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跳跃在味蕾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持2尺多长的片刀,身体随着片羊肉的动作,有节奏地移动,刀起刀落,自然潇洒,简直就是街头一景。
  关于美食,近代著名文学家、美食家梁实秋曾这样夸奖北京的“老字号”:“买酱羊肉就到月盛斋,去晚了买不着。吃涮羊肉就到正阳楼,吃烤牛肉就要照顾安儿胡同老五,喝酸梅汤要去信远斋??”古往今来,人们对“老字号”情有独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那些与众不同的讲究。
  讲究个“老”字
  梁实秋笔下卖酱羊肉的“月盛斋”,创办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值回族斋月期间开业,取店名“月盛斋”,寓意“月月兴盛”。果然得以应验。
  “月盛斋”创始人,名唤马庆瑞。他从小随父亲在北京前门荷包巷做小买卖,夏天卖冰糊,冬天卖煮花生。后来经人介绍去给祀典看供桌,以赏给他一些用过的供品为报酬。有一次,他得到的赏品是一只全羊。他把这只全羊拿到街上卖肉,从此做起了羊肉生意。不久,马庆瑞在看供桌时结识的御膳房厨师帮助下,转而卖酱羊肉,也由露天经营转而租下户部街的三间筒子房,挂起招牌“户部街月盛斋马记”,简称“月盛斋”。如今,“月盛斋”已成为拥有237年历史、第七代传人在经营的“老字号”。
  “老字号”有多“老”?一家餐饮企业,能拥有五六十年历史,就属不易。被称为“百年老店”的“爆肚冯”,创办于清代光绪元年(1874年),至今已有138年历史。从创始人冯立山到如今的第四代传人冯秋生、冯伏生、冯云亭,“爆肚冯”的爆肚一直火爆京城。
  话说“爆肚冯”第三代传人冯广聚,今年80岁,仍在为“老字号”的复出和发展奔走呼号。从1992年开始,他“挖”出的餐饮“老字号”一家接一家:奶酪魏、豆腐脑王、月盛斋酱羊肉、俊王家烧饼、羊头马的羊头肉??他们都很讲究“老字号”的“老”字,因为“叫响一时不易,叫响长久更难。”
  讲究个字号
  餐饮业的“老字号”,有不少是从游商发展起来的。老北京有“八根绳、两把刀”之说。“八根绳”,指一条扁担两只筐,沿街挑担叫卖;“两把刀”,指一把卖牛肉的刀,一把卖切糕的刀。待他们有了店铺,便备加珍惜,称之为商家的“门脸儿”。他们也特别看重店铺的字号匾额,称之为商家的“眼珠子”。
  商家铺户请名人挥毫题匾,名人主动给经营好的店铺赏字题匾,在我国餐饮业形成了一种风习。名人题匾,能借名造势,增添店铺的文化韵味,传之久远。
  山西太原市清和元饭店,明崇祯元年(1628年)开业后,经营“锅羊肉”、“红烧鱼翅”等山西风味的清真菜肴,货真价实,服务态度好,深受顾客欢迎。山西著名思想家、医学家傅山将为孝敬母亲而研制的“头脑”药膳配方赠予他们,并赏字题写匾额“清和元”。
  北京烤肉宛饭庄,开业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传至第三代时,不再推车串巷叫卖,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铺。因是宛家祖传经营的烤牛肉,便取店名“烤肉宛”。第一块匾额的“烤肉宛”三个字,是请末代皇帝溥仪堂兄溥儒写的。后来,齐白石又给题写了“清真烤肉宛”的匾额。
  南京马祥兴菜馆,开业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其匾额上的“马祥兴”三个字,则出自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之手。
  讲究个精细
  代代相传的餐饮业“老字号”靠得是菜点质量。其在菜点质量上,讲究个精细——原料精选,加工精细,外观精致,口味精到。
  仅仅是一头牛或一只羊的胃,经过“爆肚冯”大厨的“分档取料”,也能分解出十几个部位:食信、肚板、肚领、肚仁、蘑菇头、散丹(羊)、百叶(牛)??这些部位,还要切成寸段、薄片、骨牌块、韭菜丝等不同的形状,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清代创办的“德顺斋”和“大顺斋”,前者经营烧饼,后者经营火烧。什么是烧饼,什么是火烧,至今仍有人分不清,因为它们的区别就很“精细”:烧饼的饼面上粘上一层芝麻;火烧的饼面上没有芝麻。即使火烧饼面上偶尔粘有芝麻,也不能称其为烧饼,仍是火烧家族的成员,叫它“叉子火烧”。
  清代道光年间创办的“羊头马”,传至第五代马玉昆时,他的厨艺被民俗学家写入《老北京的生活》一书:“切羊肉薄如纸,撒盐花似雪飞。”他在街头片羊头肉的时候,手持2尺多长的片刀,身体随着片羊肉的动作,有节奏地移动,刀起刀落,自然潇洒,简直就是街头一景。围着一圈人,不买肉的,也驻足观看。待羊头肉全部片下之后,砧板上只剩下一张又薄又完整的羊脸。看客们叫好声四起,就像听完了名角大腕的精彩唱段。
  讲究个吃法
  做客“老字号”餐馆,光是“吃要有吃相”不行,这里对吃法还有种种讲究。吃法不对,非但不“露脸”,反而“露怯”了。
  按老北京人的规矩,一碗面茶也要喝出“范儿”来。不用勺,还得喝得碗里四面溜光,不能有粘挂。这就得有正确的吃法:用手指托着碗,一边晃,一边转,一边喝。凉了热了,快了慢了,口大口小都不行,一定要恰到好处。喝完之后,碗光、手光、嘴光,这才叫会喝,露脸!
  鸡蛋黄大小的艾窝窝,颜色洁白,造型玲珑,干爽黏糯,酥松利口,可毫不费力地一口一个。可是,上讲究的吃法要分成三口:第一口以皮为主,带少量馅,先尝江米的清香,略有馅儿的味道;第二口是“中段儿”,皮、馅各半,或馅量略大,重点尝馅儿,特别是比较不同味道的馅儿,这口吃的是精华部分;第三口是尾声,入口的馅儿多少由第二口而定。这三口吃下来,感觉各不相同:有期望、有满足、有回味,从而吃出美学效果和心理层次,这才算得上一种较高的境界。
  普普通通的烧饼,只求充饥,拿起来就吃,是“将就”。讲究一点的,吃不凉不热的45至50℃的烧饼,既趁热吃,又不烫嘴,饼的分层也更好。再讲究一点的,专门吃饼铛里烘得酥脆干香的隔夜烧饼,干吃或下酒,都堪称一绝。因此,老北京人把当天没卖出去继续烘烤的剩烧饼列入“美味三甲”——“鲜鱼烧酒剩烧饼”。
  讲究个创新
  当然,餐饮业“老字号”的“长生不老”,既离不开代代传承,也得益于与时俱进,讲究个创新。
  以“月盛斋”为例,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月盛斋第四代传人马德成就是抱着这坛子“百年老卤”出来逃难的,这才保住了月盛斋这块金字招牌。
  创始人马庆瑞制作的酱羊肉,属于家常菜范畴,注重老汤,经营红火,租下了“门脸房”。
  第二代传人马永祥、马永富得到皇宫太医的帮助,对酱羊肉配方进行改进,在原有老汤、高酱、细盐的基础上,加入丁香、砂仁等药材,味道更鲜美、营养。古籍《都门杂咏》对此留下好评:“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第三代传人马吉昌、马吉声买下前辈租来的“门脸房”,有了更稳固的经营场所,为“月盛斋”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第四代传人马德成把菜肴送上了慈禧和李莲英的餐桌,受到赏识。从此,他们的酱羊肉、烧羊肉,成了皇宫的“特供品”。
  ??
  在手艺、智慧和信念中,百年来,老字号的薪火就这样一代代地流传开来。
其他文献
上世纪50年代,年画中的新事物多是农业生产上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当时工业不发达,没有新事物可表现;另一方面,年画更大的市场在农村,其内容自然着重表现适合农村的新事物,比如新的生产用具,从最初的新农具的试用,到后来拖拉机的使用,再到后来的现代化机械化,有多少张年画来表现?不计其数。  “敲打”出来的拖拉机  以拖拉机为例,较早的有1952年李琦创作的《农民参观拖拉机》,后来就很多了,笔者粗略地翻过
期刊
成百上千年地经久不衰,这不正体现了“老字号”最突出的“质量第一”的特点吗?  “洋行”、“老字号”并不是我们的印象中应该同时出现的概念,但通过整理研究考证自己的藏品,笔者对“洋行”和“老字号”这两个名词有了更多的思考,且认为有重新认知的必要。如今能提出并探究“洋行”与“老字号”的关系,应该说是个创意。  年少时,笔者并不大关注“洋行”,也不知那里到底卖些什么?还会自然地把洋油、洋火与“洋行”连在一
期刊
今年端午节北京雨水多,因此想起藏书的话题。  在酒仙桥Indigo(颐堤港)“百灵鸽”买了牛津版董桥的《绝色》和《故事》,忍不住在雨中的车里就要阅读,因为《绝色》讲的大抵是装帧精美的英文旧书,诱惑力实在难以抵挡。《故事》此前我已经买了“作家”版,灰色纸封面,不亚于手里的布面精装本。于是想到其实藏书无所谓非那种不可。  90后的孩子常说旧书都让你们买光了,我们没什么可藏的了。我自己的经验则是藏书未必
期刊
凡天下各国,中华各省,金银珠宝、古玩玉器、绸缎估衣、钟表玩物,无不毕集其中。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  每座城市都会有个市中心,即使在百年前也不例外。在这样的繁华地段中,旺铺、字号林林总总,各有特色。这种茂盛的生机似乎具有某种魔力,牵引着人们的脚步难以停歇。如此热闹的生活气息,不仅成为老百姓们纷纷来此购得生活所需的场所,也令不少或是具有商业眼光、或者原本就是为了糊口的人争相希
期刊
“寻城记”——寻的并非美食、并非美景,更并非美女,而是一城一地的收藏历史、收藏文化。近日,北京匡时发起的“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不禁让同事们回想起前几年本刊即开始做的“收藏城市”系列专题策划,收藏本是个大概念,于是我们便开始了城市发现之旅——搜罗中国的城市收藏文化,探寻在不一样的地理、历史背景下,收藏文化的多样呈现。  中国的孩子自小学起,便被教之中国“地大
期刊
京城民间的歇后语中,关于老字号的有不少。比如,东来顺的涮羊肉——真叫嫩、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尝过、同仁堂的药——货真价实、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候……这些听起来亲切朴实的市井俚语,生动地表述了老字号的品牌特色。  什么是老字号?无疑,往细里说,年头长、东西好、讲诚信是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拔高了看,它不仅是城市的一道商业景观,更是中国商业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万物
期刊
下滑  成绩平平 风头不再  2012年11月25日,张大千《番女掣厖图》立轴在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首场拍卖会上亮相。这件作品作于1944年,上绘两位少数民族女子及一大一小两犬,颇具异域风情,人物与动物的情态、动作极为生动,堪称张大千画作中的精品。这件作品在拍前即被认为是此次保利香港首拍中的“重头戏”,备受瞩目,可说是被寄予厚望,更被业内人士定义为2012年秋季拍卖中最重要的张大千精品之一。  然
期刊
项元汴所与交游者,或权势显赫、或文化名流、或翰墨时望,他们以鉴藏玩物为中心内容,项元汴等人穿梭其间评鉴真伪、翰墨往来,织起一张绵密有力的社会关系网。  作为晚明一代收藏大家,项元汴“宿负嗜痂之癖,喜蓄宋元明之三朝佳器”,他不仅收藏瓷器,还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其著作《历代名瓷图谱》记录了他所见所藏的宋、元、明诸窑名瓷83件,并为之逐一图解,图施彩绘,区分类聚,勒成十册,这是中国刊刻最早的一部图谱类窑
期刊
《本草纲目》中即有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而所谓“用新鲜柳木棍搅拌”,也并非故弄玄虚,新鲜柳枝确实有解热镇痛的药物疗效。  能称得上“老字号”的,一般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当年,真正牛气的老字号,要能进得了宫、面得了圣,供皇帝以及后宫嫔妃们使用,这几乎是一切老字号最向往也最引以为傲的成绩。  质量第一位  每一种商品,只要不是独门发明,就必然有千百家厂商在生产;而就算开始的时候是
期刊
哪怕只是一个包装盒、一张广告或海报,都融入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心血,反映着当时商人们的经商之道和服务之本。  提到对于老字号的收藏,孙文雄和张淑茹夫妇的藏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在北京圈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上万件藏品,从汉、唐、宋元明清各代手炉,到清末民初的茶叶罐、服装鞋帽、化妆品、皮具等,种类繁多,以至于老两口至今都没能整理好并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而在我们本期的策划当中,绝大部分藏品图片提供
期刊