这个新兴的教学方式应适而生。微课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使抽象的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可以提高老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  【关键词】微课;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应用  【作者简介】陈文通,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崇文中学。  多元的信息化时代,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多媒体更
【摘要】对于现今我国教育事业正向着信息化、先进化方向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已经在英语教学当中展现出自身的作用和优势,而将ESP教学模式渗透到英语教育当中正是一次新的改革形式。ESP主要运用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满足外语和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的学用脱节表现,能够让学生英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高职英语教学当中,应重视ESP教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就翻转课堂的先进性,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方法,旨在为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丁雷(1984.7-),男,回族,湖南常德人,大学本科,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  翻转课堂是一种与传统
【摘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辩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选手想要在英语辩论中表现得更加激情,需要针对各种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具有逻辑和深度的思维组织语言,又因为双方辩手在英语辩论中都是攻击对方的弱点,这就要求英语辩论选手具有较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根据这一实际问题,提出了英语辩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辩论;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许学燕,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英语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详细的要求,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较为薄弱。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指导,针对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求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即教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  【关键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究  【作者简介】问慧芳(1987.12-),女,汉族,江苏高邮人,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本科,
【摘要】伴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中小学各个学科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已经成为共识,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课本剧因其貼近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探讨如何妙用课本剧开展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本剧;核心素养;策略  【作者简介】胡姣,安徽省霍山县霍
【摘要】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意识,这就体现了兴趣在其接受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的教师一味口述讲解的方式,趣味教学更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课程的乐趣,从而逐渐乐于主动参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使初中英语课堂中充满活力和生机。本文就趣味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渗透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寓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的英语教学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语言技巧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培养。本文就一节阅读指导课的反思,提出了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人文性;人生观;外国文化  【作者简介】卢海燕,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期,性格,品格,意志都比较脆弱,许多初中生经不住物质,诱惑,人品人格缺失,精神生活贫瘠,缺乏正确的人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性的通用语言,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力度,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力求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思维导图的出现及其作为一種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指明了道路。基于此,本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出发,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番个人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