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基层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偏低;基层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露。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推到我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一、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农村经济单一、欠发达,又实行队为基础、大队所有制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农村基层统计调查能够及时、客观、全面地取得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随着,乡、村两级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多元化发展,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难度加大、任务加重。相反,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却出现了工作人员少、素质低、调动频繁和经费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取得和真实性。目前,我国农村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调查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仅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多数村无统计人员或由村干部代理。同时,统计调查人员在岗不在位、业务不专、调换频繁,对新换人员的文化素质、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调查业务能力又没有严格要求,形成农村统计调查新手不断,培训没完,效果不大,能力不强,制度贯彻不力,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局面。
(二)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农村统计调查人员中持《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的不到一半,精通统计调查业务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员就更少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统计工作的需要。在进行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大型统计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很强工作能力的统计调查人员去组织实施,但乡镇只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统计调查人员,难以有效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开展工作。到了村组,由于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对普查、统计调查方法和要求理解不到位,采集的数据不准确,漏报、错报现象经常发生。
(三)基层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统计业务上以上级统计部门管理为主,在行政上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主。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弊端主要集中反映在基层,地方政府掌管统计部门的人事任免和经费分配等生杀大权,吃谁的饭当然得听谁的话。《统计法》所赋予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越到基层折扣越大,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统计围绕计划转”的通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县级以上统计部门也显得无能为力。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农村基层统计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此弊一日不除,源头数据质量难有保障。
二、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农业统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在整个统计体系中增设村级统计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人员实行全编制,实行专岗专人,一经定编定员后,就不能擅自更改,如要更换人员,必须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这样便于上下联系固定,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稳定统计队伍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乡镇统计经费的预算,做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逐渐拨付,为农村统计工作提供一流的设备,确实提高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增加他们外出调研的津贴,提高为统计分析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励幅度。
(二)着力提升农村基层统计队伍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统计员培训尤为重要迫切,特别是当前人员变动频繁的时候,县统计局一是抓好统计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参加全省统一培训考试;二是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短期培训;三是结合农业统计年报会开展培训,确保在岗乡镇统计员每年都能接受二次以上的业务培训;四是县统计局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统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进一步指导基层统计员完善各项统计工作。
(三)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管理体制。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要摆脱困境,根本出路是实行革命性的变革,强化国家统计系统的垂直统一管理,只有体制理顺了,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要实现乡镇统计科室从乡镇剥离,成立隶属于区县一级统计局的统计所(站),真正实现统计的垂直管理。省以下统计系统也要实行“垂直管理”。这样才有利于维护统计系统的独立性,使统计数据科学化,有利于准确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水平。 (作者单位为平乡县统计局普查中心,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
一、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农村经济单一、欠发达,又实行队为基础、大队所有制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农村基层统计调查能够及时、客观、全面地取得统计调查数据,真实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随着,乡、村两级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多元化发展,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难度加大、任务加重。相反,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却出现了工作人员少、素质低、调动频繁和经费不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取得和真实性。目前,我国农村统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调查队伍的不稳定,影响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仅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多数村无统计人员或由村干部代理。同时,统计调查人员在岗不在位、业务不专、调换频繁,对新换人员的文化素质、统计专业知识和统计调查业务能力又没有严格要求,形成农村统计调查新手不断,培训没完,效果不大,能力不强,制度贯彻不力,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局面。
(二)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农村统计调查人员中持《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上岗的不到一半,精通统计调查业务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人员就更少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统计工作的需要。在进行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大型统计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很强工作能力的统计调查人员去组织实施,但乡镇只设一名专职或兼职统计调查人员,难以有效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开展工作。到了村组,由于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对普查、统计调查方法和要求理解不到位,采集的数据不准确,漏报、错报现象经常发生。
(三)基层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统计业务上以上级统计部门管理为主,在行政上以当地政府领导为主。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弊端主要集中反映在基层,地方政府掌管统计部门的人事任免和经费分配等生杀大权,吃谁的饭当然得听谁的话。《统计法》所赋予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越到基层折扣越大,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统计围绕计划转”的通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县级以上统计部门也显得无能为力。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农村基层统计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此弊一日不除,源头数据质量难有保障。
二、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稳定基层统计队伍。农业统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在整个统计体系中增设村级统计机构,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人员实行全编制,实行专岗专人,一经定编定员后,就不能擅自更改,如要更换人员,必须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执行。这样便于上下联系固定,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连续性,便于统计工作的开展。
稳定统计队伍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乡镇统计经费的预算,做到从中央到地方的逐渐拨付,为农村统计工作提供一流的设备,确实提高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增加他们外出调研的津贴,提高为统计分析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励幅度。
(二)着力提升农村基层统计队伍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统计员培训尤为重要迫切,特别是当前人员变动频繁的时候,县统计局一是抓好统计员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参加全省统一培训考试;二是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的短期培训;三是结合农业统计年报会开展培训,确保在岗乡镇统计员每年都能接受二次以上的业务培训;四是县统计局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统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进一步指导基层统计员完善各项统计工作。
(三)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管理体制。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要摆脱困境,根本出路是实行革命性的变革,强化国家统计系统的垂直统一管理,只有体制理顺了,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要实现乡镇统计科室从乡镇剥离,成立隶属于区县一级统计局的统计所(站),真正实现统计的垂直管理。省以下统计系统也要实行“垂直管理”。这样才有利于维护统计系统的独立性,使统计数据科学化,有利于准确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合统计资源、提高统计水平。 (作者单位为平乡县统计局普查中心,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