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承担起代行人大职权的历史重任,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经过广泛协商之后,实现的伟大创举。政协代行人大职权过程中,表现出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这一阶段成为政协历史上一个值得浓墨重彩的时期,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政协 人大 特点 意义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如期召开之前,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确立的,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过程中显示出某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前途和命运。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意义深远。
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确立
尽管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局势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但国民党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广大人民群众和大片国土还没有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为了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8年4月30日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审时度势,纷纷回电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适合人民形势之要求”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陆续到达解放区,同中国共产党就召开新政协相关事宜进行广泛深入的协商。这样,“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计划便进入了落实阶段。随着解放战争不断推进,政协的规模、界别构成、代表范围等都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预想,使得新政协在实际上具有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可能性。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协商,政协筹备委员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提高了政协的地位和高度,肯定了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广泛的代表性。这样,历史的重任便落到了政协全体会议的肩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三部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确立。
二、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期间的历史特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人民政协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奠定了根本基础。这一时期是人民政协发展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时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1.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体现鲜明新民主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的政党。中国革命面貌也焕然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最终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民主力量,组成最广大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各民主阶级的大团结,最终打倒了国内外敌对力量,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人民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天然地就带有新民主主义的特点。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共有代表662名,“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约占30%”,这就表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实现了大团结,各阶级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了融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期间鲜明地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2.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具有临时性。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在历史条件不成熟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实现的,召开普选全国人大的历史条件一旦成熟,代行行为就必然宣告终结,而不是由人民政协代替全国人大。按照政协《组织法》规定,“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每三年开会一次,由全国委员会召集之。”可见,由于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革命尚未普及完成,社会建设任务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局势做出了比较审慎的估计,预计普选人大的条件成熟最少需要三年时间,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年里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不断推进,基本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全国除少数地区外基本实现解放;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革命。召开普选人大的条件基本形成。经过缜密细致地筹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 9月15日在在北京召开,这就标志着政协代行人大职权行为的结束。而在实际上,由于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体会议没有召开,按着理论要求和政策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只有政协全体会议才能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样政协实际上仅仅在1949年9月21日到30日那十天里真正起到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由此可知,政协代行人大职权行为具有临时性特点。
3.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具有双重属性。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赋予了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重任,建立联合政府,代表全国人民宣告新中国的成立。这就使得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具有了双重属性,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全国人民代表组织。政协《组织法》第一条就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这就以法律形式肯定了人民政协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性质。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使得人民政协具备了代表全国人大的广泛的代表性,使得人民政协又承担起代行人大职权的重任,《共同纲领》中规定了政协代行人大的职权,即“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就赋予了人民政协制定法律,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新中国的成立的权力,肯定了人民政协全国人民代表组织的属性。这就使得人民政协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全国人民代表组织。
三、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终结
随着历史的推进,人民解放军基本肃清了国民党残余势力,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社会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召开普选的全国人大的条件基本成熟,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民主人士经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最终决定不再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人民政协全体会议,而是直接筹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大。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最后,朱德在闭幕词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工作已经胜利完成”这就标志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正式终结。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经过充分协商后,决定尊重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继续发挥政协统一战线作用,从此,人民政协就只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协助人民政府治国理政,并同人大协作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前进。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在召开普选的全国人大条件不成熟的特定历史情况下由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派和民主人士通过广泛协商之后取得的共识,是协商民主的光辉典范,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83-284页.
[2]《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至毛泽东电》(1948年五月五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04页.
[3]朱令名.中國政协简史[M].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100.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745页.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7]朱令名.中国政协简史[M].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106.
关键词:政协 人大 特点 意义
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如期召开之前,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确立的,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过程中显示出某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前途和命运。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意义深远。
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确立
尽管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局势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但国民党力量仍然十分强大,广大人民群众和大片国土还没有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为了振奋人心,凝聚力量,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8年4月30日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审时度势,纷纷回电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适合人民形势之要求”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陆续到达解放区,同中国共产党就召开新政协相关事宜进行广泛深入的协商。这样,“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计划便进入了落实阶段。随着解放战争不断推进,政协的规模、界别构成、代表范围等都远远超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预想,使得新政协在实际上具有了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可能性。为了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协商,政协筹备委员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提高了政协的地位和高度,肯定了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广泛的代表性。这样,历史的重任便落到了政协全体会议的肩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三部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确立。
二、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期间的历史特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人民政协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奠定了根本基础。这一时期是人民政协发展历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时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1.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体现鲜明新民主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革命的政党。中国革命面貌也焕然一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最终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民主力量,组成最广大的统一战线,实现了各民主阶级的大团结,最终打倒了国内外敌对力量,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人民政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天然地就带有新民主主义的特点。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共有代表662名,“共产党员约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约占26%,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约占30%”,这就表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实现了大团结,各阶级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实现了融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期间鲜明地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2.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具有临时性。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在历史条件不成熟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实现的,召开普选全国人大的历史条件一旦成熟,代行行为就必然宣告终结,而不是由人民政协代替全国人大。按照政协《组织法》规定,“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每三年开会一次,由全国委员会召集之。”可见,由于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革命尚未普及完成,社会建设任务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局势做出了比较审慎的估计,预计普选人大的条件成熟最少需要三年时间,新中国建立后的三年里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不断推进,基本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全国除少数地区外基本实现解放;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土地革命。召开普选人大的条件基本形成。经过缜密细致地筹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 9月15日在在北京召开,这就标志着政协代行人大职权行为的结束。而在实际上,由于中国人民政协第二届全体会议没有召开,按着理论要求和政策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只有政协全体会议才能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样政协实际上仅仅在1949年9月21日到30日那十天里真正起到了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作用。由此可知,政协代行人大职权行为具有临时性特点。
3.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具有双重属性。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赋予了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重任,建立联合政府,代表全国人民宣告新中国的成立。这就使得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具有了双重属性,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全国人民代表组织。政协《组织法》第一条就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这就以法律形式肯定了人民政协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性质。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使得人民政协具备了代表全国人大的广泛的代表性,使得人民政协又承担起代行人大职权的重任,《共同纲领》中规定了政协代行人大的职权,即“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就赋予了人民政协制定法律,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新中国的成立的权力,肯定了人民政协全国人民代表组织的属性。这就使得人民政协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全国人民代表组织。
三、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终结
随着历史的推进,人民解放军基本肃清了国民党残余势力,新生政权得到了巩固,社会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召开普选的全国人大的条件基本成熟,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各民主人士经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最终决定不再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人民政协全体会议,而是直接筹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大。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最后,朱德在闭幕词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工作已经胜利完成”这就标志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正式终结。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经过充分协商后,决定尊重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继续发挥政协统一战线作用,从此,人民政协就只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存在,协助人民政府治国理政,并同人大协作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前进。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在召开普选的全国人大条件不成熟的特定历史情况下由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派和民主人士通过广泛协商之后取得的共识,是协商民主的光辉典范,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83-284页.
[2]《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至毛泽东电》(1948年五月五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04页.
[3]朱令名.中國政协简史[M].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100.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745页.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83页.
[7]朱令名.中国政协简史[M].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